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无生
学净土的都知道这首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初学的人可能不明白,开始说生到净土,怎么又说悟无生?此处的无生指的是无生法忍,是空性的智慧,很高的境界。我们很难证入无生法忍,但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含义,否则你看金刚经,心经等会很难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大宝积经·神通证说品:
{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别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别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承佛神力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
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于诸佛法巧分别知,能说如是真实之法,于诸如来等念恭敬,而忽提剑欲逼如来。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师利!汝无害我。若必害者,应当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则不应尽。然而今此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彼诸菩萨如是观察明了知已,实时获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以偈叹曰:
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颠倒虚妄想,愚痴取我心,
计念我昔愆,所作业中甚。过去为大逆,杀父母良田,杀罗汉比丘,是为极重恶。
以彼恶业故,我当受大苦,没疑网众生,闻法悔或除。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
我已觉法界,众恶无所有。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方便度众生,为解诸疑缚。
何处有诸佛?法僧亦复然,父母本自无,阿罗汉空寂。是处无有杀,云何有业果?
如幻无所生,诸法性如是。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说此执剑妙法门时,十方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六种振动。时彼十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现前说法,彼佛侍者各于本国大众会中从座而起,咸请其佛言:“世尊!今此神变是谁威德而令世间大地振动?”时十方诸佛各各告其弟子曰:“诸善男子!今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觉,现在说法。然彼世界有一上首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久已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破坏新学菩萨执著心故,躬秉利剑驰走趣彼释迦如来,显发深法。以是因缘故,令大地如是振动。彼佛世尊因智剑故说甚深法,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法眼清净、心得解脱、证深法忍、安住菩提。”
尔时世尊建立如是大神变时,以方便力令彼众中一切诸来新学菩萨——善根微少、未离分别取相众生——皆悉不覩彼执剑事,亦不得闻其所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尔时十方世界诸来菩萨摩诃萨等,同请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以威德力,加是文殊师利,令至十方诸佛世界说如斯法,令彼众生咸得听闻,如我无异。”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彼十方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今宜各一心观察自佛世界也。”时彼十方诸菩萨众从文殊师利闻是语已,即各观本自佛世界,皆覩文殊师利处其佛前,为诸大众说如斯法,复各见彼皆有善住意天子问是法门。又各见彼十方佛国诸菩萨等悉皆大集,又皆见彼诸天子众其数多少与此不殊,又各见彼佛界清净庄严微妙与此无异。彼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见已,生殊特心得未曾有,同声赞言:“甚奇甚特。今此文殊师利道德巍巍,处斯世界安住不动而能普现十方佛前。”
尔时文殊师利告彼十方菩萨众言:“诸善男子!汝今当听。譬如幻师既善学已,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既能善学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已,即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诸佛国土欲现形像作诸佛事,如意即能。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化,以是义故所作随心。譬如日月宫轮住虚空处,初不曾下入诸器中,其光普照靡不周遍。菩萨如是安住不动,随心普现十方佛前,或现声闻缘觉等身、或现梵王帝释等像、或现四天转轮王事、或现国主大臣政化,如是乃至示现一切恶趣众生形类随意即能,而亦初无兴作之想。”}
佛说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放下分别执着可不简单,圆满无分别执着就是佛了。会中五百菩萨,已得四禅五通,但还未得无生法忍。
说了这么多了,大家是否明白?还是云里雾里?了悟无生不易,我们都攀执于生死相中,知不要分别执着,实却不是说不分别不执着就能看破放下。譬如,我们都知道发怒不好,可人一骂你,你却没办法不起心动念,装作没事发生一样,实心还在分别思考着他怎么骂我了,我错了吗,他是不是疯了,我不必动气,生气没用,不值得……再如不贪,可我们一见到钱来了就高兴,亏损了就坐立不安,没办法真能心平如水,随遇而安。学佛了,亏钱了,比一般人看得开些,知因果因缘等导致如此,但还是难于放下,该难过还是难过,该怨恨还是会怨恨。其它各种事情无不如此,所以一句看破放下,说得轻松,做起来却不见得轻松,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照转变。着相容易,科学破物质本空还好理解,分子原子质子层子夸克……没有实体不可分的物质,一直到物质成波动,成虚空,虚空还是相,空相。至于人相众生相,知人身非我好理解,灵魂八识非我就不易理解了,如何体会无我?如何悟入无生法忍?说一个大家好理解的例子作个比喻体会一下。一早起来,外面起雾了,白茫茫一片,一小时太阳升起,雾渐渐消失了。这里我们看到雾生起,保持,消灭的一个完整过程,真有雾的生灭吗?雾是我们冠于水汽形成微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的这种相起的一个名字,实则没有雾这个东西,这还能明白吗?地上的水挥发了,夜晚天变冷,空气中饱和水汽凝结成细微水珠,在空气中悬浮如同乳浊液体,看起来雾蒙蒙,太阳出来气温上升,又气化,空气变透明了,这只是水在地上的一种状态变化,雾只是这种因缘状态的一种分别描述起的名,何有雾?故雾的生灭只是假相,本无所生,何来有灭。说是雾,即非雾,是名为雾。山水外境亦如此,一般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把山水当成是实物可得。了知因缘法,知山水是因缘和合相,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悟后,妙用不相妨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若不空,就不可能度一切苦厄。我们所认为的我,是五蕴和合相,假名为我,六道众生皆如是。一般众生执着这个色身就是我,我相寿者相,一定的身相,一定的寿命,不知生前谁是我,不知死后我是谁,有没有相续,害怕生灭。深入了解,色身不是我,甚至八识灵魂都不是我,十方觅我,了不可得,无一个实质的我。真我方便名真我,分别假我相,实也没有个实体的真我相,真我无相。佛说佛性更形象些,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别执着不能证得。性本无生,故无所灭,但性有妙用,能显相。十法界唯心所现,此心就指佛性,心性。打个好懂的比喻,如泥性,泥巴的属性,不能说泥性是方是圆,但能成壶,碗,盆,瓦等不同的物体,是碗的相时,我们执着这是碗,好像是有碗的实体,其实是泥性因缘妙用现的碗相,实无碗,是泥性的相,执着碗就以为不能变成瓦,如执着大海的一个水泡以为大海,就不能妙用。碗如觉悟证到泥性,十方泥性都能起妙用,变碗变瓦随心如意。如菩萨证到佛性,分身化现自然如意。
真我就是佛性,不是方不是圆,不是人动物神仙菩萨恶鬼罗刹天龙八部等,性能起妙用,又能化现成种种。明白了吧,有言说“十方诸佛众生,同一个体性,故同体大悲。”许多人可能误解同体的意思,以为我和诸佛同一个身体,行观音的愿,我就是观音,行普贤的愿我就是普贤菩萨,那你不用吃饭了,我帮你吃吧,你我同体嘛!同体不是这个意思了,是同一个体性,我们的佛性和诸佛菩萨的佛性是一样功能的,平等的,不会我们的佛性有所残缺,只是我们迷了,所以成人天动物等,觉悟了,也和诸佛一样,能自在变化。不要局限认为我就是人,佛就是佛,动物就是动物,这些只是我们佛性幻化的相。执着就不自在,以为五蕴实体,不空,所以就苦,要照见五蕴皆空,则度一切苦厄。所以要有空性的智慧,不著相,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我们的佛性。佛性是什么?这是离分别妄相,离语言分别的境界。禅宗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就是你本来面目。”佛性不是物质,是现相的体性,念头一起便成相,念头一息相便灭,心念生灭如放电影,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生灭,只是更快,一弹指百万亿生灭,得八地菩萨以上的深定方能觉知。所以我们凡夫以为物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是极速生灭假相。前念已灭,后念还未起,便是离相,离相的便是你的佛性。难懂吧!譬如大海起波涛,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我们以为波浪是一个东西,看波浪生灭,其实是水产生的一个相,一浪息了,下浪还未起,不就是水吗!浪是假的相,这好懂些了吧。水就是波浪的体,佛性就是万相的体。所以真如佛性不可能用文字语言能真正表达出来的,我们能见到它起的各种妙用,却又说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再举个浅的例子吧,如一个人从没吃过榴莲,你吃过,你能用语言向没吃过的人表达出榴莲的味道吗?说很甜如蜜,又臭如大便,不管你怎么描述,没吃过的就是不能体会到榴莲是啥味。佛菩萨向我们描述佛性亦如此。所以开悟的人我们又叫见性的人,就像吃过榴莲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都明白榴莲的真正味道,不会再迷惑了。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证入了,就明白了。
佛言“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如是了知无生无灭本无所染,是名无生法忍。”能理解吗?还是举个简单的比喻吧,譬如火性,你说火性何时生的?何时会灭?无始劫前,火性就是如此,无量劫后,火性也是如此,性并无生灭,也不能说恒常,若恒常万物都被烧坏了,不能说有火时火性生了,无火时火性灭了,性是无生无灭的,只要因缘会聚成熟,有可燃物,有着火源,有助燃剂,火性就引发作用,示现为火相。相不是性,相有生灭,性无生灭。所以佛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十法界都是相,因缘所生法,是生灭相,所以才说宇宙十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界是心性变现出的相,不是心本身。相不是胡乱产生,是心识导致变化相续,不起心动念,则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十法界都不会存在。相不是性,佛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本虚妄,故起生灭分别,有生皆有灭,佛亦是法界,佛法界亦是相,亦是无常。故诸佛究竟觉悟,但亦是生灭相,佛亦会示现涅槃入灭,不是恒常的不灭,乃至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寿,我们无法测算存在会多久,但也不会恒常不变异,化缘尽后,也会入灭,由观世音菩萨成佛接替教化,次又由大势至菩萨成佛接替。十法界包括了佛法界,即是法相,就是虚妄生灭的,即是法,就是因缘所生,缘生缘灭,有的诸佛成佛所结缘特别深,住世可达无量劫,有的诸佛结缘浅,示现住世就长短不一,有的佛示现的世界众生缘薄,又没人请佛,成佛后便入灭也有。佛示现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一佛出世,起码教化一佛世界,如我们娑婆世界,化身便有百万亿之多。化身我们凡夫能见,人天大导师,示现如我们凡人出生,出家修道,成佛,教化一系列过程。世尊晚年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一月后由天宫返,弟子声闻有神通自然知晓,都想第一个迎佛,结果佛告诉来的弟子,你们并不是第一个见佛的,在精舍未出来的那个弟子才是先见佛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见佛形象只是相,并不是真佛,真佛是佛性,所以说著相即迷,离幻即觉。当然也不能把相和性分断开来看待,好像有个性的东西,另外有个相的东西。佛告诉我们,性相一如,是一不是二,没有性岂有相,没有相,何来彰显性的存在。性不是一潭死水,即是性,就有性能,就会起妙用。只是我们凡夫众生迷了,分别执着,故性不能起妙用,念善起善用,念恶起恶用,不能如意。譬如火性,愚蠢的人,不能随心使用,用得好可以烧饭菜吃,用不好的把房子烧了,再坏成火灾,把人也烧了。而知识丰富的科学家,对火性就能多处妙用,发电,机器运转,照明……乃至做成炸弹,核弹等,各种妙用都离不开火性。我们佛性亦如此,相比诸佛菩萨,我们佛性平等无二,没少什么性能,我们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无不是佛性在起用,却不能如意,故觉苦。而佛菩萨对佛性明明了了,故运用自如,天眼,天耳,神足,宿命等等神通随意使用,这就是觉与迷的差别。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悟。再举个例子加深印象。楞严经开头,佛向阿难七处征心,心不在身内,心也不在身外,亦不在根里,不在中间,亦非无著,亦非随合。如同慧可向达摩请求安心法门,达摩让慧可将心拿来,慧可觅心不可得,难道无心吗,寻不着,却有用。在眼能见色,在身能闻声,在鼻能嗅香,在舌能尝味,在身能感触,在意能思法。此心即是佛性,性即性能,能产生作用,性空无相,故在色相中寻心,了无可得,心不在色相中,相由心现,故又不能说色相中无心,若心与相两不相关,我们如何能感知各种外境。有相之处皆是因心性而显,故十法界无不是心起用处,所以常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这个道理。十方法界是心之显相,如水中映月,非是真月,相是虚妄,显生灭相,如梦中中彩票五百万,实非真有此事。执着假相生灭,则永不见性,如在梦中,不能醒来。性非实物,未曾有生,故无所灭,无始劫前我们佛性如此,无量劫后我们佛性亦如如不动,无生灭相,故佛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此为证入无生,当然真想悟入无生,于此世间末法之时,难于实现,但求于佛法生真信,好好念佛,求生极乐,则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才算真从人生大梦中醒过来了,真正能作心的主人,见到真如佛性,要想佛性如意运用,则于极乐继续修行,圆满菩提。
最后以一偈作个总结:
众生皆是佛性现,迷相执此五蕴身。
五蕴本空罪亦空,着相即迷枉罪苦。
人生如梦有六趣,觉后寂灭无大千。
菩提非树心非台,本无一物假尘埃。
法界非心不离心,法界觅心不见心。
心是佛性本无生,证入无生真见佛。
曾文杰 2018年10月写于佛山南海
希望大家能好好细看此文,这是佛法与其它宗教的根本不同所在。其它宗教为得是让你在三界中往上浮,佛法究竟处是为让你真正醒过来,这才是真正的觉悟,而不仅仅是在梦中清醒。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