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也是讲到语言的学问,这里面真的是大学问,圣人才能够做得圆满,贤人都有时候做得有所亏欠。他这句话也是出自於《论语》,这个原话是说到,「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愆就是过失,就是在君子旁边侍奉容易发生三种过失。什么三种过失呢?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这是说这个话没到说的时候你就说了这就是急躁,这属於心浮气躁,没有耐心,不懂得统观全局,所以说出来之后往往会出现反效果。譬如说看到一个人他有过失,你现在能不能告诉他这个过失是什么?不行,还得看看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的时候才说,不能接受的时候说了反而让他起抗逆的心理,适得其反。所以你看师父上人昨天在讲《华严经》里面还特别点出这个事情,说他过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李老教学生真的是因人而异,对有的学生他非常的严格,有打有骂。对像林看治老居士,她六十岁才跟李炳老学习,这位老居士是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不高,六十岁来学佛法,来学习弘法利生,但是人非常的老实,非常听话,非常厚道,真的是信老师,恭敬老师,所以李炳老对她有打有骂,从来没有好脸色的,对另外一些学生就没有这样子做,总是和蔼可亲,面露微笑。有一天他就把我们师父叫到房间跟他讲,大概是担心我们师父会有疑惑,所以就问他,你看我对林看治这些人这么严格,对另外一些人和蔼可亲,你是不是觉得有不平等,怎么老师会这样做?李炳老告诉他,说因为像林看治老居士这个人,她能教,她能接受,不教她对不起她,她是个法器,所以怎么打怎么骂她心里不会起怨恼,她只会感恩,但对另外一些人就不行了,你跟他严格的要求他会起怨恨,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能说,何必让他跟你起怨恨、起对立,结这个怨家。所以总要看他善根是不是成熟,没有成熟那就不能够说,所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那就是老师自己心浮气躁,不该说就说了,这就急躁,相反的效果发生,这是第一种过失。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