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观
少肉多莱,少杀多放,少盐多淡,少糖多果,少食多嚼,车多走,少愤多笑,少忧多睡,少言多行,少欲多施。我们需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而有时候饮食出毛病,病从口人,严重时会丧命。其实很多疾病的生发,是由于个人饮食观念的不当。
所以,佛教倡导以“食存五观”来对治、调理。
一、受用饮食,当如服药。饮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但现代人习惯挑肥拣瘦,使得文明病猖獗。所以,我们吃东西不一定要贪图美味,应该把它当成服药健身。
二、美味增减,好恶平等。很多人因食物不合口味就随意丢弃、浪费。禅门讲求“吃现成饭当知来处不易”,除了对供养者有一份感恩,更是要我们养成知足惜福的习惯。我们应该学习弘一大师的“咸淡有味”,对于喜欢的、不喜欢的都要以平等心来接受。
三、除饥除渴,借假修真。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成,如果没有饮食的辅助调理,很容易因饥渴而生病。身体虽然是会生病、会老化死亡的臭皮囊,但我们也要借假修真,把握短暂的生命,来完成个人的理想或道业。
四、如蜂采华,不损色香。现代人为了满足口腹不断大量地蓄养和违法栽植,不但使动物痛苦,对环境也造成伤害。《佛遗教经》云:“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对于饮食,我们也要像蜜蜂酿蜜一样,对自身生存的这个世界不可损伤太多,否则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
五、知量知时,远离贪着。现在市面上各类餐馆或饮食包装都强调“吃到饱”、“加大量”。此外,除了正餐,各种消夜零食也诱人垂涎三尺。对食物贪恋的后果,就是瘦身馆、减肥中心的林立。远离贪念、定时定量,才是最不花钱受罪的健康之道。
饮食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养分,而稳定的情绪则能对人体气血起良好的作用。唐朝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精散。”有正确的饮食观,并时时保持宁静平和、欢喜自在的心情,相信定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佛光莱根谭·
享有的观念,可以扩展我们的生活领域,
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世上万物,皆可任我们享用,何必一定要拥有呢?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