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30 09:11:16作者:大悲咒功德网

\

  菩萨在线佛讯:中国有关的佛教艺术包括造像、佛画、造塔,最初皆源自於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从印度现存的佛教遗蹟来看,在早期只有佛座及佛的足跡还没有佛像,到了中后期才有雕刻的佛像出现。佛教经像由当时在中国西北的大月氏王朝传入新疆西部,再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艺术的发展

西元一世纪大月氏成立贵霜王朝,立都健陀罗,其国王迦腻色迦王篤信佛教,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得以蓬勃发展。由於其国地处丝绸之路商业要衝,佛教艺术经由商贸往来传入中国。佛教传到中国后,很快的与传统的书画艺术相结合,书法用於写经,绘画则用於佛画,并在这一过程中吸收印度的绘画技法,同时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也提升了书画艺术内涵。现今在甘肃省境内有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穗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广元石窟、以及江南摄山石窟等地,都可以看得到保存至今的佛教艺术。这些遗留的艺术虽源於印度,但已融入中国本土自有的文化,在内容与表现上有别於印度的风格。

佛教艺术──佛画 中国佛画创始於三国时代的曹不兴,他见到康僧会所设的佛像,便将其画下。到了东晋时其弟子卫协,时称画圣,画有七佛图。卫协的弟子顾愷之在瓦官寺墙壁上画维摩詰居士像,更是名闻四方;当时曾有人愿出十万钱以求一睹此画。到了刘宋时有陆探微、梁朝时有张僧繇等名家相继涌现,尤其张僧繇的画风更是独树一格,在技法上,张僧繇是最早採用了印度佛画的表现方法,用不同顏色同时上画的方式,来表现凹凸的立体效果,并且把这种方法融入到中国传统技法之中,创造了新的表现方法,创立了所谓的「张家样」。在《歷代名画记》中说他「笔才一二,而像已应严焉,因材取之,今古独立,像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从此佛像的发展更加中国化了。南北朝后期有不少的画师学习张僧繇画风,受其影响甚大。隋朝以前张僧繇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绘画的开创者与推动者。而北齐曹仲达画佛亦颇享盛名,因他来自中亚曹国,画风带有西域与中土双重特色,他的特点是衣服紧窄,被喻为「曹家样」,是唐代盛行四大画派之一。他的画风直接影响了隋唐五代、宋朝的佛教画家。后与吴道子结合中国传统风格所创立的「吴家样」并称。有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世评!曹画虽已失传,但在鹿野院所藏的释迦立像,衣服就像湿布裹身,是典型的曹氏画风,而吴画衣带宽鬆,飘飘欲仙的风格,在敦煌壁画中可见一斑!隋唐五代以前,佛教绘画大多体现出佛菩萨相貌的清静庄严,宋代以后文人画风兴盛,於是佛画分成两个流派,一是继承隋唐规范,不失尺度,另一画派则不拘绳墨,以豪放诡譎为高!

佛画的种类

\

  佛画的种类,大致分为图与像两大类,所谓画像,是指一幅画中单独画一佛像,或一幅画中虽有多像,但其内容只在强调其中的某一尊佛像的仪容形貌而已,别无其他意义。而所谓佛图,则是指在一幅画中以一尊像为主题,或多尊像共构而成,其中有主有伴,共同体现一则佛教故事。另佛像从内容来分类,又可分为七类:一佛类、二菩萨类、三明王类、四罗汉类、五天龙八部类、六高僧类、七曼陀罗等七类;而佛图从其内容也可分为六类:一佛传类、二本生类、三经变类、四故事类、五山寺类、六杂类。另外有由像与图混合而成的佛画,即是所谓的「水陆画」。

近代佛画的演变

经过千年的流传,随著时代的演变,佛画也逐渐跳脱出传统的画风,而加入了各个时代特有的元素,例如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寧中西合璧的画法,以西洋画的手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相结合,被其学生及后人仿效而运用於佛画上,更能将立体感及真实感表现出来。现代更有以抽象写意,甚或以卡通笔法表现佛画艺术及佛教故事,这种发展更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也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