余拙作《修行从“一”开始》乃是自己的学佛心得而已,不期引来诸多莲友之赐教,甚是欣慰。就学佛之疑问:何谓放下、自在、潇洒,余聆听了曙红法师的开示,故再提笔与同修切磋:放下绝不是放弃,自在绝不是放纵,潇洒绝不是发泄。
在这世间,绝大多数人不能出家,或不具足出家的因缘。因此,在家修行者必定是绝大多数,这就决定了佛教应该是人间佛教,佛法不离世间法,广大的信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受持奉行实践佛法,否则学佛也失去了意义。
放下绝不是放弃
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会仅仅拘泥于佛教书本上的文字、语句、仪规,必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又不偏离佛陀的教诲,要尽世间的责任,要在家庭中担起所在角色的责任,在工作单位的本职责任,在社会上作为一员的义务责任……而这些都应作修行来实践,真理的体悟离不开普通的一言一行。佛教要我们放下,放下什么?最重要的无非是放下无量劫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我执”。佛陀说法教人,并不硬要改变他人的宗教信仰或宗教传统来加入佛教,只是示人以真相和事实,使其认清通向真理的道路。
当我们认识了人生宇宙的真相,懂得了因缘所生法,认识了佛教,进入了佛门,这是一种自觉,然而,有的信佛之人,往往执着在“我”上,执着在“我是佛弟子上”去指责别人,举一个例子吧,佛陀虽以身饲虎而无嗔恨,这是何等的心量,何等的气度?所以,我们佛弟子不能执着在“我”上,不能执着在“法”上。要放下“我执”,尊重他人。
但放下绝不是放弃,否则,生活中没有了原则,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随波逐流,心被境转,在居士中,有些人一会儿念佛,一会儿念咒,一会儿读经,一会儿坐禅,一会儿求灌顶,一会儿跑这座寺,一会儿跑那座寺,一会儿跟这位法师,一会儿跟那位法师,结果呢?不是造成混乱就是制造对立,甚至争斗。还有一种人所谓的放下,放弃了家庭的责任,逃离所谓的家庭烦恼,今天住这里,明天住那里,反而加深家庭矛盾。“法无定法”,唯有“一门深入”,誓志不移,才能“得法”。这不是“执着”这是精诚专一,才能学有所成。
放下,就要放下颠倒妄想。曙红法师告诉我们:世上本无烦恼,烦恼全是自己找来的,或曰招来的。吃饭,穿衣乃至呼吸会有烦恼吗?但一有颠倒妄想烦恼就来了,别人吃饭,用的是金盘银碟,盛的是美味佳肴;他人穿的是名牌,住的是毫宅,乘坐的是名贵轿车。我呢?于是烦恼来了,现在呼吸也存了问题,空气污染严重,人世间烦恼太多太多了,怎么办?唯有放下,放下一切颠倒妄想,放下一切名闻利养,一切随顺因缘,“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曾说是非,”好不自在。
作为一个佛弟子就要坚持正信的佛教,善知识难觅难遇啊!要如理如法的修行,尽形寿皈依佛、法、僧三宝,决不皈依外道邪众。末法时代,群魔乱舞,现代社会,诱惑甚大。如果放弃了佛化的追求,岂不成了魔子魔孙?如果放弃了应有的责任,岂不成了败子孽种?所以,作为一个出家众,要严守戒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作为一个在家众,同样要守住戒规尽好责任,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作为人,放下“我执”,放下“妄想”,放下“法执”求同存异,天下大同,佛法可兴,我辈有度。
自在绝不是放纵
一旦放下“执着”就获得了解放,获得了自在。曙红法师谆谆告戒我们:自在绝不是自由放纵,自在绝不是随心所欲。
对于一个身处于忙碌,紧张,纷乱,烦恼的现代人而言,多么想过上一天自由自在的生活。当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流人中国后,种种丑恶现象:纵酒暴饮,淫欲无度,所谓的激情歌舞,豪赌狂购……这些无须我赘述,如此放纵,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觉醒?然而,有人说佛教不是主张“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快乐而到人间来的,所以不要自找苦恼,要自我寻找快乐”吗?那么,放纵能找到快乐吗?事实已经证明放纵的结果是更大的苦恼。
佛陀的自在是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明白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了解社会人际的相互关系,顺乎自然,合乎天地,天人合一,这是大自在。所谓“道”,就是自然法则,天理人伦,你遵循了道就有了德行。那么,你生活天地人间当然是一个最自在的人了。
我们说学佛之人最快乐,最幸福,最富有,最自在。知足常乐,富也知足,贫也知足,甜也知足,苦也知足。因为,学佛人懂得“无常”,知道“十二因缘”所生法。《杂阿含经》告诉我们:“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知足建立在“无常”的基础上,否则人永远不会知足,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无法无天。《杂阿含经》还告诉我们:“世间与我无诤,我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无诤才自在啊!自在是伟大的,放纵是没有礼仪廉耻的。学佛之人要守礼仪规范,决不能放纵!
潇洒绝不是发泄
我们说学佛就是要做天地间最潇洒的人,行走天地间的洒脱。要注意的是“洒脱”,决非发泄。
洒脱自在是由心决定的,心中感觉到自由就是自由,譬如监狱里的犯人与狱警,同样住在戒备森严的大墙内,犯人觉得失去了自由,但狱警不会有不自由的感觉,可我们学佛人往往为了自己及家业,修学报恩。你看济公活佛,“哪有不平哪有我”随处是家,四海为家,多潇洒;布袋和尚,永远乐呵呵的,同样是无忧无愁无烦恼,多潇洒。我们要记住“常乐利益一切世间,为诸众生作利益行”,“若利世间,即是自利”。佛教不执一切又不舍一切,一切都为调摄众生,化度众生而起。
再看,维摩诘大士,混迹于·市井,观世音菩萨随类显身,地藏经中说应以什么身得度而化什么身,何等自在潇洒。法无定法,全在对机,随顺随缘,不是盲目的。《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告诉我们“如实知见一切世间种种过患,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行世间行,不舍世间,不为世间过患染。”我们要坚持“/正道”修“六度”。所以,一个佛弟子生活在社会上要以纯洁高尚的思想意识去深入社会,掌握社会的需要,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去积极地改造社会,提升社会。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正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生活在下一层的人来说,即使生活艰苦,艰难,困苦,委屈等都要能“忍”,不能任意发泄,要守好戒律;在富裕、舒适中生活的人们,也不能丧失了人性和价值,为所欲为。发泄是一种精神的空虚,心灵的贫困,是人—艾精神的危机,也是——种文化危机,价值危机,是人类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所以,曙红法师告戒我们“潇洒绝不是发泄”。你真放下了就自在,就潇洒,这才是—个学佛人应走的路。学佛是快乐的,学佛的人是最幸福的,常随佛学,快乐人生,得大自在,阿弥陀佛!
编辑:小月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