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双峰环寺千峰拱,半夜珠光别有天

发布时间:2019-10-05 09:09:54作者:大悲咒功德网

第四章

双峰环寺千峰拱,半夜珠光别有天

今夕何夕

此处何处

漫步在禅者的一行禅诗里

踏响的是唐朝的韵律

禅者居住在这座山里,

他的心

装着这座山

最后坐成了这座山

从此山峦延绵绿水长流

一个年轮超越一个年轮

一个世纪轮回一个世纪

在这样的山里

一块孤独的岩石,

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

在这样的山里

一挂凌寒的松针,

也能青绿一个季节

寺不远

就在宝峰山下

靖安宝峰寺

马祖禅师归骨地

始建于唐天宝末年

至今有1200年历史

泐潭名胜地 祖榻锁云嵋

宝峰寺概述

宋代高僧善权大师写诗赞曰:“兹山甲天下,葱翠自开辟,石阶空自清,峰峦映金碧。”宝峰禅寺因筑于石门山内,又称石门古刹。古刹背依宝珠峰,前临泐潭,自古就有九龙汇聚之称,洞天福地之誉。

宝峰禅寺原名泐潭寺,约始建于唐天宝末年,开山祖师为水潦老和尚。唐贞元四年马祖入灭后,其灵骨礼葬于此。从此,泐潭寺名声远播,高僧云集。唐宣宗大中四年敕重建马祖塔及寺院,并赐匾额“宝峰禅寺”,寺名沿用至今。

自马祖瘗骨后,宝峰寺成为重要的马祖道场。凡参学者多有成就,凡主持者多为耆宿。一时,善男信女、高僧大德八方来朝,宝峰法席从此大盛。

经数代祖师的薪火传递,苦心经营,宋哲宗前后,是历史上宝峰禅寺法席最鼎盛时期。梵宫林立,法幢高起,禅院栉比,法子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宝峰寺。时人描述当时的盛况曰:“四十里尽罩袈裟,七处开梆,九处过堂,九井不敷,打马关山门。”

唐元和八年,宣宗帝谥封马祖“大寂禅师”,清雍正十三年,世宗帝谥封马祖“普照大寂禅师”。其塔亦有谥号:唐宣宗封号“大庄严塔”,宋徽宗封号“慈应塔”。各朝赐金整修殿宇更是不可胜记。

因日本侵华,民国二十八年,宝峰沦陷,僧侣流亡。寺内惨遭洗劫,殿宇毁于炮火,法窟废坠。到了十年动乱,地宫被掘,千年古刹荡然无存。

如今恢复好了的宝峰寺不仅再现了“峰峦映金碧”的古貌,亦再现了“半夜珠光别有天”的胜景。它似乎在向世间证明:“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看罢黄山不看山 游罢宝峰不思归

宝峰寺的风水

宝峰坐落于宝峰镇境内。在靖安县城北约20公里处。此境风壑优美,山奇水异,思之神清气爽,游之身俗两忘,实乃世间“桃园”,人间天上也。

游宝峰莫若看宝峰,看宝峰亦有深趣,想看“深山藏古寺”莫若去之东。想看“庐山真面目”莫若去之西。想看宝峰之雄奇险峻,莫若去之南。而至南之驻足处,越古道石门,过藕潭桥即是。近可闻桥下潺潺泉声,远可观宝峰之雄姿也。

正面观宝峰,若横空出世,逼天压境而来,惊心动魄矣。但见山体气势磅礴,雄伟壮丽。这就是所谓的龙体强健,山梁顺山体蜿蜒而下,这就是所谓龙脉,宝峰共有七条。宝峰的龙脉形势兼具,气势吞天沃日,雄踞一方,实乃天下一绝。前有钟鼓二山,合称九龙汇聚。

宝峰山志曰:南岳为荆杨鼻祖,负终南而跨荆湘,蜿蜒逶迤。东至庾岭分三支。中支入瓯越,过灵隐,而穷普陀;南支进五岭,由宝林而尽罗浮;北支则下江西,经分宁,走双龙——宝峰、百丈。至海昏界,而结云居山。是知宝峰者乃南岳余龙也。

宝峰在靖安大梓都石门山内,其峰尖圆,四面青草,中圈独黄,望如佛顶珠,故名宝珠峰。山下有谭,名泐潭。

读到此,不由人不掩卷三叹。或曰:“看罢黄山不看山,游罢宝峰不思归。”

自从一吃马师踏 直至如今笑不休

开山祖师水潦和尚的故事

水潦和尚,生卒年代不详,乃洪州(南昌)人。唐代钟陵开元寺僧人,宝峰禅寺开山鼻祖。

大约在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只身从洪州来到建昌石门山(即今靖安县宝峰镇境内)云游。举目望去,但见此境峰壑优美,山奇水异,峰峦叠翠,宛如蟠龙,不忍离去,便在宝珠峰下,泐潭之滨,结茅而居,名为泐潭寺。

唐贞元元年(785年),马祖来泐潭弘法。水潦和尚参拜并叩问马祖:“如何是佛祖西来意?”

马祖曰:“先行礼吧。”

水潦和尚俯身才要拜,冷不防被马祖当胸踏倒在地。水潦和尚当下大悟。起来拊掌大笑曰:“也大奇,也大奇,千百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说罢,礼谢而退。

从那以后,水潦和尚常对众说:“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如今笑不休。”

有一次,一僧作一圆相以手撮向水潦和尚身体。水潦和尚乃三拨,亦做一圆相,却指其僧。于是僧人便拜,水潦和尚边打边说:“这虚头汉。”

接着僧人问:“如何是沙门行?”

水潦和尚答:“动则现影,觉则冰生。”

僧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水潦和尚拊掌大笑。

不久,马祖收水潦和尚为法嗣。

后水潦和尚在毗卢院圆寂。建塔于寺侧,今不存。

马祖道场孤塔现 唐人文字一碑传

宝峰寺的景点

马祖塔

马祖塔坐落于宝峰禅寺末端的中轴线上。后有青林翠竹,四季常青。前面横柯上蔽,疏条交映,香炉烟火旺盛,尽显庄严殊胜。游客到此瞻仰,有一种俗虑尽消,神清气爽之感。

马祖入灭于唐贞元四年二月一日(788年)。贞元七年(791年),其门人为之建舍利塔。唐会昌五年,武帝毁佛,法窟被毁。唐大中二年(850年),江西观察使裴休奉旨重修。后周世宗轻佛,塔再毁。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再修(1066年),北宋神宗元丰乙丑年(1085年),重新建造,不久,元丰丙寅年(1086年)神宗崩,塔迁异地上顶头。

元英宗至治三年迁回宝峰旧址。十年浩劫期间,祖塔地宫被掘,出土的石函、鎏金塔型金属罐、舍利子等尽数被省博物馆收藏。

至此,千年古刹,荡然无存。

近年来修复马祖塔,从省博物馆取回文物复藏于地宫中。重建的地宫,建材全部是从山东精选的汉白玉,按原塔模型建造,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为3.78米,塔基为正方形须弥座,檐首四角有含珠龙头饰物,顶为净瓶型,整体艺术风格庄重肃穆,典雅古朴,与护塔亭的风格极为近似,成为寺内最重要的景点。

今日的马祖塔不仅是国内外佛门弟子朝拜一圣地,亦成为国内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观音阁

山门外五十步处,寺前放生池中心,有一观音阁。

此建筑古朴庄严,六柱,六角,双檐结构,琉璃瓦覆顶,为红漆木制建筑。

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手持杨柳枝,净瓶,将甘露洒向人间。

此像为汉白玉材质,高五米

江西佛学院教学大楼

江西佛学院坐落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禅寺,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男众僧伽教育学校,设有预科班、正科班、和研修班。学僧来自全国各地的丛林寺院。

佛学院地处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清幽,风光宜人,巍巍耸立在青松古柏中的教学大楼,碧瓦飞甍,粉壁朱栏,庄重淡雅,堪称同类建筑中的佳品。该教学楼建筑面积四千六百余平方米,图书馆,电教室,大礼堂一应俱全。

金龙让出宝峰山 马祖有了修行地

砚池石的传说

古时候,在美丽的宝珠峰下,泐潭之滨有一块巨大的石砚。里面有墨迹,可贮水。四时清漪。以手掬之,随竭随盈。其体刻有“砚池石”三字。提起这砚池石上的刻字,已无年代可考,然而提起这“砚池石”的来历,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故事发生在洪荒年代,连续几年大旱,烈日炎炎,河流干涸,土地如焦土。就连鄱阳湖都干了。此时,有条金龙无处藏身,遂腾云驾雾遍游神州,欲寻一栖身之地。

一日,金龙来到建昌石门境内。但见此境峰壑优美,山奇水异,祥云不绝,宝珠峰下“九龙汇聚”。金龙见此世外佳境,心中大喜,遂按下云头,居住在此。从那以后,金龙对地方秋毫无犯,老百姓无不焚香礼拜。宝峰地区从此万物复苏,风调雨顺。

唐贞元年间,马祖道一云游至石门山,由于情况突变,无处安住,只好依猪头山结茅安居,在此行化“洪州禅。”每日来闻法求法者无数。宝峰法席大盛。

一日,金龙于半路闻二僧议论道:“宝峰境内名山众多,大师为何选一猪头山,其名实在不雅。”另一僧闻罢亦默然叹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金龙牢记在心,立即找到马祖讲述路途所闻。

马祖听罢,半日未语。金龙说:“君子一言三鼎,愿以宝珠峰换猪头山,并以契约为信,您看如何?”说完拉着马祖就来到了泐潭砚池石边。

金龙磨墨,马祖挥毫,遂写下了换山契约,两人按下手印为证。从此,宝峰成了马祖道场,而当年写下契约的那块砚池石至今仍有墨迹。

宝峰寺古诗词

宝峰寺

唐 裴休

泐潭名胜地,祖榻锁云嵋。洗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岁华空自老,消息更谁知。到此惊尘虑,功名乃可遗。

宝峰寺

\

宋 林之元

马祖道场孤塔现,唐人文字一碑传。

双峰环寺千峰拱,半夜珠光别有天。

石门山宝峰院读权文公碑

元 舒寄

珠峰选佛收名胜,解脱遗文尚足征。

堪叹贞元人物烬,只余片石说韩陵。

宝峰寺交通服务提醒

南昌至靖安85公里,到达南昌后,转乘南昌到靖安的客运大巴。

到靖安后,至新大桥头,可乘靖安到宝峰镇的班车。每四十分钟一班。靖安距宝峰20公里。到宝峰镇后,西行五百步即可到达宝峰寺。

可入住寺院,或入住宝峰镇宾馆、旅店。小镇饭店数家,风味各异,君选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