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黄柏霖:混元三教九流图,儒释道三家相即

发布时间:2023-10-30 08:32:27作者:大悲心
黄柏霖:混元三教九流图,儒释道三家相即

所以老法师就有开示,老法师说,儒释道三家相即。相即是《法华经》里面的一个用词。老法师说,这些年来宗教界都觉悟了,要团结。因为老和尚都一直在推动宗教团结、多元文化。老和尚认为这个因缘是成熟了,为什么?因为地球生病了,地球有危机。不管你是哪个宗教,你都没有办法离开地球。现在全世界都乱,有一次我问老法师,我说,台湾政局有一点乱。老法师说,全世界哪个地方都乱。这是地球生病了,人心生病地球就生病,那么大家要来救,所以就可以合作。

我们现在讲多元文化,一就是一个宗教,一切就是一切宗教,一切宗教就是一个宗教,一个宗教就是一切宗教。这个是华严的境界,因为《华严经》讲,「一即一切」,它是平等法界的,所以宗教也是相即自在。多元文化,实际上这种概念,在中国至少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提倡起来,各位就立刻想到儒释道三家,儒是一,道也是一,佛也是一。三是多,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多不二。

所以我们今天才看到,在形相上确实有三家,形相不一样,可是在教学上,在境界上,三家相即。相即的意思是说它互相融合的,它是一体的,这个意思。这个才是真学问,这是真学。学儒的人他也读佛经,他也学老庄,他也学,他都学。学道的人,这些道长他也念四书五经,他也读佛经,他都通。学佛的人,在过去学佛,决定有四书五经的基础,有老子、庄子的基础。确实我们注意看,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里面,里面就有讲到老庄思想。我们看净土宗的第九祖蕅益大师,他有写《四书注解》。像印光大师,他们对四书五经都非常地深入,老法师也是一样。

所以他们都有很深的四书五经的基础。因为老法师说,唯有儒家基础才能入大乘。因为老法师认为唐朝中叶以后,学佛的人不再学小乘了,那时候俱舍宗,小乘的俱舍宗已经没落了,那用什么来取代小乘宗呢?用儒家的,儒家跟道家,也就是《弟子规》啦、《太上感应篇》,来取替小乘宗的修学,用儒跟道来代替小乘,这是老法师的看法,确实也是如此。

那么老法师特别说,他说,像少林寺的石碑,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这个「三教九流图赞」我看过,给各位看这个图,事实上这个图就是混元三教九流,这里面讲就是儒释道是一体的。老法师很特别强调这个图案,就是儒释道,拿念珠这个就是佛,儒释道是一体的。就是里面讲,你看这样起来变成一个圆,圆满。老法师说在少林寺的石碑里面,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三教九流是一家。我们常常口头禅说三教九流,这个人是三教九流,其实三教九流是一个,是一家的,真的。老法师说,今天宗教界觉悟了,所以三教九流是一家,这个图要多印。他说,这个少林寺的石碑,相传是在唐肃宗年代,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有一千五百年,中国人已经落实多元文化了,讲多元文化,中国人还是老祖宗喔,中国古人还是老祖宗。

所以中国这个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这样大的版图,这么多的族群,这么多的人口,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多元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包容,不是一家独大,平等的,每一家都第一,佛也第一,儒也第一,道也第一。如果它要不能够相即兼容,那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相即兼容,个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为什么?个个都第一就是称性,因为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从这个佛陀开示里面就可以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那既然都是佛,当然是平等。所以老法师说,回教的阿拉,穆罕默德啦,基督教的耶稣啦,道家的老子啦,儒家的孔子啦,佛家的释迦牟尼佛,都是菩萨示现的。

为什么个个第一就称性呢?

这里面有很深的意思。因为一切法里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里面有整个宇宙的信息。这个境界很深,那就是多,一微尘有整个宇宙的现象。我们所谓讲的,佛经上讲的,「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须弥是须弥山,包容一个芥子,我们能够体会。芥子这么小,怎么?芥子就是芝麻嘛。芥子,芝麻怎么有办法包容须弥山呢?这个凡夫是体会不出来,为什么?因为那是平等法界,那是讲心性的,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比喻。芥子,芥菜子,跟芝麻粒差不多大,它能容纳须弥山,这是佛常常举的比喻。

实际上,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这就是相即。一微尘皆如是,所以给你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讲的事实真相,你要问为什么?因为老法师说,一微尘是自性,一切剎土也是自性,心现识变,称性的,自性里面没有大小,没有高低,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是非嘛,它是平等的嘛。所以自性里面没有大小,自性里面没有先后嘛。这个是老法师开示,在开示这个儒释道三家相即,是老法师在《净土大经解演义》里面,第五十五集里面开示的内容,刚好跟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文很能吻合。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七一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