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杂志: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的移民潮和社会公众对贫富分化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请问,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济群法师答: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个中原因,媒体已有众多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寻找更好的归宿。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安全感?答案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对外在世界的过分依赖。当我们把人生的全部筹码投注其上,却要面对环境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时,恐惧就随之而来了。
移民可以带来的,只是某些方面的相对稳定,但无法解决我们内在的困扰。生活稳定了,内心就不再动荡吗?就不再漂泊吗?只要看看欧美各国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和心理疾病,就知道问题远非那么容易解决。
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来安身立命,通过调整心行来摆脱恐惧,是把归宿建立在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生命原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四处追逐,寻找支撑。一旦开启这个内在宝藏,我们就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是对环境的刻意顺从,也不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而是由内心独立获得的能力。因为独立,就不会随环境变化受到影响,也无需外在的什么作为支撑,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国商人》杂志: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又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引导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家阶层中的精英群体一直在试图探索明白的问题,从佛教的思想,和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世界里,是否能给企业家们一个简明而易于和长期坚持的修养路径?
济群法师答: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不仅仅为活着而活着,而是会追问;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一问就问了几千年,过去在问,今天在问,未来还是会问。
其实,佛法对这个问题早有非常明确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解除内心的迷惑和烦恼,成为觉醒的人,成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进一步,则是帮助大众走向觉醒,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
如果有了这样的人生定位,创造财富就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一种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手段。于己,可以满足生存所需;于人,可以扶贫济困,广结善缘。
至于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我想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有财的人,或许会被人羡慕;而一个有德的人,才会真正受人尊敬。其次,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如法赚钱,而不是由非法手段牟利。第三,是有效使用财富。再多的财富,我们也无法带走分毫。可以把握的,是在拥有使用权时进行合理分配,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有道是,;身死留财,智者不为。拥有财富,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福报,但能正确使用财富,才体现了他的智慧。
《中国商人》杂志:中国传统的;万经之首——《周易》从乾、坤两卦推演出君子当师法天地,进而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请问,这种精神是否能与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精神相融合?
济群法师答:我觉得,目前还看不到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虽然他们有各自的处世方式和行事风格,也有颇多为人赞誉之处,但尚未形成堪称精神并被社会认同的理念。
而在缺乏信仰和做人教育的大环境下,急功近利是必然的,恶性竞争是必然的,市场的混乱乃至失控也是必然的。正是因为意识到这种缺失,企业家们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源泉。顺应这一需求,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虽然这种潮流不乏跟风和盲从,但总体来说,有着更多的正面意义。
因为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种道德的教育,一种做人的教育,这是我们缺失已久的。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如儒家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佛教所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果企业家具备这样的精神,就能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引导而非融合的问题。
《中国商人》杂志:一个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抑或倾心于中国传统国学精神的微妙境界后,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因为经营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济群法师答:经营企业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人生未必要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如果一个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那么,经营企业就只是达成这个追求的手段之一,是不存在什么冲突的。
说到心理障碍,主要是源于对佛教的偏见。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佛教是令人消极或不求进取的。事实上,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智慧,也是帮助我们看清人生真正需要的智慧。具备这样的智慧,我们才有能力对人生作出正确抉择,知道什么是需要发展的,什么是需要舍弃的。
而大乘佛教的精神,更是提倡;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教导我们以帮助一切众生为己任。这样的愿望,正是做好企业的动力。否则,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于个人生活所需来说,做下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可能只会更忙、更累、更辛苦,这也是很多企业家面临的患得患失。
所以,如果企业家能够具备利益大众的情怀,具备造福社会的使命,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来发展企业。当然,这种发展应该是健康而全面的,不是以盈利为唯一衡量标准。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