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大佛寺的彬县大佛 彬
县大佛坐落在大佛寺旧名庆寿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 大佛窟是全寺规模最大的洞窟,雄居石窟群的中心。窟前有护楼,曰“明镜台”,高70米,为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结构,是明嘉靖20年(公元1541年)重新修建的。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窟内的主尊大佛就是自古被称为“关中第一奇观”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高20米,头高5.2米,手高4.5米,手指高2米,指甲盖半米,大佛右手着膝,左手施无畏法印,全身姿态自然丰满,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凤眼,鼻直口阔。特别是那双眼睛,在又细又长的柳眉下,微微睁着,似在深情无限地俯视着茫茫世界和芸芸众生。仰观金光灿灿的丰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见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力量,透彻心扉。大佛两边分别站了两尊胁侍菩萨,高17.6米,左侧的是观世音菩萨,她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深得民间老百姓的信奉。右边的是大势至菩萨,她拥有无上的智慧,她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两尊菩萨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射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其中的时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二年,即公元628年。现在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是经过后代重新塑做的,而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还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在大佛象征神圣的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其中还穿插了众多的飞天伎乐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
气氛。这些背光间的小坐佛却有着低平的肉髻、方圆的面庞,丰满而敦厚的身躯,保留了很多北周以来的造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