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贤和我们佛教历代的祖师大德都特别强调。
;诚就是心性上不二的心体;;敬则是;诚的表现形态。
净土法门尤其重视;诚敬二字。有诚敬才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感应道交,当生获得现世的利益,临终时蒙弥陀愿力加被,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用心读过《印光法师文钞》,会发现书中不断地强调;诚敬。
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印祖谈到,由于自己罪业深重,出家以后就希望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所以常常从古德的修持中寻求懿范,以期作为自己的榜样。经过一番览经阅典,印祖最后得出个结论:;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修道最高的秘诀是什么?就是诚和恭敬。印祖从此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然而,;诚与恭敬一语,举世之人都知道;至于为什么要;诚和恭敬的道理,举世之人都不明白。
印祖在其他书信中做了说明:;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佛弟子面对三宝时,如果处处表现恭敬,便能消除业障,增添福报,开发智慧。
比如,面对佛像时,要像真佛就在面前一样,必恭必敬;读诵佛经时,就好像佛在亲自给自己讲经说法,不敢有一念的懈怠。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反之,如果缺少恭敬,对待法宝的态度随便,在佛像前行为不检,或是把佛经置于脏乱之处,即是犯了亵慢之罪。纵然此人修了许多善业,也只是种个远因,而其亵慢之罪的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各自业力因缘的不同,修道人之间在根机上存在差别,但一个钝根的人,若以诚敬心修学佛法,进步将会很快;一个利根的人,若无诚敬,也慢慢变得没有作为。
所以,一个修道人若想有所成就,还是要在;诚敬当中去求。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