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别人的,多想自己的,才会幸福
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为什么大人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呢?
不能要别人的东西,首先是出于礼貌、自尊,不侵占他人的物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必须持守。
长大以后,不要别人的东西体现的是自立。古人讲自力更生,意思就是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更新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益,有用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初衷和底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化,人的初衷有时会遗忘,人的底线常常被突破。
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的言行,再追溯这些言行之下的潜意识,我们会有惊人的发现。
日常交谈中,特别是饭桌之上,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说起和自己沾得上边的人物,无论名人还是大款,特别是大官。这种假他人以自高的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如果发展到言之必谈,毫无自觉的地步,那就是病了。
要知道,这不但不能抬高自己,反而显露出了自己的虚弱。这种心态的本质就是对他人财富的一种觊觎,是自欺欺人。自欺可悲,欺人可耻。这种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非常普遍,人们常常失于警惕,长此以往,不但可笑也很可怕。
另一种日常表现是,人总想跟比自己有钱、有名、有地位的人混。这也是一种忘记做人初衷的表现。且不说自古富人不大方,有钱人更爱钱,你的企图多半会落空。就算沾上了便宜,往往也是以损失尊严、丧失平等为代价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最好和自己同一阶层的人交往,特别是日常生活。任何削尖脑袋的高攀,都是对个人自尊、自信的损害。
人活着,首先要自爱,否则不会幸福。你可以有追求,但未达到目的前,不要奢望提前消费。不然你可能会活成别人的一个笑话。
一辈子健康成长不容易,跟树木一样,总会生出旁枝异杈,但不要忘记了常常修剪。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你有你自己的。
少看别人的,多想自己的,你才会有真幸福。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