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净土文卷第三
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圣人)。”荀子说:“普通人可以成为禹(圣人)。”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可以作佛。”也就是人人可以成为圣贤,人人可以作佛。西方净土,是快捷的门路,没有人不可以修,所以是普劝修持。
普劝修持一
有人问孔子说:“有的人搬家而忘了妻子,有这样的事吗?”孔子说:“还有更过分的呢,桀纣(历史上的暴君)就是忘了自身。”如果从佛法来看,今天的人都是忘了自身了,为什么呢?从早晨睁眼醒来,到夜晚闭目就寝,无非就是忙忙碌碌,完全没有想过自身,所以都是忘了自身啊。而且人的身体,以一天来说,没有比饥渴更大的事了,必须要准备饮食;以一年来说,没有比寒暑更大的事了,必须准备棉制品;以一辈子来说,没有比死生更大的事了,而不为了净土作准备,为什么呢?并且如果人有一百斤的金子,突然有大难,不能带着上路,必定舍弃才能走。如果抱着金子不放而与金子一起死,世人必定认为太愚蠢,因为都知道这个身体比一百斤的金子贵重啊。但是平日追逐区区一点名利,即使一百钱的东西,也不肯舍弃,因而不自爱自身,为什么呢?或者被责骂为盗窃,或者被呵斥为禽畜,就勃然大怒,有的甚至于终身怨恨而不能化解,有的甚至于争斗而引起官司。那盗窃禽畜的名声,对我的身体没有损害,却是如此的厌恶,这样徒劳地爱惜我身体的虚名,而不知爱惜我身体的实质,为什么呢?而且我身体的实质不是别的,勉强取名叫“死”,而实际上从没有死过啊。人们只见那舍弃残败躯壳而去的,就叫做死,不知是舍弃这里到别处去了。然而那所去的地方,怎么能不预作准备呢?所以西方净土之说,确实不可以荒废了。
普劝修持二
人在活着时,父母妻子,房屋田园,牛羊车马,甚至家具用品,衣服装饰等物,不管大小,或祖父传下来的,或自己经营得来的,或子孙,或他人,为自己积累得来的,等等一切无非都是自己的东西。就如窗户纸虽然微小,被人扯破了,还有生气的心;一根针虽然微小,被人拿走,还有舍不得的心;仓库已经满盈,心还不满足;金银已经够多,贪求还不停止。眨眼迈步,无非是贪爱执著。一夜在外,已经想着家;一仆人没有回来,已经忧心失去。种种事务,无非挂怀不忘。一旦生命极限到来,全都抛去,就是我这身体都是要抛弃的,何况身外之物呢?静心细想,恍然如一场梦。所以庄子说:“且有大觉,然后知此其大梦也。”古人说过:“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妙啊这句话。我于是用这后两句,再添上两句,组成一个偈子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所谓业,就是善业恶业,既然都将带走,却怎么可以不以净土为业呢?有位了明长老为众人演讲,指着自己身体说道:“这是死物,里面泼泼辣辣地是活物。不要在死物上忙活计,应该在活物上忙活计。”我很喜欢这话,所以常对别人说。凡是贪种种的外物拿来奉献这个身体的,都是在死物上忙活计啊。世间人虽然不能避免不了,但应当在奉献身体的经营忙碌中,抽出片刻的闲暇,回光返照自己,用来留心在净土上,就是在活物上忙活计啊。至于那匆匆忙忙的投机钻营,就算是致富如石崇一样,贵到极点,也终究是有尽头的时候,怎么能比得了净土的无尽啊?
普劝修持三
人本来没有死的说法,而死的名字,是从这个身体上得来的,为什么呢?因为神识来依托这个形体,形体于是生长,所以叫做“生”;因为神识离开这个形体,形体于是朽坏,所以叫做“死”。这个神识,就是我,这个形体,是我住的房舍,我有来有去,所以房舍有成有坏。然而说是生,其实不是生啊,是因为神识的来到而形体合成罢了;说是死,其实也不是死啊,是因为神识的离去而形体分离罢了。世上的人不知道那神识,只是见到那形体,于是喜悦生而厌恶死,可不是很悲哀吗?而且神识的来,是从哪里来的呢?是随业缘而来;神识的离去,是往哪里去了呢?是随业缘而去。业缘是什么?就是造作者造有人间的业,神识就随着业而生到人间;造作者造有天上的业,神识就随着业而生到天上;若是造作阿修罗的业,神识就随着业生到阿修罗;若是造作三恶道的业,神识就随着业生到三恶道。于是就轮回六道,没有出离的时候,然而神识,从无始劫以来,投胎换壳,不能久留在一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造的业,不是长久而不尽的,所以神识暂时依业而住啊,业尽而形体坏,形体坏神识就没有依靠,就又随着我们今世所造的业而去了。譬如人建造房屋,必定是要住在其中;人做出饮食,必定是要享受味道。所以造什么样的业,必受什么样的报,是自然的道理啊。那么我今世的所作所为,难道可以不慎重吗?而要直脱轮回,永离苦恼的方法,没有比西方净土更好了,所以不可以不修啊。
普劝修持四
在这个世界中,人活着都如水泡,生死无常。寿命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有幸活到四十五十也难了,虽然有活到七十岁的,古来比较稀少。人们只看见眼前的老人,不想想那没活到老就去世的多了,况且世间无非是苦,只是不深思反省,所以没有感觉到。不如意时,固然是苦了,如果有如意,也不会有多长时间,父母妻儿姻亲眷属,或有疾病死亡,或有杀伤离散,或自己的命终忽然而来。平生的罪恶,岂能完全没有?就拿眼前来说,起一个不正的念头,说一句不正的话语,看一种不正的东西,听一种不正的声音,做一件不正的事情,无不是过恶。况且所吃的众生肉,所穿的也是杀众生而得;又况且所有过恶,不只是吃肉穿丝织品,不细想就罢了,细想起来实在可怕啊。从小到老,从生到死,积累太多,缠绵坚固,没有办法解脱。闭眼之后,不免随着业缘去,渺茫昏暗,知道在哪里?或者落入地狱,受各种极端的苦;或者做畜生,受人宰杀;或者生为饿鬼,饥饿的火烧身;或者进入阿修罗,嗔恨所逼迫;即使有善业,能生到天上人间,受尽福报,依旧要轮回,漂流沉沦,没有出离的时候。只有西方净土,是最快超脱轮回的捷径,色身难得,趁着健康时办了这件大事。应当常这样想:“我从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从不知道这个法门,所以不得出离,今日知道了,岂能不立刻下手?”年高的固然应当抓紧努力,年少的也不可以因循常规。命终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回头再看“死入阴府,见阎王受恐怖”的情形,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普劝修持五
譬如人进入大城市中,必须先找住处,然后出去做别的事,到了夜暮昏黑,就有投宿的地方。所谓先找住处,就是修净土的意思啊;所谓到了夜暮昏黑,就是即将命终的意思啊;所谓有投宿的地方,就是往生莲华中不落恶道的意思啊。又如春天出外远行,先要备有雨具,一旦大雨降下,就没有淋漓狼狈的麻烦。所谓先备有雨具,就是修净土的意思啊;所谓一旦大雨降下,就是大命将尽的意思啊;所谓没有淋漓狼狈的麻烦,就是不会沉沦恶道受各种苦恼的意思啊。那么先找住处,不影响做别的事;先备有雨具,不影响出外远行;而修净土,完全不妨碍一切世间事务,人们为什么却不修呢?我有一相识,平生多有杀鱼的罪过,晚年得病,有点像中风。我可怜他罪恶疾苦,就去看他,劝念阿弥陀佛。他坚决不肯念,只是与我说闲话,岂不是被恶业所障碍,疾病所昏聩,已经不能回心向善,那闭眼之后,怎么办呢?所以修净土,应该急早回头啊。世间是有白天必有夜晚,有寒冷必有暑热,人人都知道的,不可隐瞒,但若是说有生必有死,人们就忌讳,不肯说出来,怎么那么糊涂呢?因为不知道所谓的“我”,本来没有“死”,只是业缘尽了而离开罢了。所以不可不修净土,求得莲华中化生,从而领受清虚的身体,无极的寿命,解脱一切生死苦恼啊。
普劝修持六
下品下生的,在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前,如果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弥陀佛,就变地狱形相为莲华,也能往生净土。这是佛的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所以能如此。那所谓十念,就是生前自己十声念阿弥陀佛,不是身后请人念啊。生前自己念的,临命终时,佛与菩萨亲自来迎接,所以必生净土;身后请人念的,不可知啊。经上说,身后别人为自己作功德,有七分自己只得一分;生前自己作,得千百倍的回报。人何苦不在生前每天十声念佛,非要等到死而请别人念呢?又说,譬如铁石虽然很重,但借助船力,可以渡江;一根针虽然轻,不借助船,江不可渡。就是说人有重罪,倚仗佛力,可以生到净土;罪恶虽然很轻,不倚仗佛力,也不能往生。又比如平生作恶,有一天招安,就是良民;倚仗佛力而消罪恶的,也是这样。又比如细小的虮虫,生存时间很短,不能去一里远,如果附在人身上,千里远也可以到;倚仗佛力而生净土的,也是这样。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有罪恶念佛而不可以往生,只要生起见佛得道、还度一切冤亲的心,就没有不往生的啊。有人说:“人的平生为恶,杀害众生,苦害人民,临死念佛,也能得往生,他所杀所苦的众生,怀有冤枉之心,什么候时才能化解呢?”回答说:“往生净土得道之后,都可以度脱一切冤亲。岂不是胜过冤冤相报、互相都没有出头日子的那种情形吗?”
普劝修持七
我说这个净土法门,是想劝一切见到的听到的人,放大他们的心量,以佛的心为心,使人人知道而都往生净土。应当生起这样的念头说:“这个法门他人如果知道,就等于自己知道,岂不是很快意吗?他人如果不知道,就等于自己不知道,岂不是很痛心吗?”若只是自己修自己,那就是声闻(罗汉)之徒,名叫小乘,就如车载量太小,仅能坐自己而已,这是佛所说的断佛种子啊;能够广泛劝化人的,名叫大乘菩萨,就如车载量很大,他人自己都可以坐,那么可以获得无量福报,所以能达到佛地啊。十方恒河沙数的诸佛,都共同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认为不可以想像,不可以言说啊。那么功德如此,可以说是至高无上了,那还有什么样的布施不可以呢?
所以能劝一人修净土,因为这个善缘,消解罪恶可以啊;增添福寿可以啊;庄严往生功德也可以啊;超度亡灵也可以啊。然而只要必有至诚发心,没有得不到的功德,看过《房翥传》,就可以大概知道了。何况劝一人以上,甚至五人十人呢?又何况使那受劝的人,辗转相劝,互相接续而不断呢?如此那么西方之说,可以遍天下,苦海的众生,都可以往生净土了。劝人向善,叫做法布施,这个净土法门,是最大的法布施,能超出轮回,不是其他法布施可比的,所以那福报不可穷尽。也所以大慈菩萨《劝修西方偈》说:“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看这个偈就知道西方之说的意义了,怎么可以不放大心量,而使人人共知这条善道,得以积累无量福报呢?普劝修持八
假若人在饥饿时给他食物,在寒冷时给他衣服,已算是大恩惠,何况那沉沦六道,没有出来时候的众生呢?我指点用这个法门,使他们直脱轮回,享受无穷无极的长寿快乐,那恩惠怎么可以穷尽呢?金刚经说:“若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不如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因为用身布施,不免受世间的福报,有享受完的时候。如果深信这个经典,就有悟到真性的可能,那作为福报就没有穷尽,所以胜过其它布施啊。在我看来,岂只是信金刚经的如此,如果劝人信净土,那福报也是一样,为什么呢?净土更没有轮回,也不再退转,直到成佛而后已。往生到那里,虽然还没有成佛,却是成佛的阶梯,所以劝一人修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啊。凡是作佛的,必定度无量的众生,那所度的众生,都是因我而开始的,那么所得福报,岂不是胜过恒河沙等身布施无量百千万亿劫吗?
普劝修持九
凡是受老师朋友的指导,恩人的帮助,交往的礼遇,全都告知他们净土之说而作为回报。甚至对于一切人,或有一饭一茶的恩典,或一言一坐的交流,下到仆隶有侍奉我的劳苦,凡是我受用的地方,一切出力的人,都用净土之说告知,使他们脱离苦海。不止这些了,凡是一切认识与不认识,熟悉与不熟悉,都要这样劝化,使他们共同往生净土。还不止这些了,释迦佛在世时,有一国家很难劝化,佛说:“与目健连(佛弟子)有缘,让他去劝化。”结果那国家的人都听从了目健连的劝化。有人问佛:“与目健连有什么因缘?”佛说:“往昔过去世目健连曾经是樵夫,在山间惊动一群蜂子。目健连就发善愿说:‘我得道后,尽度这些蜂子。’现今这一城的人,就是当时的蜂子啊。目健连发这样的善愿,所以有缘。”由此看来,不但是对于一切人应当劝修净土;一切飞禽走兽,甚至细小昆虫之类,凡是有形相可以见到的,我因为见到了,都应当为它们念阿弥陀佛数声,发善愿说:“愿你们都往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尽度你们。”不只是对于有形相可见的这样做,那形相不可见的,我也应当这样想这样说。如此我的善念常在,与一切众生都结下了缘,我上品上生必定无疑了。到那时去化度,没有不愿意听从的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