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口业之过

发布时间:2019-10-04 09:11:25作者:大悲咒功德网
口业之过

编辑说明

  《口业之过》是二○○一年,上妙下祥法师于大悲寺对沙弥所做的开示。因为很多学佛人,包括僧人、居士在修行中很容易造口业,而得不到法的利益。为防患于未然,避免口业的过失,能够更好地修行,应机而开示。因当时是对沙弥随机所讲,谆谆善诱,故言语重复较多,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的地方文字改动处理较大,不能完全与录音对应。

  并附有三篇开示:

  《摄心守口真教化》,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二,听《口业之过》录音后,对大戒师所做的开示。

  《常行忏悔》,日期同上,对僧众关于写忏悔笔记的开示。

  《勿见他人过》,二〇〇三年五月初十对沙弥开示,节录有关口业的一部分。

口业之过

  说明:《口业之过》是二○○一年,妙祥法师对寺院内的沙弥所做的开示。针对很多学佛人、包括僧人,在修行中容易造口业,为防患于未然,少造口业而开示。因直接对沙弥所讲,为谆谆善诱,故言语重复较多,但在整理文字后显得不通顺,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的地方文字改动处理较大,不能完全与录音对应。

  妙祥法师讲时是依据一个寺院所流通的《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此原文出于昙影法师所编著的《劝大众勿造口业》的第二部分。因各处在流通中版本不尽相同,故不能与原文完全对照,现将《劝大众勿造口业》附录于后,对《劝大众勿造口业》也做了校对及几处修改。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为什么早就想学这个呢?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容易犯的。这个不但是僧人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的居士也犯。什么原因犯呢?由于不懂。不是他故意想犯,而是我们平时养成了一种说僧过恶的习性,有说僧过失的恶习,所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有的还认为是很正常的,头两天有个居士说《说僧过恶犯大重罪》这本书别有用心,他心里非常不平。关于这个人,并不是说他不想好,而去反对什么。而是由于他的正见不足,并且他不知道法的真相,所以他认为这书不正确。他是从世间法去看的,不理解佛法的真义,所以他很容易犯过失。在这个问题上特别容易导致人犯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一旦形成,果报是很大的,你修了多少天,都不如不说僧过恶这一念正确。

  如果说僧过恶是很容易堕落的。因为我们修行,大家来修行,很容易犯口业的。这个口业不光你们犯。就是咱们有时候心里稍稍不平,就算没有什么事情,你善意说了口业(别人过失),它也造业。

  因为这个所谓的善意说口业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嗔恨心。实际上你说出来时本身就带有嗔恨心了,只不过太微细,你不知道。所以说自己觉得没有起心动念,或是觉得我没有说什么。但是这句话你只要想说出口,在你微细的种子识里已经起变化了。我们不知道,以为得从自己的脑袋,那个粗妄想所说出来的,那才叫心动。而你不知道,这个话,别说你说出来,就是你写出来,你想出来,它已经在造业了,何况口再说出来。你想,能不造业吗?

  所以话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它得有个出处啊,是不是?这句话从哪生出来呢?外境为什么演给你看?为什么你的眼睛、六根能看到?为什么到你的心里而不能回收?而且,往往又通过心里说出来,就被染了。而这个我们已经是起心动念了,只不过这个起心动念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实际上已经开始堕落了。

  这个微细的变化只有菩萨、罗汉才能看到,我们很难看到这些变化。而我们看不到,不等于没有。所以说,就起了一念的恶心,我们都会马上天地灰暗。你就起了一念恶心,甚至包括退道心起来,马上天地就灰暗。

  就算这个事情不是你的,别人生退道心,你思惟思惟:哎呀,他怎么起这个心呢?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就你这么一思惟,你同样地也跟着起了变化天地昏暗,甚至地狱现前。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粗妄想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因为我们不具备天眼通、慧眼通,我们不具备这些,所以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啊!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早就晚了!那时跟谁讲去啊?你想讲理,你什么都讲不了了。所以说,千万可得注意这一点。

  所以说,恶语最伤人,一个伤他人,一个伤自己。特别是对方的事情,比如说有个人犯了一种过失,我们去说,至于对方受没受损失咱先放在一边,就你想说的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那斧子能砸到虚空吗,能把虚空破掉吗?破不掉。而最后这个斧子还得落下来,从哪扔还得落到哪地方去,还得砸你。像人仰天吐口水似的,你吐完了,那个口水它不会吐到天上,粘在天上,它还得落下来,落下来就是自作自受的。你想,多厉害的事情!

  而且,不光是佛法中不允许这么样做,就世间法也不允许那么做,有事得隐恶扬善,少说别人的过失。过去,有个人就是这样,他发现别人有着一种行为,不是他自己发现,是他和大家一起开会的时候,别人就提出了某个人有什么隐私的问题。当时这个人,就制止这种说法,虽然是大家集体开会,但也制止了这种说法。

  因为一个人如果有隐私的问题,只能个别地去解决。如果在公众的大场合,一旦提出来了,本来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你以为是提出一种公事,而说了一些别人的隐私,会造成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你叫不叫他活啊?一是容易把他的名誉毁坏,很难再活下去;另外,等到说完他,我们那个心已经变坏了。没等损害他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先变坏了。

  后来这个人就制止大家,就告诉:你们大家不要讲这些事,讨论点别的事。意思就是这个事呢,我们没有看到,不要胡说。就这一念的好心,最后结果怎么样了呢?大家马上止口不言了。就这一念好心,咱不说别人有什么感想,就这(要被众人讨论的)对方确实是永远地感谢他。至于他对此知不知道,那是又一回事儿,但对方永远感谢他。后来对方有的出国了,也非常惦记他;有的在国内呢,也非常惦记他。一念好心,就功德无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造口业。口业不能造,说僧众过就更不能造了。就是世间法都不允许我们造口业。

  比如说有的人,行为不轨,道德不好。有时候就看着了,得装看不着似的。你要喜欢说别人的过失,即使别人真有过失也不行,说了也污染你的心,自觉不自觉地,就堕落到他的情趣里去了。你是不是已起心动念了?好坏啦,你在那分别着,弄不好你就堕落到那里去了。这些都不行,何况我们在这里看完了以后起分别,而说好说坏。一说好说坏,我们那个心就已经开始变化了。不是外境在变化,是我们那个心在变化了,这就是修行中最大一个忌讳。本来修得挺好的,很努力的,但是由于嘴不好,说了别人的过失。别人还没怎么着呢,我们心先变坏了,吃了大亏了。这并不是大家愿意说,而是大家由于没有勤学正法,不知道这一关。

  过去古人讲,绝对不让揭发人隐私的,或是揭发别人的过失,都要隐恶扬善。扶正不一定要破邪。你只要称赞好的方面,那个邪气它就站不住了。你有时候想去扶正,但又说他的不足的地方,有时候反而造成另一种麻烦。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心念弄不好就被说这话时所产生的这种嗔恨心所代替。所以说,若说僧众的过失,自己的罪过是非常大的。而且佛讲,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身三口四,口业最重。(编者注: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言、恶口、两舌、绮语。)

  我们就很难做到止语,说我不说话,这很难。因为我们平时爱说话,而不知道止语的功德。都以为说话很正常,活着不说话能行吗?那不闷死了?再说,我说话也没说什么过分的东西。其实我们根本就察觉不出来。每句话都有它的过失,张口就有过失,你说好、说坏它都有过失。有时候不说才是真正的好。就算你说好话,你说的时候,你能不起心动念吗?哎呀,这个东西太好了,你这个事做得真好。你说好,自己也在起心动念。如果你对好的虽然没有去说,但是你心非常的平和,反而是一种真正的好,心好才是真正的好,而且能达到无漏。你说的这个好,虽然称赞了一些事情,能起到一点好的效果,但终归是有漏的好。所以,我说的意思,是让大家尽量地往这个真正的好去使劲儿。一定要让它真好,要让它无漏。

  好话都会造成一定的漏洞。我们如果闭关以后,止语了,那时才知道,我们平时说话都在喋喋不休。就是说好话,有时候也是在没完没了地重复,喋喋不休,为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而讲话,并不真实。

  刚才讲了,这个说好话都起心动念,都会有漏的,何况我们说恶话呢。恶话不光有漏,而且首先得污染我们的心。说一遍,就是等于又往种子识种一遍。种了一遍以后,马上就开始一天一天地加深。等到半个月以后,你如果不忏悔,不拔出去,它就深得最后都很难拔出去了,就这么厉害!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轮回?虽是修道,总是不精进!有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可修的,你这么修一修,就算打点坐吧,修点儿禅定,这为什么没有太大的反应呢。有时候你不知道,刚修完禅定,张口几句话,漏出去了。等你说惯嘴的时候,会有什么毛病呢,你这边刚有点禅定的功夫,刚想定住了,想着这一下证到无漏的时候。突然你的恶口,所产生的漏马上就现前,那时候你想不说也不好使。因为你的恶言在那块,它走惯腿了,到那时候就形成一个漏洞。你马上快要生起这个法,但它顺着这个漏洞,呼一下子出去了。你就拿手抓那功夫,你用什么定力想控制它,你咬牙,那也不好使,顺着就漏下去了。

  你那时候痛苦万分!本来马上就可以证到某一个境界,甚至于马上就可以了脱生死的事情,你按都按不住它,功德就漏掉了。咱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像人想上厕所,肾脏又不好,你想控制它,能控制了吗?这裤子一下就湿了,你想咬牙都不好使,它也往外出啊。那不容你控制,就像这种东西一样。但是你要肾脏好呢,它这种现象就没有了。

  虽然我们有这些不足的地方,但是由于我们不造口业,它就不会造成这种状态的。由于我们造成口业,它已经坏了,里面已经起了一种漏的根了,而且在那摆着呢。只要是你有点功德它专门漏你功德,你有多少,装多少,它都给你漏出去。你往里装吧,像个破口袋似的,装多少粮食,总从那缺口,一点点都给你漏出去。所以说这个口业特别地重。

  所以,如果你这一天忍住了,不说什么闲话,而且心里能够放得非常平静,这就是功德。即使你心里忍不住,口要能忍住,它也同样有功德。忍住了以后,心里是暖乎乎的,因为那法在那里。久了以后呢,它逐渐地要结果啊,功德逐渐地攒满。如果你就是有点好处,刚攒那么点好,你说来说去的,慢慢地,就这点东西,没了。这心里一片空白,一片空虚。所以口业过恶非常大。

  这是一般的口业,就这么大,起心动念都这么大。何况说僧众之过,那就更大了。因为僧是三宝啊!什么是三宝?那是我们的命根,是我们的家。就像人回家的时候,本来要回家,说我要回家,别人告诉往前直接走就行了,你顺这条道走就行了。你不走不但不走,还要刨这条道,这条道太烦人了,我给它刨掉了。你三刨两刨,你还能回到家吗?就回不了家了。就像人坐船似的,本来要想渡过苦海,你硬拿把小刀去挖个洞,要把船挖个窟窿,好玩啊。挖来挖去,你能过了苦海吗?一旦挖穿了,你会沉没在大海里。

  所以说,说僧众过就这么厉害。我们现在修行就好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样。说僧众过就等于在大海里航行的时候,把船凿个窟窿。你凿个窟窿,那能不沉底吗?是不是?有一点洞,它都会把你的船毁掉的,何况你再自己亲自去凿。过去无始劫我们造的业,我们都堵不过来呢,何况你再新造个洞呢。是不是?那就更坏了。洞上加洞,那能不沉没吗?

  有时候修行不上路,不是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这么大的事情自己不注意。你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世间财,都得要守各种规矩。何况我们为了无上的法财,了脱生死的大事,你再不去做,那你说不太傻了吗?所以大家不要顺着自己的习性。说惯的嘴,走惯的腿。那嘴要是说惯了,它停不下来呀!没完没了地说下去,旁边有人一听,这怎么没完没了的,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的,太招人烦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便是轮回啊!说一句话,你不知道已轮回了多少次了。你不说话都轮回,何况你说话了。说话以后,那有多少念就是多少轮回。我们成天在轮回之中,每一念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就这一念都这样,何况我们念念都在起心动念,那不更厉害了吗,你说话能不用思惟吗?能不去想吗?能不观照吗?你这种观照不是返观之观,而是放逸,是往外观。什么叫往外观?起心动念就是往外。哪有外?你起心动念就是外啊,不控制嘴就是外。眼耳鼻舌身意一起往外观,最后你能不轮回啊?而且是大轮回。轮回哪呢?不是地狱,就是畜生,再就是人。

  一般说恶口的,特别是谤僧的,主要是地狱罪。为什么是地狱罪?你谤到根本去了,谤到法王那个地方去了。什么是法王?佛法僧就是法王啊!佛法僧是三宝啊!你一直谤到国王那去了,你说还了得了?就世间法也不允许啊。一个普通人如果自称自己是国王,或是骂国王,那国王能不抓你?能不杀你头啊?能不给你关进监狱去啊?世间法都不允许,何况佛法呢。

  你谤的是法王,更不允许了,绝对不允许。就法王能原谅你,下面的护法也不原谅你。所以说,口业是造业无边哪!身三口四,特别是口业,最难控制。

  咱们今生能出家,能够学佛,我们首先就得一件宝贝,就少造了很多的口业。身、口、意业,特别是口业,我们少造多少啊!是不是?我们今生,就感觉到非常的就说是自豪吧。而且,我们非常感谢佛和菩萨,给我们这么一次机会,叫我们出家修行。我们是大福报人呐!那前生不知有多大的福报,或许见过佛呀!所以今生我们才有这样的机缘。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机会,一定不要造口业。如果你不造口业,那将来就是佛子。

  什么是通往回家的路?不造口业就是回家的路啊!你不要再另外找路了。说我怎么做,怎么回家,我搭一条路,这边拆路,那边又修路,你能修到家去吗?本来挺好的一条回家路,你硬要把这条主要的干线拆了,想在旁边再搭一条路,这可能么?所以说一边毁路,一边造路,还不等你把路毁完,那个路还没等造成呢,就堕落地狱里去了。你做什么,一事无成。自己造自己毁,你以为能行吗?所以说不行啊。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蒭(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刚才已经念了,佛说不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造口业都不可以,就是世间也不允许人造口业。比如邻居啊,有点什么恶事了,不能出去说。父母的事情能不能说呢?不能去讲。哎呀,父母怎么怎么不好啊,怎么怎么的,有什么过恶。这不能讲,父母的事你不能讲。

  而且,兄弟的事情能不能讲?也不能讲;包括自己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的不能讲;师长的不能讲;就是村子里,就一般的,傻乎乎的人,就这个人的过恶,都不能讲。世间法都不允许讲,何况我们出家了,知道众生即是前生父母、未来佛,哪个都不能讲。既然是未来佛,所以说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

  有人不是讲了一句话吗?现世现报,那真吓人哪!有只鸟叫得不好听,呱呱呱的。几人正好在那说话,它使劲喊使劲叫。有位师父,一看那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这怎么叫得这么难听呢!

  当时我就想制止他,因为还止语呢,就以手比划一下子,意思不让他说,那都来不及了。他刚说这一句话,那鸟噌一下飞了。等他知道不应该说的时候,当时马上就明白过来不应该说,但那时候都已经晚了,那鸟都噌一下飞了。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它,将来非要受果报不可。你觉得那鸟听不懂啊?这一下他受了教育了,他以后应该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吧。由鸟这一回事,他绝对不敢讲了。那真吓人,确实教育人哪!(编者注:师父当时在本溪茅蓬闭关)

  你想,就一个旁生,其它类的众生都不可以诽谤,何况诽谤僧人,等于诽谤自己的父母一样,那是法身父母,更不能诽谤。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知道。你看说鸟的过失,因为我们听不懂,而说了那鸟,都有这么大的果报。何况我们有的说僧人过失,说尼众的过恶,这是犯罪无量啊!

  另外,僧人有的可能是为烦恼所覆,有时犯了禁戒,行了一些恶事。所谓的恶事,就是行了些世间法,与佛法不相应。但是还能为人天,为天龙、人、非人等做善知识。因为他已经出家了呀!而且,他只不过犯了世间的习气和毛病。但是最主要的,他的僧相在那。就没有那个僧相,我们都不应该说,要隐恶扬善的,何况有僧相在,谁敢说啊!

  我过去给大家常讲,在五台山时遇上那么一个人,虽然有着种种不算是太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见到他来,从来都是恭恭敬敬。我见到他来,我就起来,就站在床边。他一看我起来,有时候理我,有时候不理我。但是我还是看他坐下以后,我再坐下。

  他知道我在恭敬他。等我临回东北的时候,他就非要和我照相不可。我倒不是喜欢这种照相,就是人的这片心。由于我的恭敬,获得了他一片的真心。我并没有说什么,他偶尔过来,我都要站起来,要恭敬他。我恭敬并不是恭敬他这个人,我是恭敬他的僧相,还有他在僧中担任的职务,更何况恭敬也包括他这个人。(编者注:在僧中担任职务,办事时即代表僧团,代表常住)

  恭敬他这个人,倒不是恭敬他某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不是这个意思。虽然他有些行为不如人意,但是由于我恭敬他的这个僧相,和他在常住中的职务,而使他有所改变。究竟有没有改变,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举个例子。

  有个人起嗔恨心,那嗔恨心大得不得了啊!就想找理由打人,走路也横晃。那种气势啊,人一看就明白了,嗔恨心就是了不得了。我遇上这人怎么办呢?我就站在旁边,恭恭敬敬的。不仅不说他的过失,而是恭恭敬敬的,用心去恭敬他。恭敬以后,我还觉得对不起他。因为啥?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有难处什么的,我得帮人家。所以说,那天过斋的时候,我又特意到他跟前去行堂,本来我不行堂的,这次去给他行堂。哎,他乐了。他虽一句话没说,能感觉到我在特意为他行堂。我非常谨慎的,一点点地给他打饭,非常恭敬他,用那种慈悲来化解他的嗔恨。

  但是由于我做得不好,做得没到家。后来还是发生了过失。他与别人争吵起来了,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是他终归没有出更多的事情,包括人命啊。后来,他也圆满地受了戒。

  在没受戒之前,我曾上他那去一回。他可客气了,什么都想帮忙。实际上,我整个来讲,没说安慰什么的,几乎是没说过话。就是用心去感应,去恭敬,完全是一种恭敬。那天正好表坏了,我想去修表,实际上是电池没有电了。他一看那表,说:你过来。我过去了,他说:你怎么了?我说:这个可能是坏了,可能没电池了。他说:你交给我吧!我会修理。实际上他哪会修理呢,就想替你做点事情。

  你说为什么能这么好呢?就是用心去感应。心去感应,就有这么大的果实,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反过来,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说别人的不足,我们会怎么样呢?有说过失的一念,我们都会失去功德的。所以说大家修行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漏洞。

  上面简单地说了这一点事情,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如是苾蒭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苾蒭就是比丘的意思。就是这位比丘,虽然不是证果的人,而且是犯戒恶行,但是由于他现在剃发、披袈裟现僧相,他和那个圣人,表法的功德是一样的。因见他故,而识圣人,这样的话,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

  你说出家人呢,不用说互相说话啊,就是见一面出家人的相,都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会使很多的善根增长起来。包括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的时候,因为在皇宫里非常闷,就走出城的四门,看到了生老病死种种的苦。完了以后,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时候呢,就看到一个出家人,比丘从这路过,拿了一个锡杖过去。就这一过去后,佛就决定出家了。没有说话呀!就看到出家人从那过去了。当然了,这个出家人是天人变现的(当时世上还没有比丘)。但是就见到出家相,释迦牟尼佛就决定出家,最后成佛了。所以说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什么叫能开示呢?就僧人这个形象就能开示。这个僧人的形象就能开示这么多。僧相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僧相能指导你怎样修行,你的路应该怎么走。所以说僧相,那就是我们回家的路,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一点也不允许任何人说三道四。所以佛言:

  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就是说,无论持戒的僧人,或是破戒的,甚至没有戒的僧人,也不允许国王大臣以国法,以世间法来制裁,都不允许的。你在别的地方,除非不穿这套衣服(还俗以后),穿这套衣服,就不允许制裁。

  (编者注:没有戒的僧人:出家后还没有受戒,或出家后,受戒时因某种外缘不具足而没有得到戒。)

  过去哪个大臣如果犯了过失,你看清朝那个经常演戏的场面,首先打掉什么,帽子上叫什么翎?(弟子:顶戴花翎。)先打掉顶戴花翎,然后这才允许制裁的。你要直接制裁的话,等于乱了国法。你制裁的只是罪人,刑法不能制裁大臣哪,是不是?你只能制罪人。

  所以说他出家,有僧相在那块,他不是罪人,那是僧相。至于他犯了过失(若违犯国家法律),必须让他还俗以后,离开这个僧相,这才能制裁。所以佛讲,不能以世间法来制裁比丘。你就觉着世间法如何如何的,要制裁,这都不允许的。包括你打骂一个犯戒的比丘,就等于出佛身血。这么厉害!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初九上午

  如是破戒恶行苾蒭,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昨天讲了,对破戒的比丘,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就是破戒的比丘你都得守护,恭敬供养。我,这是佛说的,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你如果对比丘进行打骂的话,会使很多人对僧失去信心。第一个,首先是坏你心,谁动手谁坏,因为你嗔恨比丘。他只不过做了一些世间的事情,你认为不如法,你是按照这个佛法的要求去那么说的。所以说你起嗔恨心,首先坏其心。

  坏其心什么呢?就是坏了你内心中的僧相。因为我们对僧相有个崇高的认识,无瑕的那种认识。因为僧相是完美无缺的,是放大光明,他是佛的化身。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要追求今生今世成为一个真正的比丘。一个真正的比丘才是我们人生解脱的根本。所以说,你心中认为他是比丘,如果你要动手去打比丘,那首先坏你的心,坏你的法身,将令你永远失去善根,而堕落地狱。

  再一个就是,你如果将出家人,给关起来拷打以后,会使很多人,因为听到比丘的过失,或是因为你的拷打,而不再尊敬出家人,会使很多人失去信心。你知道,一旦对一个比丘失去信心,等于多生多劫地堕落苦海。由于这件事互相辗转传闻,会使很多人堕落苦海,这个罪可就大了。

  而且,佛法中绝不允许这么做。因为佛法本来是完美无缺的,是无瑕的。但是由于个别人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点过失,造成了一点影响,这都属于魔和外道的作用,并不是说佛法真有那么个行为。佛法僧没有这种现象,这都是一些魔在作祟。我们有时候不认识。

  比如我们在修道中,有时,人还是你这个人,但是魔已经进入你的心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时候你会产生种种的情绪,包括忧伤啊、起烦恼啊,甚至哭啊、甚至笑啊、甚至生气、起嗔恨心等等。你不知道这是魔已经侵入你的心肺,它在鼓动你。明知道不对,但是你非得要那么做不可。守不住啊!实际上为什么那么做呢?是魔已经在你的心里呢,它起作用,它鼓动你。像发脾气似的,大点儿发吧,哭,使劲哭。明知应该别哭、别哭,哭伤身,干吗要哭呢?这边想着,那边却哭、哭、大哭不止。哎,魔跟你这么较劲。

  所以你认为,都是自己在起作用。实际上你不知道,那个是魔。如果当时你要认识:哎,这不是魔吗?我哪能这样呢?我自己能控制自己呀,我本来不是这样啊。

  你当时要是马上一念觉的时候,这个魔就像一张画面似的。咱看过《画皮》那本书。那个故事中,脸上贴一张假画面。等你要识破的时候,就像把这张假画面突然撕下去,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露出来了。当时你还伤心得不得了,嗔恨得不得了。可当你要识破的时候,啥都没有了!

  所以说这种幻境太吓人了,你要不亲入其境,没有这个体会的话,永远不相信是魔在你身上起作用。你以为,(是外界的)他给我造成了烦恼,他这句话所引起了我不高兴,或你在事相上乱找原因实际上呢,没有用。因为事相,它永远是个事相的东西,本来是一个无情的东西。为什么无情变成有情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在起心动念。

  比如一个柱子,它就是一个木头,它有啥好坏呢?但你就能看出好坏来圆不圆啊,方不方啊,色泽怎么样这些东西哪来的?是你情感外加上的。是你心里动情了,有所想法,所加上的。所以说外界的一切情况都是无情的,是我们心里有情才引起了外境的变化。所以你怨谁呀?说是他惹我烦恼了,他不对了。根本就没那回事儿,我给你说,根本没那回事儿。

  包括最普通的一个道理,你看看风,每天自然的风。有时候天热了,小凉风吹来了;哎,天冷了它刺激你皮肤啊。就这个风,它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根本就没有个风。哪来的?是你起心动念而来的。你不信,你心如果有了定力,风就减弱。因为你没有细心地观察,所以说不知道这个秘密。

  像磕大头,你要一努力,这个风就感觉不出来。并不是感觉不出风来,而是风对你不起作用。并不是你磕大头克服了风,而是你心里的业力在消除,有了定力,风对你不起作用了。因为你的情不是那么多了,所以风对你就不起作用。它随着每个人业力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你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你若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能看得破呀?是不是?

  所以说,给大家讲这些,就是通过这个,我们就看破了。所以我们不要被外境转,一切要看住自己的心,这是真实,这是真理。心为外境所转,那属于外道,外道才那么看呢。他被相转啊,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或者是凡夫才那么看呢。作为一个佛弟子,那么看都是错误的,没有实际意义。

  好,这里特别讲了不能打骂这个比丘。不管他是破戒,或者如何的,都不能打骂。因为你要知道,他现在破戒了,甚至下了地狱。你看他下地狱是不假,但是他上来也快呀!一旦消除了业力,从地狱爬起来,那很快成就的。这个道理你可不能不知道!所以说,佛讲:受戒破戒,能成佛道。你不受戒永远成不了佛道。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蒭 犹胜一切外道众 

  所以,佛说偈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瞻博迦可能是一种花名,虽然已经萎悴了,就是说这个花已经蔫了,已经不新鲜了,失去了它最兴旺的时期,而逐渐地萎缩了。

  但是如果和其它的花来比,其它的花即使再怎么新鲜,还是瞻博迦花为胜。比如和草比,草永远是草,瞻博迦花永远胜于它。咱们都明白这道理,那花和草不一样,对不对?或是那个野花、小花和牡丹花比,你没法比。因为这牡丹它是花中之王。就是它坏了,它也是花中之王,它的名在那块,它有那个形象,远胜于草。

  所以,佛就讲了,出家的比丘,有个别人虽然破戒了,但他还叫比丘啊!他从佛的王族里出来的,远胜于你这些凡夫,就是平民百姓(编者注:指还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破戒恶行诸苾蒭,犹胜一切外道众,这些比丘虽然他破戒了,或者行了一些恶行,但犹胜于一切外道众。外道和那个比丘他没法比,第一个,比丘的形象,就已经超越了他不知多少万倍。就像你出家和没出家人一样。有的说我没出家能如何修行,但是你要知道,出家一天一夜二十劫不堕恶道。你在家再怎么修行,没法和出家功德相比。何况出家之后,这个僧相已经成立,它必然种下了无量的善根。这个善根,是个究竟的善根哪!它不是普通的善根。外道离这种善根不知远了多少万倍!他连知道都不知道。他不知道什么叫僧啊、佛啊、法啊,连知道都不知道。他在世间混呢。你说他能比吗?就像我们没学佛之前,我们和僧根本就不靠边,什么叫僧,根本就不知道,你怎么能成佛?佛法连半句你也闻不到啊!

  所以虽然他破戒了,但他终归是能出家,另外确实闻过佛法。而本身带的那个僧相又是佛法的一部分。虽有种种的过失和恶习,但终归胜于那些没有学佛的,那些外道啊!

  这个我深有体会,你我都有体会。你看他(破戒比丘)说一句话,能说到佛法哪句话上。我们如果没学佛,那没法和僧人比,僧人最次的那个就甚至那个居士,我们都没法比。人家能知道有佛,我们没学佛前连佛都不知道。所以说犹胜一切外道众,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

  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蒭罪。我尚不许诸苾蒭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何况驱摈?

  佛不允许说这个僧人罪。率尔呵举,就是呵斥的意思,举是指摘、检举的意思。驱摈就是撵走啊、赶走啊。

  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率尔,即轻率、随便的意思。佛讲了,不允许率尔去呵斥,就是责备,或检举破戒的苾蒭。说你这个僧人如何如何,你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这样的话,那都不行啊。不允许僧人和僧人之间说这些话,也不允许在白衣(在家人)面前说这些话。

  有的人在白衣面前,就说你看看,师父,你看他(某个僧人)这太不像话了。完了,在居士面前不能讲这话,僧人的一切过失不能讲。我们有时候不加小心,有时候一气愤了,你看他这个做得也不对呀,如何如何的。那千万不能去讲。因为本来挺小的事情,如果你这一讲,就变成大事情了。

  首先要保护住别人的那个善根,有善根才能脱离苦海。那点小过失,他今天有了,明天就改掉了。人能一样吗?是不是?他不一样啊。

  就像那个污染的东西,如这个衣服被墨水所污染了,你用各种的洗涤剂,洗洗能洗掉,这没问题。如果你说了比丘的罪过,会达到什么程度呢?就等于把这件衣服烧个大窟窿,你用什么办法也补不上。你用水洗能洗成原样吗,你怎么去补啊?它已经烧了,就毁掉了。你说过失等于毁掉这个衣服一样。你不能因为小的问题来破大的!

  他有一个小过失,比如说有人,就犯了骂一句人的过失,你就将他枪毙了?骂人是不对,但在你量罪轻重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那个骂人的过失,只是责备他一句就完事了,说一说他,改了就完事了。他骂一句,就给他枪毙了,不能那样啊。

  这也是一样,你不能因为僧人有点小过失,你就进行宣扬,破了所有的善根。他的过失小,你一旦说了,你犯的比他的罪犯得还大,得不偿失的事!你说我说时是好心,好心只能说是所犯罪重和轻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僧相不能破,这个是最主要的。有过失呢,都可以改。今天他犯了,明天他可能就改了,又成为一个好僧人,成为一个清净的僧人,他是可以忏悔的。但你要把别人善根破掉了,那就毁了,别人因此不信佛了,那才是生生世世的事情,可不能因小失大。

  佛讲: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和就是不得、不应该的意思。

  不能在国王前,这个是领导啊、国王或大官来了。正好我们是僧人在一起,得了,我就说:某甲啊,你怎么这么样的?就故意要说给国王听,或是在国王面前来呵斥某甲,这不行。因为什么?就像自己家的事情,他是你的脸,你把他脸给打破了,你怎么就得到光彩啊?那国王如果对佛法没有正信的话,听到就会怎么样呢?国王就会生气了,这出家人,这里边这么不干净啊。

  他不说某甲不干净,而会说整个僧人里边还有不干净的话,会对僧人起反感,不护持僧人。这不护持一个僧人可以,不护持十个也行,他连整个佛法也不护持了。甚至采取了各种的手段,定了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对出家人进行制裁。由此而制裁所有的出家人,所有的出家人都受到限制,佛法还从哪弘扬呢?而且会使很多人失去善根,再也没有接受佛法的机会了。你说过失多大?所以说,家丑不能外扬。

  另外,特别在国王面前更不应该讲,一定保持僧人的好,一问:僧人怎么样?好!因为是自己家的一点事,是不是?不能说出去。如果说了,国王一旦失去信心。他有权力呀,他要下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坏了。如果一旦说错了话,会使整个佛教受到重大的损失。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在国王面前举比丘罪。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能在梵志众前,就是于修外道的面前。这些修梵志的,就是外道众的意思。就是像道教啦或是什么教啦,不能在他们面前说僧人的过失,或是呵斥都不可以。你一说,他那些人就瞧不起佛法。他本来应该改邪归正的,因为你呵举某个僧人,他就认为僧众不清净,失去了改邪归正的机会,会产生邪念,这不应该。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允许在宰相,还有县官,包括那一些有权位的世间官人前,不能讲僧人过失。现在就成为一个大颠倒,有个别管宗教的人,才不管你那个呢。看到出家人有不足的地方,他是真说啊,真管你,什么话都敢讲。所以这都是大病啊!如果我们僧人在这个上,再给加个杠:对,管得好!他这人呢,太不像话了,你把他制裁才行呢!坏了,就算对他进行制裁了,实际上,他反过来也会对你进行制裁。而且,以后他对所有的僧人都要制裁,那时候佛法就要毁掉了。在他面前也不能讲。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能在长者,就是有德的人才。就所谓的世间人,比如在这一族,这个人是最高的,有德行的,家庭环境比较好的,这个叫长者。在长者面前,或是居士众前,也不能说。我们有时候,老犯这毛病。居士在道场住着,在居士面前,有时候不管这些,就说了:你怎么回事儿?某甲沙弥,你这样子的?这不能讲,这讲了都不行啊,在居士面前绝对不能讲。或是跟居士在一起干活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呵斥僧人的过失。

  另外,还得注意什么呢,依教奉行。在居士面前,比如师父或是别人安排活的时候,你可千万加小心,别引起矛盾。你比如师兄弟之间,可能是某沙弥告诉亲某了,说:你,亲某,去把那个墙上的洞好好砸一砸。亲某不能说:我不去。就算亲某如果说:我还有别的事。你不能再说:你看你这个人,我告诉你干点活,你什么都不干。这种话,两人都不能讲。他不能顶嘴,你也不能去再把这个事情扩大了,这个事就得忍耐下去。

  这某沙弥我得说你了,上回砸墙上的洞,(你坐那,没事,我是举例子说)砸洞的时候,我说:你这怎么我是怎么说来着,我告诉你这个洞如何的砸法。然后我走了,你就在那说:师父还叫我这么砸呀,你看这我能砸得动么?吵吵几句,那林工就过去了,林工说:那我来砸!

  那林工虽然是去砸了,好像替你解忧,实际上,他想维护师父这句话。但同时这里都有过失,埋怨的话叫白衣听了不行啊!我都没敢跟你顶嘴。因为这个环境不允许我再说我找你算帐,我说:你干吗,师父说话,你还敢这么样的?我都没敢找你,我都扭头就得走,这就赶紧回避了,不能造成矛盾。

  后来林工去了,我告诉亲某,我说:你上去,你把林工替下来。是告诉你了?还是告诉他了?上去把林工赶紧替下来,得这么处理。你这一句话给我吓坏了。你看我有权力吧,但是我也不能在这时说你们。你们也不应该在居士面前,就是不论这个我安排得对错,或是师兄弟安排得对错,都不能顶。你顶,到时候造成的这个印象不好,会说咱们僧众不和合。我给你说,干活事小,咱僧众和合的那个僧相事大。

  所以这个大家要注意,咱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在这。因为居士中,有很多他要出家的,他是我们的后备力量。如果你说多了,看毛病看多了,他不出家了。就像王工似的,一天没事儿就尽看僧人的过失,看来看去把自己看没了。本来我最同情他,一个是年龄大,另外他有点技术,这倒是小事,关键是年龄大也没啥去处。让他住在这里,也能有口吃的,至少可以护持三宝。但是,嘴不好,老说僧人过失。最后说来说去,就把自己说跑了。就算我不挑你,自个就不行了,龙天护法就不护持了。

  所以说,有很多人为什么退道了?就是因为不断地说僧人的过失,居士说僧人的过失,僧人自己说僧人的过失,这样退道的。

  很多发心的居士本来很好,来了以后,说:师父你看那个怎么办?处处都请教你。等你与居士两人处得时间长了,熟了,就不加小心,不加防备了,你和僧人之间说话也不分场合地点了,居士在旁边时,就说:你看看,这个亲某他也不听话呀,他老迷迷糊糊,怎么回事呢?原先可发心,现在怎么这样呢?

  这话不能讲啊!你俩说话是这么说了,觉得没什么。但是旁边的人听见心想:啊,僧人也这样。我原先寻思,那个僧人形象不知道是多么光荣啊,我将来还要出家。原来你们这个僧团也不清净啊,得了,我走吧!就退道了。这里不出家上哪去呢?还是在家当居士好。

  现在为什么很多的居士不上寺院?就因为有人赞成在家当居士好,不赞成僧人,而说僧众的过失过多。所以就造成这种现象,使居士失掉了信心。另外我们僧人之间又不加小心,不知道损失掉僧相的害处,不知道僧相的利益。僧相一旦损失了,这个害处那是无量无边,那是叫人堕落地狱。

  就像一个大法船似的,人家本来要乘这个船,可以渡过苦海。你硬在旁边拦着,说:不行啊!这船走一半,船就得漏,你看那块坏了,那块掉漆了。你走到半道上老是去诅咒。正好大船走了,这个人只好乘一个别的小帆船,大风一来了,可能这人就掉到海里淹死了。因为他的小帆船过不了苦海。只有这个大船能救他,但是你又给拦住了,不许他登这大船,你说你不是害人吗,是不是?你有意也好,无意也好,终究是害人。所以你不能那样,不能拦着人家不让登大船。本来他就够危险的,在苦海里挣扎着。好不容易知道有三宝,我们应该去教他恭敬三宝,将来好出家修道。本来是鼓舞信心的,因为我们自己无知,不知道这个厉害,由于说僧众的过失,而令人最后失掉信心。这等于把他这个人又推进大海里,推到生死苦海里。这就是见死不救了。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能在女人众前说僧人的过失。这个女人,有两种女人,有一种信佛的女人,恭敬僧人的女人;一种还没有信佛的女人。如果她恭敬僧人,你却在她面前说僧众的过失,她会失掉信心。因为女人成佛必须得转男身,因此女人必须得恭敬男子,最后才能成佛的。一旦她失去了对男子、男身这种好相的恭敬,而失去信心,会使她堕落,永远不能脱离女身。

  另外,女人容易嘲笑别人。有一种女人,就是暗中嘲笑。如果你要是说了这个僧人的过失,她心中暗暗嘲笑,一旦嘲笑,坏她自己的法身,坏她自己的心。

  而且女人再一个就是两舌的多,她会辗转地唠嗑,和别的女人唠嗑,哎呀,那天怎么怎么的了。那长舌总去讲,说三道四的。本来是不点事,她给夸张得那么大。最后弄得满天风雨。

  另外女人好嫉妒,有很重的嫉妒心。你说某人了,她就会起一定的想法,在里面就挑拨是非了,你看谁又说你了,你可得加点小心啊!她去告诉那个人,那个人以后就对你起了嗔恨心。本来没有啥事,都是一时的气话,或是一时的小问题,最后由于女人的辗转,使很多人失去了解脱的机会,造无边的口业。

  另外有个别的女人,也会有空可钻。她那个眼睛啊,像毒蛇似的,像针似的,看谁有过失。咱这个僧团就像铜墙铁壁似的,她就像什么呢?就像是小虫子,就是到处找窟窿去,找你里面的漏洞。她要把你给吃了,要把你给拉下水。如果你这里有一个漏洞露出来了,她就心中暗喜,噢,可算在这清净之中找出一点不足了。这一是满足她的心愿,另外她要下手,从僧众下手。

  比如说,你说一个人不好,她就可能知道这个人有点什么弱点了。妥了,她就开始做这个人的工作了。大展其能,就是来引诱这些男人,最后达到她那种卑鄙的目的,最后叫你在僧团里整个地坏下去。你说多厉害啊!那女人可了不得!所以她见缝就钻!千万不要说僧众过失,要远离女人!特别不要在女人面前讲,无论她信佛不信佛,都不能讲。如果你不在女人面前讲,她对僧人有一个这种真正清净相,她将来会得到解脱。就算有了过失,你不讲,她也会得到了一定的正见。因为啥呢?她不知道你有过失,她对你还恭敬,恭敬以后,实际上还是成就她。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允许在这个男子面前说僧人的过失。一切男子,他都是七宝身,而且很容易得到这个出家的机会,出家很容易成就的。在他面前讲僧人过失,会坏掉他的信心。另外,这男子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所以我们应该恭敬。另一方面,我们对一切男子还有教化的责任,令他们能够生起信心,将来好出家。不能破了僧相,破了僧相会造很多的业。不出家就是造业,是不是?一人造业就会影响一大批人。

  所以说,不能在男子面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而且男人还有很多的嗔恨心,还有行为啊。嗔恨心一旦大了,他对苾蒭采取行为就坏了,或是骂,或是砍,都是由于嘴的口业所造成的。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这个净人哪,就是包括给你办事情的人。这个我给你说,最加小心。我们那有很多净人,特别是男净人。比如说互相办事,咱们需要人家护持。因为他为三宝服务,在近前护持僧人去办些事。咱有很多事情做不了。而且佛法需要,特别是僧团需要很多的净人来护持。他们本来是一心一意来护持佛法的。但是由于我们互相呵举那破戒的比丘,说僧众的过失,会使他失掉信心,最后不护持你了。而且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他也认为不对了。

  有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出外,买车票啦,买东西啦,必须由净人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僧人的戒律。等到你一旦说僧众的过失,他听久了以后,对僧人产生烦恼,认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如法的。而大肆宣传:你看看,那天谁还叫我买这个呢,他说买饼好。他不愿意吃馒头,说吃饼好,你看贪不贪?他知道很多事情,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会认为不正常。

  因为啥呢?我给举个例子。买饼买馒头,都是他自己说出的,最后问师父:你看决定买哪个?师父说哪个都行。他说:买饼行不行?师父说行。反过来他就颠倒话了,说师父要饼,不要馒头。本来是很正常的话,如果他对你失掉信心,他会说出很多非真实的事实。大家还认为他说的话比较可信,即使说假话,大家也就相信他三分。因为他经常在师父跟前,常做净人哪!知道很多事情,如果他失掉信心了,都会给你说出去的。失掉信心,是坏了他的心,另外对僧团的破坏性就更大了,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事实。

  八者众多苾蒭、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特别不能在比丘尼面前,和众多比丘面前,说僧人的过失。

  比如说一个人犯过失了。正好他过来了,一看他走慢了。这个时候有那么多的人,还有比丘尼,你不能语气很不好地说:某(沙弥)快点儿!你怎么这么慢呢?不能说啊!你说他你捡不着!而且大家笑话的不是他,而笑话的是你,没有身份,没有教化好。另外,他们特别会笑话什么呢?笑话僧团的不清净,而且笑话有这么多的破戒的苾蒭。他们也会失掉信心。

  而且比丘尼,她们不会实行八敬法,对大僧不恭敬了,而产生了那种邪知邪见。现在这个女人世界,你不知道,这女人可厉害了,出家后她也厉害。所以说,她们很难调服。佛制定比丘尼必须行八敬法才能成为比丘尼,才能得戒。不行八敬法,比丘尼马上就破戒。如果你在她面前,呵举破戒的比丘,她对比丘失掉信心,不恭敬。不从表面,就从心里不恭敬,都会失掉八敬法的,她的比丘尼戒实际上已经不成立了。你想一想,你破了自己的法,也破了她的法,这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能在众多苾蒭和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比丘。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你不能在过去有怨恨,和我们有仇的人面前,去呵举破戒比丘。比如说你们俩有矛盾,你们俩过去就有这个宿怨,非常地嗔恨他。因为你嗔恨他,就转移目标了,没法说他,怎么办呢?正好有比丘过来了,或是有谁提到比丘的事情,你就大举比丘的过失,用比丘来作比喻,说比丘的过失,来攻击宿怨嫌的人。拿比丘来影射这个人,而达到报复的目的,这样会使怨恨更加深。

  而且那个人,会更加嗔恨。不光嗔恨你,同样嗔恨比丘。因为你拿比丘来攻击他,他为了恨你,也得恨比丘。是不是?所以说,这样的话会造成仇上加仇。不光是在你身上有点仇恨,最后还转移到僧人面前了,使他也堕落了。所以特别加小心,不能这样做。因为在怨嫌前说僧众的过失,会仇上加仇的。就算你不是影射他,你在跟前说,都会仇上加仇的。

  一切僧人是清净的,如果不说僧人的过失,能把你仇恨化解了。比如说,我和某人本有不合的地方。但是,我称赞僧众的好,他也称赞僧众的好。这么说来说去,我们俩的心自然就合了。你知道吗?所以僧相能解除一切冤仇。

  如果你也说僧众不好,我也说僧众不好。哎,两人说来说去,反而原先的仇没解,再仇上加仇。你俩越来越坚固,还都谤了僧众,那个仇不会解开。就算你想解开,也没有这么解的。为了达到解除仇恨,去说僧众过失,那不会解开的,而只能加重。因为你用错了药,你把毒药当甘露了。想治病,毒药当甘露,你说能治病吗?它不能治病,只会被毒死。所以不能在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就是说心里不平的时候,你不要去讲破戒苾蒭的过失。因为你讲出那个话,绝不是一种让他改正的话,而且,苾蒭的破戒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你的嗔恨心,只能把这个破戒的事情越来越扩大。同时,让你的嗔恨心越来越大,越说越造业,越说心里的嗔恨心越起来。只能越来越坏你的心,所以说不能讲。

  特别内怀忿恨,如果这个人确实有那么回事儿。但是你那个心眼不正,说出一遍坏你一遍心。如果你要不说,虽然你心里有嗔恨心,我们有时候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你只要咬牙忍得住不说就行。比如说,这人有过失,我就忍得住不说。他是个比丘,你要不讲,那个嗔恨心很快就下去。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保护着僧人的形象,这个功德就能化解你心中的嗔火。这么样就能化解嗔火。如果你要是再怀嗔恨心,忿恨去讲,只能是火上加火。所以说,千万不能发脾气,说别人过失。

  我们平时也要这样,发现谁有过失了,你如果发觉自己的心里不平,别讲,过一段时间再说。想给谁提意见,这时不能讲,你越讲事越乱。如果你要心里平静地去找他谈,他什么事也没有;如果你要心不平静,你找他谈,本来就算你有理的事儿,越谈他越发火。

  那理有什么用呢?关键是你那个心。理是一方面,你要是有理了,更得心平气和去处理。心要不平,有理变成无理。本来是挺好的事,你非常有道理,但是你说他,他就不服。他怎么不服呢?你心先不服,心先有嗔恨心。你不是想帮助他,而是想使劲说他一顿。你自己心里不平,想把你那点儿气先出去再说。你怎么对我这样呢?你先出你的气。还没等达到你要的效果,气还没出去呢,他那边就翻脸了。不是他翻脸,是你的嗔恨心把他带动起来了。他本来就够上火的了,像火似的,应该拿水去浇,你又拿油去浇,你说那个火它能下去吗?火上浇油,最后适得其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嗔恨心去说谁的过失。

  想帮助人,我们就得心平气和的。不管是去讲什么事情,你要退三步。什么叫退三步?一忍、再忍、三忍。忍完了以后,你再去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做。有时候忍一步呢,还行,忍两步呢,就做不到。不行,这心里非常难受,甚至不干了,这哪能这样呢?这太委屈了,我做人也不能这样,我什么时候受过这气啊?受不了了。

  当你一旦有举动,要行动时,你再忍一下,说:不行,我还得忍。这时候忍了,马上就要爆发,谁到跟前,你甚至都要动手了,甚至就要破口大骂的那种程度。如果你再忍过去,那是什么?一片清凉。那个嗔恨心马上就化为甘露了,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功夫不到,只能忍一步、两步,等第三步就忍不过去了,就吃大亏了。所以大家,特别是在破戒的比丘面前,遇到认为不好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注意这些方式。这不光是对破戒比丘,我们应该这么做。就是世间法,就平时一般事情,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何况是比丘呢,是不是?更得这么做。我们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我们这么做好了,马上就有无量的功德。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初十上午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有那种犯戒的事实,都不允许你说,讲得很明白。你说的是不是事实?确实是那么回事儿,那也不允许讲。何况不实呢,那更不允许了。

  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你如果去这么做,你就获大罪了。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诫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编者注:缁素,缁指出家人,素指在家人)

  就是说,不但在家的信众说比丘罪过,要获大重罪,必受恶报。就是你身为出家众,也不允许乱说。出家众更不能向未受戒人说。若是同样受戒的出家众,为了法,在特殊情况下,互相讨论法,这是另外的开许。否则的话一概不得说。

  我们通过这就知道了,不但是比丘不能讲,就我们沙弥和沙弥之间的事情也不能讲。张口就有漏。你起心动念就有漏,等张口呢,已经是漏得不行了,快漏完了。因果成熟从嘴里出来了,一下子漏到底。所以,千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这里讲得很明确,所以说这本书非常好。

  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他明白不应该这样。为什么呢?这不像有个居士讲的,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是这只许有犯的,不许有说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只是以世间那种说法去说,而且还觉得很在理。其实最不在理的东西就在这上面,往往我们把不是理的东西当成一种理来讲。

  你说一遍,表面是说他的恶事,实际上你的起心动念不是那么个意思啊!你的起心动念并不是想帮助他,而是在泄私恨哪!你想一想,心里的起心动念,说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提高自己的觉悟啊,还是让别人警惕呀?都不是,只是挂着帮助人的名义而已。说我是帮助他,或者我是在警惕别人。实际上,往往真正的含义在哪呢?泄私恨,是嗔恨心的表示。你不信,你扒拉扒拉(意即让自己静下来,认真的思惟,反观自己的内心),一层画皮你把它去掉了。我说他的过失,是想帮助他、或是想警惕他、是想(一层一层的反观,剖析自己的种种的思想)。

  你把这皮一层一层扒开,扒完了这些皮,你看最后剩的是一片真心哪,还是剩了一个嗔恨心在里面?扒开皮一看,最后的东西,就是一个嗔恨心在起作用。就这么厉害!

  所以说,我们根本就不会扒皮,我们稀里糊涂在那,心里怎么想怎么说。其实心里怎么想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带着很多的色彩在里边。而且种子实际上就那么一个。什么是种子?无明!无明就是种子。

  什么是无明?无明以后,再粗点的种子就是贪嗔痴。一念无明变三细嘛,变三细,变了。等到这贪嗔痴又变成了身口意,又不知变化成多少妄想,无数个变化,变成各种的烦恼。它需要各种的外衣披着来作掩护,借用各种的名义来起烦恼。这个是非常吓人的。你修道要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你就上了大当。

  再还有一些法门哪,什么所谓的方便法,你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什么都不是方便,就是妄语。撒句谎啊,说我方便方便。你方便把你的方便全给扒拉光了,最后剩的就露出本形,就是犯妄语。有什么?就是犯妄语。妄语是什么?就是贪心作怪。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不应说比丘罪恶),若向白衣(就是在家人),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什么叫前人哪?就你面前的人,你前面的那个人叫前人。说比丘罪恶,令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一个真诚的信,和尊敬的心,被破坏了。

  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

  破塔坏像,你破塔呀,拆塔呀,破坏塔庙,塔包括塔和庙。坏像,就是毁坏佛像,各种佛像。此极重罪,这是下地狱的罪,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就是你宁可犯这个罪,都不能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的罪过。你说比丘罪恶的这个罪多大?比扒塔庙、毁佛像还重。

  如果你说比丘的罪过,就等于非常直接地破坏佛法。因为僧还住世,你直接就破法身了。那个破坏塔庙,毁坏佛像还有间接过程。你说比丘的罪过直接就破了法身。

  所以求受比丘戒时要有十个比丘作为授戒师,有十个清净比丘,你就得法身,得戒体。如果轻视僧,马上就不得戒体。没有僧不得戒体。你想一想,这是直接的事情,它不像间接的事情。所以说,如果你要没有信心和恭敬的心,宁破塔坏像,也决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佛像的重罪。

  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罪业就这么大。我们还以为,这是人之常情,那谁不说啊,唠几句家常嗑,唠唠心里话啊。你不知道,我们平时所谓的唠家常嗑,说心里话呀,实际上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已经犯了无量的罪,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平时的作为,在没出家之前,互相说什么东西(过恶),你以为那叫正常啊?那不是做人的标准,实际上是我们造业的一种习性。我们不能把这在家造业的习性,作为今后修行的一个标准。那个习性得彻底放下。我们如果不出家,喋喋不休的,没事就说,实际上连当普通人都不够格。

  像你没出家前修无线电器的,没事,一边修电视一边唠上闲嗑了,那嘴就那么说了。干别的活时,没事就跟人讲。那开车的也是,今天坐车发现很多毛病,外边的司机一边开方向盘,为了引起兴趣,找一些话头就讲了。家庭妇女也是,这家出点什么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老是讲。人无始劫就养成这么一种习性,喜欢说。还有人呢,喜欢听。有的专门串门子,专门去讲这些事情,都是一种是非的事情。每天你修那点东西,全在这漏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说我一天修挺好挺好的,挺努力了。是努力了,刚努力了没有十二小时,那晚上趿拉个鞋,上那边,敲敲门进去了。坐一会儿,喝一杯水,张口一说,就像上厕所似的,全漏出去了。人就是这毛病,你憋不住两天,保证得把话说出去。

  所以口业是人的一大弊病。而且,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性,那外国人还能好一些。外国人他们喜欢忙于事业,回去就研究自己那点儿东西,喜欢唠闲嗑的少。中国人不一样,坐那里,就是不断讲,这样的习性。讲故事啊,天南海北的就唠。特别是冬天没啥事,总是唠,一唠唠到半夜。

  所以说,习惯,什么叫习惯?就是漏,就是造业的习惯。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时啊,唠闲话就是造业,而且在造业之中最重的业,就是说比丘过恶。这个是最可怕的。而且我们的习性,首先就表现在口业上。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

  就是说,如果有人谤菩萨,就为谤佛、谤法。若男人、女人,若去破坏焚烧恒河沙诸佛塔庙,这个破坏塔庙的罪非常重。虽然重,但是你要以嗔恚心去辱骂信大乘菩萨众生,这个罪更重,要超过前面的罪,无量阿僧祇劫。

  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如果骂、毁谤大乘菩萨,比丘就是比丘戒菩萨,那属于大乘菩萨。以从菩萨生诸佛故,没有菩萨就不会有佛的缘故,你把这条路给毁了,还了得。以从诸佛有塔庙故,先有菩萨才生诸佛,有了佛以后才有塔庙。先有菩萨,你如果把菩萨毁了,就连佛也没有了。你毁了塔庙呢,佛还在。由于这个原因,毁訾菩萨的罪,重于破坏焚烧诸佛塔庙。

  《佛说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

  就是说,你要是毁灭、诽谤,或是坏掉菩萨的心,修行佛法的菩萨心,得无量罪。就像什么呢,就像毁灭了宝珠,这宝珠非常的珍贵,你认为没有价值,将它砸碎了,等于失去无量的财产,所有的财产就等于扔掉了。

  如果有人坏乱菩萨的心,就好像有人坏日宫殿,就把太阳给坏了,如果将太阳挡起来,天下还有光明吗?天下所有人都失去光明。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你如果要坏了菩萨心,等于把世界全弄黑暗了,所有的众生都失去光明。

  有人说:我才坏一个人啊,我没坏那么多人,那不对啊!一个人,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都是你,你也是一切。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毁灭了一个人,就等于毁灭了天下所有的众生。如果你救一个小众生,你就等于救所有天下众生一样。所以说一切唯心造,整个世界都没离开那个心。你毁了你这个菩萨的心,就等于毁掉你整个的身心世界,就把世界给毁了。这个世界是无边无际的。

  (中略) 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得无量无边的深罪。所以说,千万小心哪!说你看咱这僧团有二三十人,二十多人中,我只说一个人,我没说其他人,那二十三个人都挺好,就是那第二十四人有点毛病,我说他不要紧,那些人我都赞成。我就说他一个人过失,这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坏到底。你要知道,说一人哪,一人也是太阳,二十四人还是这个太阳。因为太阳呢,它就是太阳,太阳永远地可以化出无数亿。天下所有的僧人既是一个,又是无量,无量又是一个。你毁了一个,就等于毁了整个一样,就是这么大。所以你的过失就是这样。你供养一个僧人,就等于供养天下的僧人;你供养天下僧人,又等于供养一个僧人。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不能因为量的多少而有取舍。我说的轻重,对哪个都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这道理,认为我就说他一个人,那些人我没说。说哪个也不行,因为都是一体的东西。

  就像我这一个手掌。你说我砍这个大手指,大手指疼;我砍这二手指,二手指疼;三手指疼;四手指疼;那小的手指,你砍它,它不疼啊?谁疼?还不都是你手掌疼?它不是手指疼,是你那个心疼!砍哪个手指不是你心疼?你说是不是?看着是五个,实际上还是一个,所以哪个都不能毁坏。这点大家要注意啊!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他怀恶意,要出佛身血,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若复有人破戒,不信佛法了,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和出佛身血,其罪正等,就是说这个罪业,和出佛身血没有什么两样的。直接出佛身血,和毁掉菩萨是一样的,和谤僧是一样的,它俩是一样罪过,这个罪正等。

  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

  这又说了,如果恶心出佛身血,可以具足五逆重罪,五逆重罪就得下地狱了。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你出佛身血,说老实话,那只是毁犯佛身的问题。如果你要是毁坏了菩萨心者,就断了他成佛的因缘。你要出佛身血呀,佛还是佛,佛是不会受损害的。但是要把这菩萨心给坏了,他不能成佛了,等于没有佛了,把佛灭掉了,所以说你的罪过远远地大于前者。

  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

  你行五逆罪,你尚不能毁犯一佛之法。一佛的教法只能伤了一毫毛。伤佛的教法一小部分,一毫毛的罪。如果你毁犯菩萨心者,就断灭了一切佛法。没有菩萨就不能成佛,所以说一切法都不生。

  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

  就是比如杀牛,杀牛以后,你再想吃乳酪,根本就没有了。就像刚才举的例子,你把菩萨坏了,哪儿来的佛呀?你把牛杀了,想再要牛乳酪,它就没有了。只有牛才能生乳酪呢。把菩萨毁坏了,你再上哪找佛去?就没有佛了。

  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訾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宣说僧众是非的人,就是毁灭佛法,其罪业无量无边。

  就是说末法时期,得靠谁来传佛法呢?得靠僧。佛法弘传三千多年了,是因为有僧,佛法才延续下去,没有僧就没有佛法。你把僧先毁掉了,还想得佛法?你是断灭佛法。所以说无僧,就没有佛法。说僧的罪过是无量无边的。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

  (编者注:彼比丘并没有毁破净戒,是一位说法法师,名曰辩积,教化众生,有大因缘。彼长者子,以恶心而加以诬陷毁谤。)

  这《谤佛经》中,佛告诉不畏行菩萨,彼长者子说那个比丘已经犯了戒,毁破净戒,如何如何的,说了很多难听话。所以这个长者子,因恶报业报,九十千年,千年就已够多了,九十千年堕大地狱里。从地狱出来,再生到人中,五百世受黄门身。黄门身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像太监了。生夷人,就是边地人。

  生邪见人家,尽是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呢?专门是大仙啊,胡说八道那一类的家庭。就是别人都说很好的,他非说不对;哪吵架,他都要插一言,哪有事都得有他。国家本来挺好,他也说坏;别人家庭过得挺好,他也说不好,专门搬弄是非,专门说不是的人,总是产生邪见。生在那种邪见人家。

  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出生后,眼睛是瞎的,没有舌头,不能说话,就是哑巴。就这么厉害。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

  如果见法师,实,确实是破戒了,不得生嗔。就你亲眼见到那个法师做得不对,你也不能去讲去,不得起嗔恚心。这个实破,你亲眼看着都不许说,何况是你耳朵听说的,听张三李四说的,根本没看见,那就更不应该了。

  善男子!若有挑拨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所有罪业过彼罪聚。

  所有的人,本来都将法师当作今后学习的榜样,信心十足。你这一说,最后等于坏了所有人的善根。

  即使法师本来他是破戒的,但大家不知道时,跟他学,还能学点东西,学的东西反而不失去。如果一旦知道了,就等于大家眼睛马上就是一片瞎,完了,这法师也不见了,马上这法师就没有了。而再看法师,就是罪恶。

  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所以对法师,好坏都不能讲。特别是好的方面,只能称赞。你不管看到的是否是事实,无论真和假,你都不能讲。就真的也不能讲,你不受教育可以,但他还可以教育别人。所以你一旦毁犯了法师,就等于谤佛,因为他代表佛说法,他那个位置特别的重要。我们不管这人如何,必须尊重法。就这个人你平时非常熟悉,一旦他要是上座讲法了,你都得像佛一样对待和恭敬,那才行呢,因为他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十轮经》云:佛言:地藏!(中略) 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

  这个《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十轮经》讲,佛告诉地藏,有彼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对于出家人,若是法器(清净的比丘),若非法器(戒行不清净,或者已经破戒的比丘),(愚痴旃陀罗人)由于他的愚痴,用种种的缘由,就是各种的原因,去看比丘的过失。以恶言骂比丘,或责备比丘,或是鞭打其身。或是制止比丘自身所有受用,就是包括衣食住行等资身用具,都剥夺抢占,把这所有的物资都给没收了。

  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在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上,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基本待遇,不应该限制的,也给他各种的限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偷偷地查看其中的事情。比丘出家修道,为断俗缘,有很多不能做的世间事情,不与人争。他却从中寻找机会,寻求过失,然后制定出种种的限制。

  或觇其承事,看看他过去都受什么样的教育了,是谁教育的?而且,主要是去找人家过失,看人毛病。而为条制,而制了很多的条件来限制,就要制裁他。

  如是乃至欲害其命,甚至想害其生命。彼诸人等,就这种人,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于佛法中生无量的过失,这个人就当堕落阿鼻地狱,大地狱中。而善根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断灭善根,没有善根,堕地狱善根毁灭了。焚烧相续,受大果报,受大果报啊。一切智者常所远离,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远离这种现象,不能求人过失。

  有的人专门是好听小道消息,正经传的东西他不听,老瞅门缝。你正常跟他谈话的时候,他认为你说的不是真心话。他不相信人说真心话,他相信什么呢?背后的话。比如人家两人在那柴房里唠嗑,或在斋堂里唠嗑。他在背后一听,噢,你这才是真心话呢,他以为这是真心话。当别人当他面说话,他说:你又开始骗我。这都是属于什么呢?求人过失的人,这将来都要堕大地狱的,所以智者常远离。

  这是众生好犯的一种毛病。平时两人在一起,跟他正经谈话的时候,拿出真心去谈了,他不相信你,这是最大的一个弊病。以为自己有智慧,你看我多好,别人想糊弄我肯定糊弄不了。你和我说话,我就知道你在撒谎。有这个心就可能堕地狱里去,你说多重吧!

  我们人和人之间贵在真诚,只要有个人跟我们说话,我们都要相信人的真实性、诚实性。我们没等说话呢,就先怀疑人家在骗我们。现在人不就是这样,哪有真话?两人见面了,你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他都不告诉人真话。就是告诉,另一人也不相信。你说上哪儿去了,真去了吗?现在全是不相信别人,这都有极大的过失。

  一个真正的人,首先要相信别人,别人说那个话就是真的,就小孩当你面说那话都是真的,没有假话。要相信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别人,这时我们本身已经变为愚痴。怎么愚痴了?你就等于不相信自己一样。

  所以说,过去也是这样,你看无论谁跟我讲话,从来我都相信。跟我起过誓的,甚至出家人,跟我说了:我这一辈子跟着师父,你放心得了。我从来没怀疑过,而说:他说的是假话。认为都是真话。你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这才是真智呢。因为你守住那个心,用真心对待一切人,你不糊弄别人,别人就不会糊弄你。之所以别人糊弄你,就说明你曾经糊弄过别人。

  另外,不要听小道消息。我们最大的毛病,喜欢听小道消息,听背后说什么,那些东西要远离。比如有的人听到后就告诉师父,哎呀,他所说的,其实心里不是那么想的,师父,他在糊弄你呀!他当着你面是这么说,他背后想的是又一面。不要去想他背后讲的什么,背后永远是一种背后的东西,并不真实,真实的东西就是眼前的东西。而且我们也不要追求背后的东西。你觉得他背后所说的,和正面所说的有区别,好像是心里话,实际上还真不是心里话。背后的往往是牢骚,都是不真实的。而当面的讲话是一本正经的,因为他拿出最真诚的态度,来跟你讲的。真诚的话你不相信,相信背后的话,说明我们做人不光明。

  另外,别人背后说话,不需要自己听的时候不要听。比如说这隔个帘,那面有两人说话。你在这面听着了,觉得不太顺耳,不能听,赶紧走。或人谈重要话,不听,赶紧走。因为啥?人家没来跟你讲,你不能盗人家语言,那犯盗啊!虽然他在那说,没避着你,但是你应该回避这个环境,不要去。

  不要总好搜索别人的隐私,总是往那些屎尿(隐私)里抠,他越抠越觉得这个东西好,这里面肯定有宝贝。像上厕所,左扒拉右扒拉,你扒拉到底下,还是屎尿。它有什么用啊,你说能扒拉什么玩意儿出来?弄了一身埋埋汰汰的。没等从厕所扒出东西,就把你自己污染得浑身都是屎尿了。

  所以最害人的事,就是找人隐私。人家本来扔了个垃圾,你全都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了。你目的干吗,不就想置人于死地吗,想害人家吗,想掌握人家吗,你目的不就是想抬高自己吗?所以说最坑人的东西就是这点,有智慧者要远离。就是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不清楚,我们做人就不会做。

  另外,通过这事情,再讲一下。就是我们走路,看什么东西要光明正大。比如这是窗户、门,我们走路的时候,要瞅这个门,谁在屋里。我们不能拿眼睛去斜视。用眼角啊,我拿眼睛扫一眼。能不能扫?你从那过去,顺便一扫就能瞅着屋里怎么回事,我们都不能扫。我们要想看这屋,必须得堂堂正正地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看。而且同时要通知里面,我要过来看一看,这才行呢。你心得放正了,不能偷偷摸摸的。突然地闯进来了,我看看你们干什么呢?这种事都不要做。不要发现人家有不对的地方,从而作为自己心里的快乐,这是落井下石的那种人。

  要堂堂正正,不能用眼角去扫视人家。瞅人的时候,要转过身,要一本正经地把脸转过来,堂堂正正地跟人谈话,没有鬼鬼祟祟的那种状态。瞅门缝、瞅窗户,一般都不要瞅。要想看里面,我就堂堂正正地敲门。就能瞅到,我都不瞅,我在外面都能看到,从外面扫一眼,就知道屋里在干什么,那我也不看。能看到我也不看,克服那种毛病,不去看。

  怎么做呢?就是堂堂正正地,把眼睛一耷拉一垂,然后堂堂正正敲门。你看一眼觉得占便宜,实际上你也被污染了。一个是你的心有偷心,这个污染大;另外他里面或者有各种不净的行为,每人有各种的行为,有人家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对你有什么好呢?只能污染你的心。否则,你永远不会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宽容一切,得有这种气概。我们做事情就是这样,有很多方便的东西,我们不能使用,要远离。

  就是说不能求人过失,千万不要求过失。你不去求,什么也不求,主动地制止自己一切求人过失的行为,包括很多看似方便的行为都要远离。如瞅人说话呀,都是这样。就像两人在说话,一想起来,你那天怎么怎么地了,就想说人家。一寻思,哎,行了,不说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已经忏悔了,或已经改过了。不能再把人家东西给拿出来。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你要揭人短哪,并非人短,实际上自己就短了一块。打人不打脸,本来人家那块疼,你总去揭人的伤疤。最后,你把人伤疤揭得哭笑不得,你心里偷着快乐,这都不是好事情。我们做人,都应该远离这些东西。

  凡是求人过失的地方一定要远离,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做一个大丈夫,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从来都是光明磊落,从来不斜视,更没有斜视的地方。世间人也有这种好样的人,但大部分人都是以发现什么秘密而兴奋。实际上是最大一个弊病,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人容易断灭善根,而且很容易堕落地狱里去。所以这是一切智者常所远离的。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下面的偈颂与上面的偈颂不属同一部经,互不相连)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起慢毁资粮。

  就是所有的一切阎浮提处,所有的众生处,毁坏一切佛塔庙,还有谤佛,毁谤菩提,其罪广大,非常多;若人杀害阿罗汉,其罪是无量无边际的;要有诽谤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毁坏经书,其罪获报多于彼。主要是这些东西(罪业),都来源于什么呢?就是口祸。你一旦造了口祸债难偿啊。

  过去,因一语毁了全市人、全家人的事太多了。而且有的人,特别是当官的。如果这个心要不正,一句话就把人送到死刑上去了。有的人一句话能救万民。你看过去很多的慈悲官,一旦发现了有需要救灾等事情,如果他一发慈悲心,哎,确实应该帮帮,这头太困难了。一句话就能救了万民。而有的人不是这样,一句话就坑了很多人,哎,这个地方老百姓,全是刁民!完了!把这一方就给害了。

  还有的人呢,没有这么大权利。在邻居中好说闲话:这女人哪,她不正经。说那女人不正经,老和那对门眉来眼去。你也不知道,也没看着。或是就你见着了,是真有假有,都两说着。你说完了,女的为了一时的过失,最后弄一个自杀,活不下去了,或是别人再杀她,或者她杀别人。这一家跟着背个黑锅。最后弄得整个的两家都毁掉,连亲戚朋友都得乱,造成大祸。所以说一句话就毁了多少人的事情,太多太多。

  所以说,一语能招万世殃。晁错为什么他被腰斩于市呢?就因为袁盎说了一句话。虽然晁错有点过失也好,或是什么的,但是终归由于袁盎一句话而被斩的。被斩了以后,他谁也不恨,就恨袁盎,跟着他十世,就要报仇。(编者注:此事缘详见后附录三)

  所以说,口业、口祸债难偿啊。而我们天天说,你想一想,我们得造多少口业?说三说四那是最危险的事情。所以说千万要谨慎,千万不要说。如果一人口业少,而不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人处处受到尊重,大家都放心。而且大家都愿意亲近他,他不危险。而好说口业的,虽然你有各种的本领,大家也要远离你。因为什么呢?谁有那点毛病一旦叫你抓住了,你给到处说,真受不了。何况有的人即使没有,他都想说呢,更得远离了,看见他都把脸挡起来走。为什么挡起来走呢?怕他发现你。他给你一使眼神,一做故事,最后说不定把你坑到哪去了,卖了你都不知道,所以说要非常小心。

  智者三尊恭敬礼,要礼佛、法、僧,要恭敬佛法僧,这是作为智者常应该做的。要尊重自己的身口意。痴人起慢毁资粮,你如果产生各种的慢心,以后会毁掉你所有的资粮。你想修道,没因缘;你想出家,不成;你想找正法的地方,不允许;你想成佛,那就更不行了;你想去打坐,你想闭关哪,你想去行道啊,住小茅蓬,一概不允许。只好怎么办?流落在世间上造业,你走哪都不通。因为什么?你没有资粮,不给你开那个通行证。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

  一位叫大哥罗的比丘就是住在那个坟地上,在墓地里,修各种的苦行。有吃的他就吃,没有吃的他就忍受着;穿衣服,有死人的衣服,他就穿。他修诸行无常。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是时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个婆罗门女作粗恶言,共相轻毁我出家弟子,造此口业自为损害。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

  有一天,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就说了轻毁的话,其实是自己损害自己。文中的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

  五百生中,这个五百生和五百世,它有所不同。这个五百生就是从出生到死,生一世叫一生,是五百生。如果说是五百世,有的算法不一样,这个世有三十年为一世,有说一生为三世,它这还较少。这个生可实在了,五百生就是瞎乌,佛陀就已经把她的因果给说明了。

  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

  大家就传开了,说佛说了,这个女的常为瞎乌。你想佛陀说的话,那每句话都是非常地重要。所以附近的人民,知道了佛所说婆罗门女的因果以后,都互相传说,互相教育。

  其母听到此语后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

  她母亲听说了此语,想她女儿五百生常为瞎乌,吓坏了,说太苦了,太苦了!她知道佛是不妄语者,佛一旦说了的话,那是跑也跑不掉的。

  于是即带其女来到佛陀座前,恳求佛陀说:世尊,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就是来找佛了,愿佛慈悲宽恕这小女无知,她并不是毒害心说的话,请佛世尊,可别记她五百世为乌鸦,她吓坏了。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

  佛说,我是佛陀,我怎么会诅咒哪个人,叫哪个人受苦呢?或是故意说她受苦呢?是不可能的。由于此女子是有轻慢心,说粗话,就堕落畜生道去了。旁生就是畜生道。若恶意就当下地狱,你想一想?

  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即便五百生,堕在旁生中生为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会受什么恶报?

  你想一想,有的人,就随便说比丘的事儿,就五百生中,将要受这果报。何况随便地去说僧人的过失,或僧团的过失,将来就这么大的果报。没办法,这并不是佛给她记载,佛只不过把这个事实给她讲出来。虽然她不是恶意说的,但起心动念就是罪呀,我们只是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每句话,不是造业,就是积功德。如果你称赞一个人,赞成一个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隐恶扬善,这功德马上就有;如果你去造口业,包括他确实有那个事情,而且你即使不是以恶心说,都造业,何况恶心说了。就是不恶心说,马上天地就起变化。就是别人不正确的思惟,你再去给思惟一遍,甚至都堕地狱去了,而且天地都变了。

  只不过我们没有悟道,观察不到造口业后,天地所起的变化,永远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以为这些没有问题。我们逞一时的心快,造无边的业。人活着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没有修行好,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嘴造了无边的业。第一大漏洞就是嘴,上嘴皮下嘴皮这一合,就漏出去了,就这么简单。身三口四,你身业还能差一些,还得有一定活动区域。这个口就不行了,上嘴皮下嘴皮这一动,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一会儿地狱,一会儿天堂,就这么造业。

  《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 常无有至诚

  心口所作行 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 铁钩钩舌出

  烊铜灌其口 昼夜不懈休

  若当生为人 口气常腥臭

  人见便不喜 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 为人所讥论

  遭逢众厄难 心意初不安

  死还入地狱 出则为畜生

  辗转五道中 不脱众苦难

  这佛讲了,如果用各种的话,各种的口业去欺骗众生,迷惑众生,没有至诚心。常无有至诚,没有至诚,全是撒谎啊,或是骗人的这种心。他不会有至诚心的,因为他都是欺骗众生,特别给人讲法时,尽讲一些口业的事情,把众生引向了邪道。

  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你口说了以后,以为就完事了?而整个身体都跟着受报。有时候 若生地狱中,在地狱中有铁钩把舌头钩出来,给切断,切断了又长出舌。再钩出来切断,就没完没了地钩,没完没了地断。

  烊铜灌其口,再就用烊铜,把铜水熬得沸滚,往口里灌,往口里烫。

  昼夜不懈休,并不是说灌一回就了了,灌完了一回再灌,没完没了地烫,非常疼,疼得都死去活来。死了以后再活,活了再让你死。就这么样在地狱没完没了地受苦。

  若这个罪满了以后,若当生为人,生为人以后,口气常腥臭,嘴里老吐臭气。你看老造口业的那个人,那个嘴臭啊。不用说他的嘴臭不臭,平时走到他跟前,就觉得这个人危险。那嘴就像吐白沫似的,那嘴嚼得啊,就像那个厕所似的,看着就恶心。那上下嘴什么玩意儿呢?就是粪缸,非常臭,你得远离他。而且非常毒,那里就像毒药似的,不注意说不定马上就被他害了。最毒的毒药都能从他嘴里拿出来,所以说要远离这种人。

  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谁见谁都不欢喜。

  无有和悦欢,他来了你没有欢乐,只有悲伤苦恼忧闷。他到哪去了,就像大仙一样胡说八道,你们家有灾难哪!你要不躲呀,这两年就有灾难,大灾难。他给一通胡说八道,弄得人家胆战心惊地过两年。到处舍财,想破解灾难。别人再给怎么看,怎么说没有灾难,也不相信。他的话说出就已经造业了,给人家吓得东跑西颠,躲这个灾,这边躲,那边藏的。所以说造此口业,让人没有欢乐,叫人生恐惧。

  常遇县官事,就是说常打官司。造口业的人,只要是有点事,人家第一个怀疑他,说不说也得怀疑他。那派出所、公安局,常常地提防他,常常调查他。谁家一有事,街道办事处一开会就得想着他,说这个事谁传出来的?这从哪来的这个事啊?肯定是他们家,就那个长舌妇,或者那个人最爱传瞎话了,弄不好就是她造谣。别人第一个念头就怀疑他(她),所以说,没事就把他(她)招呼过来,得问一问。哪有事都得找他(她)来,都得怀疑他(她),所以说常遇县官事。

  为人所讥论,大家常议论他,他人走过去了,大家吐唾沫,说这人就得远离。要不吐口唾沫,觉得这个口就好像被他污染了似的,赶紧把这个臭气吐出去吧,可别带回家去,带回家觉得太窝囊了。所以在背后吐口气,把它吐出去,不让它进入这个脑子里去,就恨到这个程度。

  遭逢众厄难,经常遇到灾难。有点什么事,他们家就先摊上了。不是儿女傻呀,就是儿女疯。再不自己家有点什么事,公安局找上他们家去了,尽出不好的事情。他尽给别人带来苦难,所以他也要受苦难报。

  心意初不安,他的心老是没有安宁的时候。想睡个安宁觉,没有这个时候。没有坦坦荡荡地把门打开,睡个安稳觉的时候。什么时候都把门插得死死的,生怕别人害他。因为他老想害别人,就连个蜜蜂都想害他,连蚊子都想喝他的血。

  死还入地狱,死了以后哪里去呢?下地狱。出则为畜生,出来以后就当畜生了,偿还人债,受人讥嫌、鞭打,属于这一类下贱的畜生。

  辗转五道中,在六道里轮回,不脱众苦难,永远在受苦,没完没了。

  又说: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中略)

  染欲事,这个染欲事,包括很多有心或无心的,都不允许说。所以说,咱修道了,那关于女人的事别提,别提那个事。不能去说女人的事,说女人的事都有污染,连提都不提了。就是实在没办法,需要说的时候,还得怎样呢?只能说她的不好,得提女人的丑态,用这些方法来克服我们的邪念。所以说话时,对染欲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包括能使你产生欲望的,什么欲望?淫欲心、色欲、钱欲、食欲等等。这些东西,这些欲望的事情都不要提。你提了以后都会造口业的,心念口言,身受其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贪财行虚诳,地狱业所牵,焚烧受诸苦。

  亦如诸毒药,自饮还自害,造业亦复然,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苦果随恶因,自作应自受。

  这是佛给说偈了,愚迷诸有情,就是愚痴的诸众生,有情众生。贪财行虚诳,为了财,而起贪心。特别有些人为了财产,造了无边的业。如叫人家烧纸啊,干各种的不如法的事。有的人就是胡说八道,用迷信代替了佛法,甚至把僧人也牵涉进去了,把寺院也牵涉进去。

  头些日子不遇上个人吗,有人问:你来干什么?他说:有人(编者注:指大仙,一种以迷信行为骗取钱财的巫医神汉,在东北地区称之为大仙。)告诉我了,我们家有什么什么灾难,需要给佛几尺黄布啊,放在佛堂上,还要在寺庙里认个师父。问认完师父做什么呢?后来他说实话了,大仙告诉他把布送给佛,在寺庙里认个师父,最后把钱给大仙送去,就完事了,消灾免难了。

  所以说,你想一想,现在有些人就是贪财行虚诳,拿着众生的钱财,而利用佛法僧来为他发财,欺骗众生。所以说,他就造了地狱的业,将来就要焚烧受诸苦。

  虽然他想了各种的办法发财,骗取钱财,就等于人制毒药一样,自饮还自害,你自己喝,最后害谁?你得自作自受去。

  造业亦复然,你造的业就是这样。似影恒随逐,你有这个身体,就有个影子,你走到哪也跑不掉,你变什么招也不好使,影子还要随着你。你说我托人帮忙,我跑到哪个里边去,跑不掉的。造这个罪业,欺骗众生,骗取钱财,你跑不掉。你上天也不行,入地也不行,入海里也不行,哪也不行,必须得偿还果报。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木头是能生火不假,等火着起来,把木头也烧完了。人欺骗众生,骗取钱财亦如同木头生火一样,钱财是得到了,却也要烧掉自己。

  苦果堕恶因,自作应自受,就是自作自受。我们一定加小心,别自己害自己。谁能害你?就是自己害自己,没有人能害你,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害你。说汽车能撞你,谁都撞不了你;雷能打你,雷也不能劈你,谁也不能劈你。你得怎样做呢?你得正,你要正了,谁都害不了你;你要不正,所有的东西都能害你命,都能取你命。所以说并不是有人害你,是你自己在害自己。关键就在我们心正不正,这是最主要的。

  而且心想正,有各种的习性都得改掉。我们不是故意想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是由于我们多生积累下来的习性所使。现在人又缺乏教育,不懂如何做人做事。世间缺乏教育,我们在世间长那么大,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堂堂正正过?我们瞅人的时候都没有正过,那眼睛都是斜着瞅人,偷偷摸摸瞅人。像小偷似的,看人兜里有没有钱,拿眼睛扫人一眼;女人过去了,看女人身后的影子;走到人家的窗户跟前了,看人门缝里有没有什么事。人的家里,比如屋里的家具,你都想瞅一眼,是好是坏。人的屋墙是一道隔壁,那就是警戒线,不能再向里看。

  我们就是走到百货大楼,走到哪里,都要堂堂正正,连看都不看。虽然你有这些,但我不看你,就堂堂正正。我需要看的话,有人请我看,需要的时候,我就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看。就是叫这个心永远正直。那眼睛收摄的,让人一看就服气了。说这人一看就值得信任,没有邪念。

  你不信?平时我们要是出去讲法,给你个地方,很多人看着你。等你眼睛一出神,贼眉鼠眼的,从这头扫到那头,从那头扫到这头,眼睛根本就定不住,眼珠从这头骨碌那头,从那头骨碌这头。本来什么事没有,人也会说你这个人心眼多,太狡猾,不可信任。你讲出的话人家根本不相信。

  我们从来没有去堂堂正正地跟人说话,眼睛不动的时候。而且看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那么守规矩,规规矩矩。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些事情不注意,就自己害自己了。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论议品第五,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前略)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

  上座就是长老比丘。《大方便佛报恩经》里,佛又告诉,有个三藏比丘,看到有一个上座比丘,说话、唱赞哪,老吐字不清。他就轻心骂了一句,就说恶言,说上座比丘声音像狗叫唤似的。后来那个上座比丘说:我已经证了阿罗汉了,你怎么可以谤圣人呢?他当时就忏悔,但还得五百世狗身。就当时忏悔都来不及了,都得五百世狗身,你谤到圣人那块了,那还了得?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皆惊战悚,俱发声言:怪哉!苦哉!世间毒祸莫先于口。尔时无量百千人,皆立誓愿,而说偈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言。

  所以说,大众这时候都发誓愿。热铁轮,不管多热的火烤着,像有一个热炉子在头顶烤着,给我烤得快要焦了,也不能因为此苦,而张口说一句恶语。我们还没受苦呢,嗔恨心就起来了,说恶言,说人这个,说人那个,哪还行呢?

  当时无量百千人听到佛讲法后,心生怖畏,而发愿,就是铁轮在头顶上悬着,烤着,脑顶上都不行了。终不为此苦,也不能因为此苦而发一恶言,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或是骂人的话,或是不在行的话都不能说。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也不能因此苦去毁犯圣人及善人,都不行。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佛陀告诉诸比丘颂曰: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无穷尽呐,这是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现在末法众生正是这种现象。像那法轮功啊,就是谤佛,说他超过佛,生大轻慢心。而且拿本不是佛法的当做佛法,来欺骗众生。这样人上哪儿?上大地狱里去。

  我在本溪茅蓬闭关的时候(编者注:一九九六一九九九年),一次有几个人来,说他们练法轮功。这是法轮功刚一出现的时候,我说你们这就是在搞邪知邪见。我说:你们练的危险功,不要练了。他们都不信,气得哼哼着走了。当时我还没法说:你们将来得受地狱果报。必然要下地狱,好像诅咒他们似的。(当时国家还没有将法轮功定性为邪教)我还没法说这些话,但是还不能不告诉他们。不告诉他们,我有过失。人家有危险了,你不告诉也是有罪过的,见死不救不行。但是,当时还不能恶言去咒他。所以说没办法,我就告诉这是一个危险功,不要练了。

  还有一个居士偷偷问我:师父,我是不是参与他们那里,暗中帮助他们脱离出来。我说:你可别参与那里,你赶紧跳出来,越帮越乱,你不帮还挺好,只能快点叫他们别练了。

  当时,可把他们给气坏了。后来不长的时间,可能是二年以后,或者是一年以后,这法轮功才逐渐地被国家开始正式制止了。而他们问我的那时候,是法轮功正兴旺的时候。我当时说它是危险功,就是因为他谤佛,拿本不是佛法的当做佛法,来欺骗众生。

  有诸数取趣 于师及比丘

\

  暂时起恶心 命终堕地狱

  就是诸取趣,趣,这就是有各种的,想各种的修行,或进入各种的途径。这为了修行也好,为了各种的方式也好,来到师父和比丘前学习。但是在师父和比丘面前,或是背后,而起恶心,就暂时的起恶心,命终都会堕地狱的,谤佛法僧都会堕地狱的。特别是对师父及比丘,有的谤师,对师父起嗔恨心了,说:这师父太偏向了,对我太刻薄了,你看看又骂我,有时候还使劲呵斥我。对师父起恶心。还有对比丘起恶心,命终堕地狱,就有这么大的果报。

  所以说,为什么有时候不敢管?就是怕大家起恶心,起恶心就坏了。要管呢,就一下管过来(教育过来)。要不管呢,有时候就暂时放一下,以后再处理。但是放完以后,有时候再管就难管了。所以说没办法,有时候师父都担着很大的危险在管,就怕人起恶心。一起恶心,不是师父如何,而是你自己要受苦报的。毁了师,毁了比丘,就等于毁了你的法身一样。

  我们现在修行过程是在干什么呢?就是在投胎,在成长的过程。你现在就不断塑造自己成为第二个师父,第三个师父。不断地塑造,还要远远地超过师父。就在师父的基础上不断塑造你自己,就是这样。所以说,你谤师,不就是谤了你自己吗?不等于拆了你自己的台吗,是不是?你的恶心起来以后,谤师罪最重,能堕落地狱里。因为师父给你的东西,它是最高的东西,是帮助你,给你佛法,要了脱生死。所以,你若不要这个最高的法,就等于毁犯这个法。特别是以恶言去诽谤这个法,那你能不堕地狱吗?

  若于如来处 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 轮回恒受苦

  你要毁犯如来,起大嗔恨心,凡在佛的地方,佛法僧的地方,起大嗔恨心,甚至如何如何的,皆堕恶道中,轮回恒受苦,永远受苦。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 好发他隐私

  刚强难调伏 生焰口饿鬼

  就是经常说话恼他人,张口就骂人,张口就揭人的难处。看人的个高啊,说是细高条;看人个矮啊,说是什么矮墩子啊,尽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总是揭人的短处,好揭发他人的隐私。隐私,就是人有很多的毛病,不需要你讲的,人家都是悄悄地覆藏起来。你是专门给扒拉出来,让人家怎么痛苦,你就怎么来。所以说这样的人非常刚强难调伏。他为什么难调伏呢?不听劝,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改。你就说他骂他,怎么劝他,就是不改,所以说难调难伏。最后怎么样呢?他就生焰口中,焰口恶鬼。就从嘴里总吐火,来自己烧自己,把所有的嘴都烧化了似的。一会儿好了,一会儿再烧化了,总是吐火焰。那火焰都几尺长,总是那种吐火的鬼。他想喝点水,要熄灭自己心里的这种火啊,都不能够,永远受自己嘴里的火煎烤,那你说得多难受。

  通过学习这个,我们大家知道了,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我们讲了,应该知道说僧的过恶太大,口业是无边无量。想修学佛法,第一点,你得注意口业。我们由于平时的习性,过去所染成的习性,和社会染成的习性,而不知道什么是一种恶。我们今天通过学习,知道这是一种不对的事情,而一定要加紧速度把它改掉,可别再造业了。而且这个东西确实害人。我们本来是好好的,什么事没有,如果这个造口业的事改了,天下太平。你这事不改,天下大乱。

  过去都是这样,说有个叫妲己,另外那个叫什么?纣王啊?就是因为妲己而把自己毁了,贪恋女色。实际上他就是听信了妲己的谗言,他相信妲己,她说什么话他就去做。有一次他们看到一个孕妇在路上走,那妲己说这个孕妇怀的是个男孩,不信可以剖腹来看,他就敢去剖腹。所以,这口业罪过无边无量,我们要远离口业,做一个清净的比丘,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做一个真正的人,我们应该这么做。

  另外,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过去有一个法师,在五台山修行。他有一天,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童子牵头牛。他就上前去,去讨杯水,要过夜,天要黑了。人家就给领到这个房子,这个房子金碧辉煌。招待得很好,那个茶芳香啊。吃完了,他就不想走了,说:你看看能不能留我?老人说:你这还有戒否?他说:没戒。

  还有毗尼否?

  他说:还有毗尼。

  老人说:不行,我不能留你,你还是走吧,以后再来吧。就没留他。

  他就恋恋不舍地就往回走。走到门口了,看那个放牛的童子。他就求他,问童子叫什么名?童子说叫均提。他说:均提,你能不能告诉我今后怎么修行啊?跟我说一说。他就这样请教小孩。均提一看他诚心诚意地请教,就给他讲了这么几句话,说: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后面还有一句我忘了。(编者注:无垢无染是真常。据《五灯会元》卷九)

  其中就有这么一句,面上无嗔供养具,脸上无嗔恨谁都供养你,你到哪都能供养你。我们有时候就是总有嗔恨心,人家谁见谁烦。口里无嗔,嘴上如果不造口业,不说人恶事,不挑拨是非,不去揭发人隐私,处处称赞人,为人讲法,嘴上总是吐妙香。这样的话才是无价之宝。而且你总这样不说恶事,你本身就有妙香,一张口就有无量的妙香要现前,嘴都是香的。大家一看你张口说话,都得集中过来,听你在讲什么,都竖耳听。为什么呢?因为你讲每句话都非常真实,大家都非常愿意听。

  过去我在部队的时候就曾经遇到一个人,是四川人,岁数还不大,长一脸雀斑。但他一张口说话,虽然说话挺直挺快的,但大家都非常愿意听,觉得非常悦耳。大家听他话,就好像听唱歌似的,就那种感觉。我记得好像是四川人,忘了。他从来不说人过失,平时还真没发现他说人过失。他说话大家都愿意听,就是他经常不说人过失。虽然说的是一句普通的话,但大家爱听。我们一定也要这样,不说人过失。

  心里无嗔是珍宝,因为这些东西都来源于你心。心里无嗔就不会说出嗔恨心的话。所以说,嘴上说这些恶语,都是由于你心有恶念之过。你口业要改了,你心就改了;你心改了,口业就改了。所以说,先改口业,来逐渐地改变心。心改了以后你嘴就不会犯了。所以大家多学习学习这个。今天就讲到这。

摄心守口真教化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二晚 听《口业之过》录音后,上妙下祥法师对大戒师做的开示

  口业是咱们僧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平时,在家人也都是容易犯口业。你看在家人,比如农民,吃饭的时候,端个碗,也得说别人过失,有什么所谓的花边新闻。甚至跑到外面,也得说一句,不说不行。不说,那嘴巴把不住,不说心里就不痛快,非得说。所以平时养成爱说的习惯,再加上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遇到一些不平啦,越说他就越厉害,造业太多。

  就像这些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个漏洞。你如果能够做到,别人无论好坏都不讲,心里就特别地舒服。虽然有时候,你憋得都难受,这心里怎么就想跟谁说一说,就觉着非常难受。但是你要咬住牙,挺住了就是不讲,过后心里是非常地暖和,非常舒服。如果你张口去说了,功德马上就漏掉,一说别人的过失,马上就漏掉。你即使是说好事,说老实话,那也是起心动念。就说好,称赞别人,那也是起心动念。

  为什么说称赞别人是一个好事,那是为对治那个坏的而言。没办法,说是好事,这也只不过是一种对治的方法。只要张口说话,都是毒药,只不过是用这个轻毒对治那个重毒,称赞别人的毒对治毁谤别人的毒,毒有轻重不同。而那个毁谤别人不好的话,是毒上加毒。就是称赞别人,实际上,也在起心动念。真正一个修行人,就得什么都不要讲,你不讲,那才是真讲。所以,佛讲: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

  佛说法,明白地告诉你,不要起心动念分别佛所说的话,不要着在言语上,不要讲。何况我们凡夫,如果老去喋喋不休,是最大一个弊病。有时候就想去给人讲法,非要给人讲不可。人家不听,追在人家后面讲。讲完了,你觉着:是我给你讲法。实际上,你不是讲法。有时候已经是自己犯了过,很大过失。你这个心已经在动,自己控制不了。你虽然是用讲法的名义,说是给人讲法,实际上那不叫法。真正的法是什么呢?是你能够摄住那个心,把心摄住了,能够真正地心平,而且能见到实相。那实相它没有说是起心动念的,只有不起心动念,才能见到实相。我们凡夫做不到像如来似的,心根本不动,就喜欢喋喋不休地跟人讲,有时候会造成很大的过失。

  但是,有时候为了对治那些不好的过失,就是防止口业,我们去讲一讲善法。讲善法的目的,它的功德在哪里?是能够对治那些坏的东西,让人明白道理,不再做恶事。虽然它有对治的功德,但要更究竟来讲,它也不是真正的究竟法。真正的究竟,你就别起心动念,这才行。我们想不起心动念,首先把嘴看住了,别说,这个是最主要的。

  所以咱们这里,大悲寺常住规矩里,为什么有这一条呢?不许讲理。就算你有多大的理,你去讲,它都是一个大漏洞。不许讲理,就是让你干什么呢?你能真正明白那个不讲理,才是真正有道理的人,真正讲理。就是说,你放下一切口业,守住那口业,不去说,不去起心动念,那才是真正的道理。有那个道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用不着去说,说它干什么?我这次讲《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也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咱们以后逐渐地多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再把这个口业的问题纠正纠正。以后给大家都讲一讲,对大家能有点帮助。

  现在我们有时候就是说惯嘴了,不说不行了。特别是在个别的僧人之中,他平时没事的时候,说哪里的僧人之间,哪个庙里和庙里的事情,那个比丘尼吵架了,破口骂人,那个庙上如何如何了 ,无论真假,都要讲。就是十里之外,或者百里之外的庙里的事情,传播着很快就过来了。那里的庙里怎么怎么了 ,个别不修行的僧人也没啥事,互相老是讲这么点事,老去讲。最后由于这个习性,就把自己搞坏了。

  过去我就有这个体会。那时候还没出家呢,有的出家人有时就说这个事情,我听到特别反感。我心里话:这出家人怎么讲这些事情呢。就算有点事情,讲这些做什么?我一个是烦,另外也反对他这个讲法,这个出家人之间怎么这么不清净。所以说那时候给我造成的印象就是这样。

  大家都多加注意,以后就好了。另外这次多讲一讲这类的事情,大家听完能好一些。大家听一听,看看这里还有什么需要讲的,哪块还有点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提一提,等下回再讲的时候,好注意这方面,加以补充。

  有时执事人,或是为了说什么事情,才提到某人的过失。有时候就这个事情,大家讲时一律加小心,也不能打着执事的名义,而去说别人的过失。我给你说,这都得加小心。因为什么?这个东西,你只要起心一说,一定要心平。你绝对不能起嗔恨心。就你刚开始时心是平的,说他过失,教育他,让他改过。等到说着说着,觉察到自己起火了。这时候你还得退回来,别讲了。再讲就坏了,自己能把自己那个心给坏了。就得马上停下来。你再继续说下去,就不是原先的好心,超越直心的范围了。这都得注意,就是直心说时,也得加小心。涉及到别人的过失时,你一定要加小心。

  咱说老实话,除非为了整个僧团的集体利益,而对方确实是那么回事儿。这才跟师父提对方的过失,或是确实应该提到对方的过失的时候才讲,这属于正常现象。这样他不犯口业的过失。

  而这里所讲的,往往都是有恶意去说,那绝对不行。如果有一种善意,你比如说就想帮助这个人,而且不是以这个角度说,以提出他本人某个问题去讲。但是尽量回避什么呢?僧众的过失问题,不能拿那个人的错误来教化他,或者提醒他。尽量回避这个问题,能够回避的东西,尽量回避。虽然你觉得这样教化效果可能差一点。但是看着像差一点,有时候效果反而更好。

  还有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说,佛讲了一些公案,说到某个比丘犯了过失,受到大的果报,来警惕人不要犯过失。这都属于正常,这都很教育人的。但是我们就得加小心。在这个事情上,佛怎么样讲都行。我们呢,有些人就拿着佛所讲的,去攻击比丘。有的讲事情的时候,就说:现在的僧人如何如何,这是佛讲的。但是要知道,佛讲这些的目的,是告诉你自己要警惕,不要犯过失。有的人就不是了,这么讲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僧人的过失,要说僧人的过失。这绝对是不行。

  佛讲法时提到,某比丘因恶业造成下地狱罪,或者是什么的。虽然佛这么讲,但是你讲就两回事,你就得加小心,这例子有时候不能乱举。

  另外,在白衣面前,你不能过多地讲什么地狱门前僧道多,一些不利的说法都得适当回避。否则,你会失去大利益的。就算有的是事实,你也要回避。

  虽然佛过去讲了一些公案,教育人不要犯过失,但是我们就得加小心。因为现在末法时期,人心不思善,有的人不愿意尊敬三宝,不愿意尊敬僧人。这时候,再对他讲这些公案,利用得不好,也会造成过失。

常行忏悔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二晚,上妙下祥法师于大悲寺对僧众关于写忏悔笔记的开示

  写忏悔笔记,如果大家去做的话,肯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反观自己。一位居士通过写忏悔笔记,这么做了以后,他感觉到过去的我十分可恶,十分可怕,他发现自己十分可怕。原先对自己非常的满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经过写忏悔笔记,反观以后,这么样的检查,最后发现特别讨厌自己,要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自己。所以这个方法,既简单,而且很有效果。所以说,大家应该做。

  特别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就是有的讲,我可以不用忏悔了,说我这不用忏悔。而且老忏悔这一念,就对过去的事多说一句,多回想一下,又重复了过去的业力,而又种下了新的业力,种到种子识里去。这个说法,好像是挺有点道理。实际上这个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说不通的。因为语言都是虚妄的,种到种子识里的,是种下那个心。一切的种子,都是根据你发心的好坏,而决定它是善种子、恶种子。因为你在忏悔,你忏悔的时候,而说的这个话(所写在忏悔笔记上的),虽然和造恶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是它的发心,跟以前造恶时的发心绝对是两回事情。

  举个例子,这个杀生,如果你天天叨咕杀,它就容易起嗔恨心,慢慢种进种子识。如果你天天劝人不杀生,它怎么能会种下这个杀的恶因呢?是不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说这种说法,就是世间人的说法,推理的说法,它不正确。真正种进种子识的,是看你的心的好坏。&, lt;, /P>

  所以说,我们重复的,就是不断地忏悔,这个效果非常好。而且普贤菩萨讲得很明白,十大愿王里就讲: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你想一想,普贤王就因为有这么大的愿力,而成佛道,就因为忏悔而成佛道。十大愿王就是普贤王成道成佛的本钱,就因为有这个十大愿王而成就。普贤王不是说成就以后才发的这个愿,而是因为发了这个愿,而得到成就的。忏悔是他修行的主要一部分,是他的特点。所以说我们要学普贤王菩萨,要忏悔。

  有的人认为,不用忏悔,我可以凭修行啊,或是凭种种的方式,就可以了脱生死。实际上这是对恶业的一种覆藏,这个非常有害的。这种说法害了不少人。而使人产生了很多的过失,失去了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这个忏悔,反复地检查自己的过失。

  怎么样检查呢?方法还是以前跟给你们说的一样,要一点点思惟,每句话,每个念头,从今天早上起床,一直思惟到晚上,到你现在,写忏悔笔记的时候。而且,每个念头都要写下来,有过失的地方写,没有过失的地方就不写了。

  反复地思惟,有时候一下子思惟不出来,没觉得有什么过失。你就想:我自己是个凡夫,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不可能不起心动念,没有错的地方。就不断地想,想一会儿,啊,就能想出一个,再过一会儿又想出一个。当你想一想的时候,突然想出一个念头的时候,哎呀!犯了那么大的过失。当时惊讶得不得了,这才知道它的妙处了。你只要思惟它,从而生起了忏悔心,把它记录下来。

  这时候你就发现,第二天,你整个行为都有所改变了。而且绝不会再顺着这条路再去走了,它防非止恶的作用非常的好。这是一种不覆藏的行为,是一种暴露。而且把它公布于众,放在佛前。如果有人能把你的过失念一遍,那你心里头就更干净了。这种方式过去我实验过,效果挺好。所以,后来介绍给大家,大家可能是写了一点,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等到这个写忏悔笔记的居士,那天正好赶得也巧,他们两个居士一起来,就对他们讲了。这两居士把这个方法又进行实践了一部分。所以发现了这个好处,特别大,大得他俩非常惊讶。说:我现在非常的充实,我觉得我现在堂堂正正,这才觉得真正有点学到佛法了。

  所以我们想修行,就作为个人来讲,都应该反观自己。应该不断地这么样忏悔,反观自己,它是非常得力的,是一种勇猛的智慧。所以说普贤王的勇猛智慧,而成就了普贤王,我们应该向普贤王学。学什么呢?也应该这么样去不断地忏悔,来成就自己。不然,我们自己有了很多的毛病却不知道。说我能一想就知道,你光去想,你就怎么想也不好使。你必须得把它写下来,再去想,这个效果特别好。

【附录一】依法不依人

  说口业的罪深重,但如果某人所言违背佛陀戒律,严重误导众生,可以依据佛所说的经典、戒律,指出此言论的错误,只针对错误的言论,而不针对某个人,不是去说某个人的过失。以下经文,可以作为参考。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言:善男子,未可见法汝欲见者,今当为汝说其相貌。我涅槃已,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惩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顿欲殄灭。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福无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

  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永令灭尽。又如壮人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善男子,如来亦尔,视坏法者等如一子。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国王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

  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善男子,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

【附录二】远离口业的功德

  《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言: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附录三】人面疮的故事

  忏法是忏除所犯罪过,悔不再犯,以便来日积极修行的一种仪式,是佛事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于《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慈悲道场水忏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法号知玄的和尚在长安某寺挂单。那时该寺中正住着一位患有恶疮的僧人,秽气刺鼻难闻。知玄常常主动去照顾病僧。后来病僧的恶疾渐渐痊愈,临别时对知玄说:你以后有难临身时,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消除你的厄难。

  后来,知玄因为德行高深,深受道俗的尊崇,连唐朝皇帝都向他求教佛法,唐懿宗还于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赐给他装饰华美、高达两丈的沉香宝座,以示尊崇。受赐以后,知玄和尚名声益显,坐上宝座更自觉尊荣。

  然而没过多久,知玄的左腿膝盖上却生出了个人面疮,有眉有眼,有口有齿,恰似人面,不仅看上去让人生畏,更有甚者,这人面疮还有要求:每天都得拿饮食喂它,它能像人一样大模大样的张口啖食。知玄和尚痛苦万状,四处求治,可名医们全都束手无策,正所谓妙药难医冤孽病。

  知玄记起当年那位病僧的临别赠言,决定立即前往四川彭州九陇山求救。知玄入山寻访。一日傍晚时分,天光暗淡,山路难行,知玄忽然望见两棵并立的大松树,只见树后殿宇广阔,金碧辉煌,那位僧人就站在门前。知玄将自己所患的怪疾如实相告。僧人告慰他说:不要紧的,我这里的山岩下有一泓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会好的。

  翌日清晨,昔日病僧令一孩童为知玄带路,引领他来到岩下泉畔。知玄用手捧起清水刚要冲洗,膝上的人面疮却忽作人语,出声大叫:不要洗,不要洗!紧接着又问:你是否读过西汉史书中记载的袁盎与晁错传呢?知玄回答:当然读过。人面疮便说:你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错杀晁错之事?当吴楚七国造反时,袁盎向皇帝进谗言,斩晁错于东市,以致晁错冤深似海,怨结千年,往昔的袁盎就是你的前身,而晁错就是我。我怨深恨重,自那以后,总想伺机报仇。可是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持戒精严,冥冥中有戒神保护,令我无法近身。近来你受沉香宝座,动了希名欲利的心念,无形中德行已经亏损,冤业可以乘隙,我才得以接近报复你。现在,蒙迦诺迦尊者出面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那么我们之间的宿债也告终结。从今以后,我不再和你为难作对了。 知玄听了,身毛直竖,非常震恐,连忙掬水洗疮,一时痛彻骨髓,昏厥在地不省人事。

  复苏后,昨日金碧辉煌的崇楼宝殿已杳无踪影。知玄方才感悟:那病僧乃是受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的十六大阿罗汉之一的迦诺迦尊者的化身,自己当年以一念慈悲心种下了无上福田,才感得圣僧以三昧圣水加持,去除那冤业讨债、因果感召的奇疾恶病,解怨释仇,消除业障。觉悟后知玄和尚一方面在迦诺迦尊者垂慈的双松圣迹修建寺宇,另一方面记事撰文,写成《慈悲三昧水忏》,自己早晚恭敬礼诵来报答圣僧的恩德,又给道俗留下了忏悔业障的方便。

  据《汉书袁盎晁错传》等史料记载,袁盎历任陇西都尉、齐相、吴相。文帝时晁错很受赏识,并受太子(即位后称景帝)信任,被视为智囊。袁、晁二人一向交恶。晁错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此建议被景帝采纳却触怒了诸王,以后吴楚七国发动武装叛乱的理由便是诛晁错、清君侧。此时袁盎趁机密进谗言,劝景帝斩晁错以息事,晁错被斩于长安东市,父母妻子兄弟同时被杀。冤冤相报,了犹未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