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求发展,求认同,求肯定,几乎是每个人的习性,但时空的变化与迁动,却是无人所能完全预知主宰。
当一个人与旧友相会时,总期待着以前的那般热情和亲密,但经过一段时间分离之后,总会有不同的观点产生,此时此刻,彼此就当给双方一点时间,以恳切的、坦然的、开放的胸襟及气度来面对、探讨问题的症结。
沟通是双向的来往,一般人“我执”相当顽固,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最正确的,当双方愿意沟通问题时,必当以冷静的心情、开放的态度,以实用、效率、慈悲为前提,达成最终沟通的目的。
对于一个初学佛的人而言,沟通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羞于暴露短处以及不信任的态度,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肤浅而导致心中有股无形的压力存在,因而造成许多时间的浪费及对事理的猜疑。在要跨出这一大步时,善知识适切的引导与关怀是相当有力的。运用“沟通”的方式来疏导问题,抒解心结,是修行人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越来越困难的发展趋势,因为目前忙碌的商业社会,求生存、求发展以及自我保护的心态过于强烈,已经没有多余的心力来“沟通”,无论是父子间、夫妻间、师生间,甚至好友之间,沟通似乎已经变成一个罕见的人类行为,我们今后如何把人类沟通的问题看成一个具有社会性、大众性的重要问题,也许是社会要更和谐、更美满的关键。。(信息来源:摘自《正法眼》)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