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师讲) 善导继承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融汇自己净业修持的证悟,著述五部九卷,敷衍出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思想体系。其对信心的阐释,渗透着净业行人特有的宗教情怀,恍若劫外之音,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请看大师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乃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同时亦表述着娑婆众生净宗起信的带有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善导大师将冷峻的目光,投注在凡夫众生的烦惑罪恶层面,予以深切的理性观照。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而无量劫来,汩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亦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怯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沉入生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在广阔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的轮转惨况,是多么的悲痛哀戚呀! 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慢心高的吾人来说,不啻当头一棒。回光返照解剖自己,自身不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恶生死凡夫吗?!生在末法娑婆秽土中的众生,悉是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之人。 《悲华经》云:释迦本师于贤劫人寿百岁时,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于时,烦恼具足的众生充满其中,受其卑陋。这些众生悉被他方世界之所摈弃,善根深厚者之所远离。须知经中所述的业重众生,即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吾人应如是决定深信。 这个无力自救的常没众生,在绝望的峡谷,转而企盼外力的救援。当他的目光刚一开始搜寻,便惊喜地发现云梯原本就在手边。他紧紧地抓住云梯,倏尔便升到风光无限的妙高峰顶。绝处逢生,惊奇异常。 须知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