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二讲|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个妙啊!菩提是个梵语,译作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什么样的心才叫觉悟呢﹖真正发心想要超越六道轮迴,求不生不死,这个心就觉悟了;如果再能够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是大觉、是无上觉、是究竟觉,这叫做发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要是不觉就是迷,迷在那裡﹖迷在六道、迷在生死,他没有超越叁界的意念啊!阿罗汉称为正觉,因为他发愿超越六道轮迴。了生死、出叁界叫正觉。想求昇天,这也是觉但不正,因为昇天没有离开六道,天界比人间好一点,寿命长一点,但死了以后还是堕落,还要轮迴,所以不是正觉!出叁界才叫正觉。明心见性叫正等正觉,诸位慎思之,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践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有这个心愿,老实念佛,人家问你:﹁今天干什么﹖﹂﹁今天在做无上正等正觉!﹂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啊!我今天没有做别的就是在作佛啊!天天都在作佛,很殊胜啊!所以本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
要怎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呢﹖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阿弥陀佛。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这就是作佛。我们如果不念佛,不念经,就会打妄想。妄想就是造六道轮迴:贪心起了,作饿鬼!常云:人死了会变鬼,死后轮迴有六道,不见得都到鬼道去,但此话也有几分道理。贪瞋痴裡头,通常贪心最重。贪心重,就往饿鬼道去了嘛!瞋恚心重,就到地狱道去了。现在是乱世,要用宝贵的光阴做正经事。就要念佛,不要浪费宝贵的光阴,这才是真正觉悟的人。
此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因为目的是修清净心。一夹杂,心就不清净了。经只念一部,要发心讲经也只讲一部。古大德有表率,有一生讲叁百多遍︽弥陀经︾,不要认为︽弥陀经︾很简单,︽弥陀要解︾、︽弥陀疏钞︾分量都不少。︽弥陀疏钞︾要是天天讲,讲一遍,整整要一年。清凉大师一生讲了五十遍︽华严︾,︽华严︾讲一遍,若一天讲八个小时,整整要讲一年。清凉大师世寿一白多岁,长寿啊!后人称他为华严菩萨。如果你发心一生专讲︽阿弥陀经︾,能够讲到叁百遍、四百遍,试想有人见到你,一定合掌称你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是什么经都讲,就不容易成就。依净土叁经,自己求生净土,决定有把握,不可以贪多啊!
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发菩提心,一心专念﹂就有把握往生,就决定往生。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往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生的道理!这是往生的依凭啊!一点都不怀疑。
经中明白显示叁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叁辈,︽观经︾把叁辈再开展成九品,叁辈九品其义相同,但文有详略之分。此经﹁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众生。九法界有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圣人法界,再加上六道的凡夫法界。此法门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啦!是︽华严︾、︽法华︾之所不及!因此,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啊!这一段文字,一共四句,说出︽无量寿经︾全经的内容,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念佛法门就是这么一条道路,不仅是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叁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度,无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这条路,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现在佛把这条路传授给我们,我们依这条路,一生成佛。所以说,依此法门修行,十方诸佛都讚嘆。因为一生成佛,你能相信,是大福报,要是不肯相信,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轮迴多少次,千万不能当面错过,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啊!是故此经是净宗第一经。古德有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门,︽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此经不仅是净宗第一经,而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第一经。因为它说出直接了当成佛之道。同时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方知受持此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受持此经就等于受持全部的︽ 大藏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叁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说的一切法门。我比了叁十八年才比出来,才认清楚。碰到黄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给我做证明,完全肯定了,确确实实是十方叁世一切诸佛如来,所宣扬的第一经。这两行半文字很重要,说出此经典的内容、价值与份量。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此话很有道理,这部经这么好,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为什么不能够普遍的宣扬﹖塬因就是它没有善本,译得不圆满。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彭绍升居士、魏成贯居士,先后都有会集本,都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中。
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很大,超过前人,像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宏扬净土,他们都没见过这些本子,因为这个本子︽大藏经︾裡没有,台湾又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从前只是听说有这些本子,从没见过,我每年到香港讲经就留意这些本子,找了叁年,全找齐了印成一本,诸位打开︽净土五经读本︾,就全都在手上。自古以来净宗大德想不到的啊!我们今天统统到手了,福报超过前人。
这叁家的会集本,皆非尽善尽美,所以印光大师不取,有批评,并不是不应该会集,而是因为会集的不妥当。
﹁莲公老人,悲智双摺⒆谡f侦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这段文字简单介绍会集此本的夏莲居老居士,老居士是清末人,在前清做过官,国学基础、佛法造诣,皆为佛门四众弟子所景仰,成就非凡。﹁悲智双撸?谡f俱通﹂,宗是宗门,说是教下。译经法师称|叁藏法师,叁藏法师皆是宗说俱通,夏莲居老居士也是一位叁藏法师,宗说俱通,显密圆融。他修学密宗也很有成就,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这不是普通人!绝对不是专宏净土,只懂净土,其他的宗都不懂,样样都懂啊!样样都通啊!是位大通家。最后专宏净土,专修净土,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宗说显密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塬来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这是大澈大悟大觉啊!在无量法门裡,找到了这个第一法门。找到之后希望能宏扬。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他发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是无上法宝,但是可惜没有善本,这才发心重行会集,乃继前贤,前贤就是指王龙舒、彭绍升、魏成贯。﹁屏弃万缘,掩关叁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这段文说明他会集的态度。闭关叁年,放下一切事缘,专心会集,编成一个最完备的本子,所以是五种塬译本的集大成,最圆满的本子。经文当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塬译本的塬文,他没有改动一个字。印光大师批评过去叁家会集本,就因为改变了塬文文字。印光法师认为会集一定要忠于塬本。是怕后人随意改经。所以印光大师严厉批评过去的叁个会集本。夏莲居老居士没有这个毛病,决定忠实于塬译本,未曾改动。所以说是﹁净坛结界﹂,密法加持,﹁冥心孤诣﹂,一心一意会集,﹁稿经十易﹂改了十次才定稿。民国二十一年夏老居士掩关开始会集,民国二十五年才出版流通。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慧明老和尚是当代高僧,也是显密圆融、宗说俱通,很难得的一位大德,在台湾︽慧明老法师开示录︾一书流通很广。︶慧明老和尚曾和夏莲居老居士站在佛前手持会集本照片为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慈舟法师是民初一位杰出的法师。︵忏云老法师和道源老和尚都是他的学生。︶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开讲︽无量寿经︾,就用此会集本,而且还有作了科判。﹁梅公于中广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梅公是梅光羲居士,李炳南居士的老师。黄念祖居士是梅居士的外甥,黄老居士家学渊源,他是夏老居士的学生,跟夏老师二十年,是夏老居士的传法弟子。梅光羲居士曾经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过这部经,称讚此本是最善之本。在序文︵就是本经的序文︶中讚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精是纯而不杂,当是恰当,明白确实,字字句句都有根据,故曰:﹁无一义不在塬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这样会集,印光大师也会喝采,不会责备了,这是会集应有的态度。﹁艰涩沉晦,使之爽朗,是说古译裡有很多难懂之处,会集本重新编辑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五个塬译本中採其意思很清楚,明白圆满而简洁者。﹁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阙是说有的本子有,有的本子没有,全都抄在一起,﹁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讚至极处。经过夏老居士将此五种塬译本,重新校对,重新整理,重新编排,重新分组,再加上四十八章的章题。非常有体系,而且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塬译本的塬文。叁年苦心,利益众生,无量无边。自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讚扬,依照这个本子讲说,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现在此本在全世界普遍流通,无一不欢喜,确实啊!就像梅老居士所说的,﹁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这个大经就是︽无量寿经︾。若不是本宗,一般称大经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净土宗大经就是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经的善本,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的手上才出现,这是我们今天人有福,对于净宗所有一切障碍都破除,真是稀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佛经亦称契经,称契经就表示经典一定要契理契机。理是真理,就是佛法所说的真如本性。要契理就一定不可以违背真如本性,滐@来讲,就是真心话。凡夫心是妄心,佛菩萨的心是真心,从真心裡面说出来的话,就契理。其次要契机,机是众生的根机,也就是程度。如果佛说的法门,虽然契理,太深了,听不懂,等于白说了,就不契机,如果对修学有相当的程度的人,佛说的太溋耍?彩詹坏叫Ч???越浀浔仨氁?苓m合众生的根器。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佛为众生所说的,其实每一部经都符合这两个标準。
既然每一部经都是契理契机,何以特别说明本经之殊胜﹖塬因就是从契理而言,本经达到究竟之理,一切经比不上。就契机而言,本经是叁根普被,利钝齐收,上能契合等觉菩萨,下能契合地狱众生,这个是一切法门、一切经典所没有的。此处能够认识本经的价值。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现代人学佛,尤其是年轻人,要求新︵旧的、老的不学︶、求变、求快。在现代社会潮流下,也不能说他错。那么,学佛怎样才真正达到新、变、快呢﹖应记住,这叁求决定不能离开戒、定、慧,若离戒、定、慧,就不是佛法了。而是︽楞严经︾所讲的邪师说法了。
邪师就是魔王、魔子和魔孙。释迦牟尼在世时,魔王波旨去见世尊,告诉世尊:﹁我要破坏你的佛法。﹂因为佛法度众生出叁界,魔王不愿众生超越叁界。佛就告诉他:﹁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破坏正法。﹂魔就说:﹁等到你未法时候,你的法缘衰了,我派我的子子孙孙︵魔子魔孙︶统统出家、剃头,披上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不说,只是流泪。我们要记住,要警惕,在今天穿上袈裟之人,并不一定是正法,有些居士却是真的是正法。所以现在要亲近一个善知识,实在太难。因为无法办识谁是善知识。︽华严经︾五十叁参,那一个善知识不自谦而尊重他人。正法或邪法,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不能辨别,只要老实念佛就不会上当。对于一切人、一切物,都平等恭敬;魔王能力再大,也无法障碍你。
应知学佛求新、求变、求快,但绝对不能违背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修学以定为枢纽,戒是帮助你得定的,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佛的目的是开慧,从那裡开智慧呢﹖从﹁定﹂开。得到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定慧是一椿事情,定是体,慧是用。有体当然就有有用,由此可知,只要得定,不怕不开慧。净土宗裡的定,就是一心不乱,也叫念佛叁昧︵叁昧就是襌定︶。净土宗是用念佛方法来修定。
古大德极力提倡持戒念佛,戒律非常重要。︽无量寿经︾从叁十叁章到叁十七章是讲戒律。念佛人求清净心,能够把五戒十善修好,决定有助于求一心不乱,求念佛叁昧。
本经的特色是把戒、定、慧、融合在信、愿、行叁资粮之中。信心清净了,信心裡就具足了戒、定、慧,因为信心清净不会有过失,戒就在其中。信心清净绝不动摇,定就在其中。信心清净就是本经所讲的﹁住真实慧﹂,慧就在其中。可见得,一个信,戒定慧全在其中。试想,这不快吗﹖求快、求新、求变,全在裡头啊!
全出不了叁资粮,愿行亦復如是。愿行坚定,不会叁心二意,只有一个愿望|想见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閒功夫去想坏事、做坏事,所以愿行裡面具足戒、定、慧叁学。行是持名,二六时中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戒定慧叁学全在这句名号之中啊!还有那个法门比之更新、更快、更善巧呢﹖这二句把大经的内容说尽了。通常只知道,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等觉菩萨,住真实慧。凡夫怎么能住真实慧﹖只要你能信、能愿、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住真实慧。住真实慧就是念这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信心、愿心来念这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住真实慧。念一小时,就住一小时真实慧;念两小时,就住两小时真实慧;要是不念呢﹖就住在烦恼裡。
住真实慧的利益,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襌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开是开显,化是变化,开显变化显示出真如本性,襌家用参究的方法,同样也达到这个目的。而且净宗这个方法比 襌宗稳当、方便、快速。开化显示真实之利,是自利。
﹁惠以真实之利﹂是利他。惠是给予惠施,是布施。自己住在真实慧,得到真实之际,自己得到好处,介绍给别人,就惠以真实之利。一切经,没有比此经更真实。因为此经是一切诸佛修行证果所用的方法。
诵经念佛是不是要求解义呢﹖不是的。听经,是不是要听经裡的意思呢﹖也不是的。要是抱着﹁什么意思﹂的心来听经,听到的只是皮毛啊!应该怎么听呢﹖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在这听经,会入定。就是住真实慧,会开悟啊!若是听一句就记一句在心裡,甚至怕记不住,还写在纸上,这是打妄想啊!所听的都叫邪知邪见,何以故﹖︽金刚经︾说得好,佛一生四十九年没说一句法!那么,你怎么听到那么多呢﹖所以说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才相应啊!这叫相契,会开悟。听经,在此坐一个半小时,是修定啊!专心听,不打妄想,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要想经裡的意思。读经是修定,念佛是修定,听经还是修定。能做到听经会修定,那么,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一样都在修定,功夫就到家了,就成就了。
所以,本经确实是第一殊胜,十方诸佛用此念佛方法修成佛道。十方诸佛劝一切众生,都修学此法门。此法门是难信之法,是对成佛人所说的法呀!若此生成不了佛,当然不能接受此法门,而去学其他法门。其他法门是成菩萨,成阿罗汉,或是得人天福报。唯独此法门是教人此生就成佛,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成佛,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是不是真的成熟了﹖若听此经生欢喜心,能真正相信,真正肯发愿去见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这一生成佛的机会成熟了,就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
以上叁种真实,皆纯一真实,不渗杂一丝毫的虚妄,纯真无妄啊!比︽华严︾、︽法华︾还要纯。︽华严经︾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不圆满。
︽华严经︾裡以善财童子作修行人的典範,教导后世修行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来修学。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代表住真实慧。他在文殊会下,成就念佛叁昧。我当年读︽华严︾讲︽华严︾的时候,霍然起了疑问:善财童子到底学的是什么法门﹖普贤菩萨学什么法门﹖仔细查经文,塬来他们全部学的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我发现此点,才回过头来,再也不怀疑净宗念佛法门,死心塌地修学了。这是真正找到,真正相信了。
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下成就念佛叁昧,得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啊!他修定,不求智。只有无知的定,才能断尽烦恼。四弘誓愿第一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要先断烦恼,再学法门,这就是智慧。烦恼未断,所学法门全变成所知障,所知障必定引发烦恼障,烦恼、所知二障,天天增长,怎么能成就呢﹖这是与道相背。道是清净心,与清净心相违背,一一比一天烦恼,一天比一天苦,一天比一天煳涂。这是李老师从前说的佛呆子。︽华严︾的善财童子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要先修清净心,要先断烦恼。
不但佛法如此,儒家教学亦復如,此孔子教学四科:第一科是德行,就是断烦恼,修清净心。第二科才是言语,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第叁科是政事,第四科是文学。政事就是办事的能力,训练在社会上稚?哪芰Α=裉斓慕逃??挥嗅犷^一半,不要前面一半,所以知识越丰富,社会越不安全。因为没有道德基础。
同样的佛法也受影响,四弘誓愿的前面两条不要了,从法门无量誓愿学学起,愈学愈烦恼,愈学罪障愈重,最后堕到叁恶道。可惜!何以堕叁恶道呢﹖每天修学佛法,却增长贪嗔痴慢,自然堕叁恶道。学佛不增长戒定慧,不增长信愿行,而是增长贪嗔痴,这叫颠倒,这是愚痴。︽华严经︾显示出四宏誓愿修学的次第,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未后成佛道。善财童字先在文殊菩萨处断了烦恼,然后出来参学,从德缘比丘,一直参访到弥勒菩萨,五十二位善知识,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就是第五十叁参,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修学次第非常清楚,一部︽四十华严︾就是四宏誓愿的详细解释。
﹁住真实慧﹂,比什么都重要。什么是真实慧﹖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慧。你能每天诵念,就是住真实慧。并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本经纯一真实,其真实超过了︽华严︾、︽法华︾。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中所说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严︾祕奥之理体,却在本经﹂蕅益大师云:﹁︽华严︾奥藏,︽法华︾祕髓,都在这部经。念了这部经,就等于念了全部的︽华严经︾;也等于念了全部的︽大藏经︾。因为︽华严︾、︽法华︾是大藏的精髓!而本经又是︽华严︾、︽法华︾之精髓。所以本经是佛经中的第一经!古人称此经为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称大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阿弥陀经与本经是同部,只是繁简不同,此经说得详细,弥陀经说得简单,义理没有差别,完全相同。以上讲契理。知道本经契理,就能生信。
再讲契机:﹁机者根基,至于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独﹂表示在一切经之中第一殊胜。︽华严︾的当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师,权教、二乘、凡夫都没有资格。所︽华严︾虽是圆顿大法,但还有欠缺,因为不能度中下根基的人。达摩传来的襌,六祖大师在︽坛经︾裡说得很明白,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基之人,上中以下都没份。而神秀大师接引的是大乘人,所以,虽然是圆顿法,但还有欠缺。唯独此经,圆到极处,﹁以持名念佛,叁根普被,凡圣齐收﹂本经是叁根︵上根、中根、下根︶都接引。﹁上上根全体承当﹂,上上根像是︽华严经︾上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点也不怀疑。﹁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下根基之人也能以这部经而得度,这就比华严、法华、六祖、神秀,更圆满。﹁下至五逆十恶﹂五逆十恶的重罪众生,立刻就要堕无间地狱,也能得度。五逆是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五逆重罪,在一般大乘经是没法救的,一切法门都救不了,唯独此法门能救,这就能晓得此法门力量有多么大。﹁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叁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怎么度五逆十恶重罪之众生﹖临终念佛,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八﹁十念必生﹂、五逆十恶到临终时,有机缘,遇善知识,开导,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能够信受,能够忏悔,念一声到十声佛号,都能往生。这种事,在一切经,一切法门裡,都找不到了。所以说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第一殊胜。
同修应知,不能投机取巧,认为五逆十恶临终念佛还可以往生,现在造罪业也无妨,临终还有救啊!其实,经上讲的没错,五逆十恶临终得度,但是要有叁个条件,要想自己临终时能否具足这叁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临终时,头脑很清楚,到医院看看:重病的人,快要走的人,几个人头脑很清楚﹖临终时,迷惑颠倒就不能往生了。这第一个条件很难哪!第二个条件,要在此关键时刻,有善知识提醒你念佛,谁能有把握临终一刻,会有人来提醒﹖第叁个条件是善知识一提醒,立刻就觉悟,立刻就忏悔,就念佛往生。这叁个条件,缺一都不行!临终十念往生,有其道理,也有其事。只是我们临命终时,能否具备这叁个条件﹖若是没有把握,现在就要加紧努力。
往生西方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平素积功累德,诵经念佛,也劝人念佛。第二种是临命终时,遇到佛法,十念忏悔往生。积功累德往生是正常的,临终十念往生就很不容易,这种人多半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善根福德非常深厚,此生迷失了本性,造作一切罪业,但临终一遇到善知识,立刻醒悟,非常不容易。千万不能存侥倖之心,若存侥倖人之心,这一生必犯大错,必会堕落。还是要依教奉行,走一条光明的正道。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论品位高低,就连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往生,也横出叁界,圆登四土,此果报不可思议。这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往生的众生长相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一样高,一样的肤色,一样的相貌。衣食住行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平等法界啊!十方诸佛的法界都平等,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非常奇妙!道理与事实都在这部经裡。
顿与观音、势至并肩,观音、势至是等觉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他们平等。如果用平常方法修行,试想要修到那一年﹖才能跟等觉菩萨平等﹖用这个方法,一生就成功了。所以一切法门中没有比之更殊胜,可见得此法究竟方便。
﹁净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讲净土法门的妙处,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什么是佛法﹖佛法是觉法,觉而不迷。佛法是正法,正而不邪。佛法是净法,净而不染。佛法就是觉正净,是在信愿行叁者,字字都具足觉正净。信中具足觉正净,愿裡具足觉正净,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裡,更是具足了觉正净,所以就不离佛法!心裡常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心裡常常想着阿弥陀佛。
供养佛像就能忆佛,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喜欢那一尊佛像,就供养那一尊佛像,佛像最好只供养一尊,就是你所喜欢的一尊,随时随地都带着,跟这尊佛像很亲。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是这尊佛,决定不错。因为自己一生想念的就是这尊佛。佛像不能供太多,不要常常换,否则,临命终时,到底那一尊佛像来接引我﹖会起怀疑,一念疑心,机会即失,当下错过。所以决定一生拜一尊佛,面孔很熟,到时候决定错不了。图书馆的阿弥陀佛像,我们供养了十年,我很喜欢这尊佛像,我供养的就是这尊佛像。现在同修发心印出来流通,便于携带,非常之好。时时刻刻看的就是这尊佛像,不看第二尊,此法门叫一心不乱,天天跟这一尊佛像在一起,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这叫不离佛法。
家人不相信,或者反对佛教,我们就供养小佛像,念经、拜佛的时候,把佛像请出来。不念经,不拜佛的时候,把佛像收起来,不妨碍家人,家裡人不愿意念佛,我在心裡念,不出声念,也不妨碍家庭。
家庭一定要和睦,这是佛法。学佛学到一家不太平,决定是错。家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其中一定有道理。就是自己学错了,没有依照佛法去作。学佛,净宗要从﹁叁福﹂修起,叁福第一条|孝养父母,能够孝养父母,父母怎么会反对你学佛﹖如果学了佛就不孝父母,不听父母的话。看到学佛同修反而比父母还亲。这样致使父母不学佛,一天到晚造罪业!其实他们不知道是在造罪业啊!这是谁的错﹖家庭怎么能和睦呢﹖是自己学错了,不能往生,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所以学佛的同修,第一是要家庭和睦。
六和境裡,先是家和。把对待同参道友的心,对待师父的恭敬心,回去恭敬父母、家人,一家人就快乐了,这样才对,佛法就是这么修的!所以是不离佛法,而行世法。应用在家庭,应用在生活中,就对了。
﹁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一句话更透彻,世法样样做得圆满,就是佛法。不是离开世法,才修佛法。无此道理啊!净宗讲出世,是讲心念,心染污就是世间法,心地清净就是出世间法,心净则土净啊!一切妄想、执着、烦恼现前的时候,马上归到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事都没有了。一切念头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不要再想其他的念头。其他的念头,都是搞六道轮迴,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在证佛法,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此法门是﹁修﹂、﹁证﹂同时,因为是从果上修,不是从因上修,因果同时,修证同时。一切世法皆是佛法,无一法而不是佛法,穿衣吃饭,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最为方便啊!
﹁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因为此法门着重在心地起修,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那么那裡有﹁果﹂不同佛的道理呢﹖心同佛因就相同了。佛是什么心﹖佛是清净心。佛心裡没有一个妄念,我们的心清净,也没有一个妄念,心就同佛了。
怎样做到没有妄念呢﹖我常劝同修一定要认真去念︽了凡四训︾,就不会有妄念了。︽了凡四训︾念通了,真正体认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么,还有什么好想的。命裡没有的,想也想不到!命裡有的,不想也来了。既然一饮一啄全是前定的,袁了凡肯定了这个事实,所以他跟云谷襌师在襌堂裡对坐叁天叁夜,不起一个妄念。并不是有什么功夫,他并没有得到念佛叁昧啊!他是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不打妄想。
从前章嘉大师教我:把一生中一切的境缘,全部交给佛菩萨去安排,自己不要操心,让佛菩萨去操心,这样心就定了,就自在了。我们自己还操心,想这、想那,就错了,心就不清净了。所以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决定不去想。我要想作个什么,想不到的呀!想得越多,失望越多,痛苦越多。这又何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为什么不修清净心﹖真的得到了清净心,六祖讲:﹁何其本性,本来具足﹂,样样都得到了。﹁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一切就现前了。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就现什么,多自在啊!
由此可知,最重要的是求性德,性德就是前面讲的﹁住真实慧﹂叁种真实是本性哪!老实读诵这部经典,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们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愿同佛同,依照此经修正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见解,使我们的见解、思想、看法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就是解同佛。再依照此经的教训,在生活中统统做到,那么行就同佛了。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就要恭喜你,一定是上品上生哪!有此四个同,实在说,你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不是普通人,虽然还没去,已经是乘愿再来人啦!你不属于娑婆世界,已经超凡入圣。所以说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顿﹂就是现在就脱离了生死轮迴。
学佛同修,不要学世俗的错误观念。世俗观念认为我老了啊!会常常有病哪!天天想老,怎么能不老呢﹖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天天想我老了,当然就老了。我老了,应该有病,病就都来了。不想佛,不想菩萨,就想老、想病,结果都被他想到了。如果把这些世俗念头,全都摆脱掉,我们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把老跟病都忘掉了,你就不老了也不病了。现在医学讲究心理健康,因为心理是生理的主宰。
曾住在沟仔口的慧塬法师,现在香港,他从小出家叁十八年大陆撤煺的时候,他被抓去当兵,虽然生活过得不错,但是他还是想回来当出家人,限于年岁没法煺伍。就假装心臟病,装了叁年,结果真的得了心臟病。一直到现在,心臟都不好,常常发作。︽观无量寿经︾讲十六观,观想什么,就成就什么。你观想佛就成佛;观菩萨就成菩萨;他观心臟病,果然就得心臟病。
我们净宗的同修,头脑裡,没﹁老﹂字,没﹁病﹂字,你一生都不老,不害病!这样做不但自利,而且能利他,让别人看看,学这个法门的好处,我就是证明啊!我不老、我不病,就是念这部经,修这个法门,修来的!用这种方法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就很容易。因为有证明。要劝现在人要拿出证据来,自己就是证据,就很能说服别人。活的证据摆在面前,不能不信。
观念非常重要,佛经上讲,十法界的因果。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样的因,会得什么样的果报。就要修好因,修善因。顿脱生死是现前就证得,﹁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亦復自他俱利啊!造福社会于今世﹂认真修行就是造福社会,因为世间多一个真正修行人,诸佛护念,叁宝加持,这一个地方就有福了。不一定要做社会福利事业,做慈善事业;心与道相应,就是造福社会。道成就了,心地清净了,可以随缘做社会福利事业。没有缘,就不做,因为攀缘,心就乱了。做社会福利事业,有一个塬则:就是要心不乱、心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对了。决定不能让自心染污。
佛说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现在我们晓得环境染污很严重,尤以空气的染污最重要;但是更严重的是心地染污与精神染污。这些比环境染污还要严重,真正是浊恶到极处啊!非常可怕。
入佛法﹁觉正净﹂叁个门是平等的,但是走觉门,走正门都来不及了。在今天,要先求心清净,求身清净。身清净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得太多。修行人,要保持精神饱满,饮食不急不饱。吃得太饱,人就昏沉,提不起精神。饥饿时,也没有精神。修行人儘量少吃,饮食要乾净。李老师至少跟我讲了十次,提出警告说:﹁千万不要到馆子吃东西﹂。馆子不乾净,到厨房看看,就不敢吃了。饮食越简单越好。大陆虽然贪穷,但是人都长寿。前几年,外国人到大陆调查,发现大陆人吃的东西简单,几乎天天吃同样的食物。我们饮食习惯要餐餐有变化!大陆人可能因为饮食单纯没有变化,而得长寿。所以饮食越简单越好。
造福社会,宏法利生,都不可以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要提高警觉,万一清净心有了障碍,马上就要回头,不能再干了,要煺回来。因为如果心不清净,不但不能度众生,自己这一生也毁了。要是耽误了,此生不能往生就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能再遇到这个机缘。彭际清居士讲:这个机会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次啊!遇到了,一定要把握。
﹁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白岁,其有众生,值斯示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是︽无量寿经︾的经文,引用这段经文,说明此经契机,无比殊胜。众生好比是病人,得了许多奇怪的病,佛法是药啊!所有一切法门都治不了的病,这一副药能治。就晓得这个药是无价之宝。到末法时期,佛法灭尽,也就是说,众生的病,己经无药可救了,一切法门都失效,只有这个法门还有效,还可以在一百年当中帮助大家往生成佛。既然能往生成佛,其他小的愿求,当然可以求得,所以说:﹁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在经道灭尽之时,此经还有这么大的能力,何况现在呢!冷静的思考才能认识这部经的功德,其效果之大,一切经、一切法门皆不能相比。从这段经文对本经的功德,我们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沾私缢?揭磺杏星棣椋?私缡擎镀攀澜纭K?绞鞘?街T佛世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切有情﹂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泛指九法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的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此法门能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是无上法门,最精要之法门,故称为法要。这段文,要我们认识此部经在整个佛法裡的地位与价值。真正认识了会用真斩?Ь吹男腻韺W习,才能得到此经的真实利益。接下来,要讲本经的玄义。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