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在」。一般而言,在通常的状态下,我们的身心是不自在的。首先,我们的身分是不自在的,像诸位在医院里是医师,在家庭里是家长、配偶、父母的子女,在社会上也扮演了很多角色。我们扮演的每个角色是不是都称心如意?实际上我们不满意别人、别人不满意我们的情况是很多的。
第二是工作的不自在,虽然工作上有时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但不一定经常保持这种状态。第三是生活的不自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环境,并不是样样都非常好,例如热的时候觉得太热;冷的时候又觉得太冷。第四是健康的不自在,包括医生、护士在内,每个人无法永远不害病、不头痛,不能永远没有问题。
从不自在转为比较自在
以上这些都是不自由、不自在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状况之下,做到「比较自在」。所谓「比较」是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例如:当自己觉得痛苦,但看到别人比自己更不自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比较自在。善与人相处的人是比较自在的,所谓「善与人相处」是说人际关系可以处理得很好,跟任何人都能相处愉快,因此遇到不顺利时,有时会变成顺利,这样的人是比较自在的。
勤于工作本分的人也比较自在。勤于工作本分并不是工作狂,工作狂是一种病态、一种不自在,工作以后不一定很快乐。勤于本分工作,是说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医师把医师的工作做好、护士把护士的工作做好、母亲把母亲的工作做好,尽心尽力而为。另外,觉得义务要去做的,虽然可能不是自己原本该做的,但恰到好处帮人家做,也算是本分的工作。
懂得打理生活环境的人,也是比较自在的。怎么打理呢?比如说我目前居住地方的楼上,成天都在施工,因为我在静养,整天都听到声音。遇到这种不自在的事,怎么办?难道要气得上下跳脚?跟人家吵架?这都不是办法。于是我就想:既然没办法逃避,那就不逃避。于是休养期间,我能睡觉就睡觉,不能睡觉也没关系,白天睡不著晚上可以睡,这样一想,慢慢地施工声音在我耳里变成了习惯,就不再是干扰了。
精于养生保健的人,身体的病少一些,也比较自在。当然身体健康不一定能完全自在,但比起常生病的人,仍然比较自在。
动静顺逆皆自在
至于怎样才能达到「动静顺逆皆自在」呢?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有三项认知。首先,我们要认知人生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学习和奉献,用来感恩、报恩我们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权势。
我今天看到一位高中生,他考取了台大的医学院,他说自己已经看了很多医学伦理的书,知道做了医生之后要救人、助人,要为病人服务,这样的学生就读医学院,以后一定会是好医生。台大医院这样的好医生很多,但仍会有人受到外在诱惑。虽然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一个受到威胁利诱的人,如果能够逃过来,他就自由了,只是一般人通常没办法。站在我的立场,世界上没有坏人,有了地位、身分的时候,很多诱惑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他的防护网──对人生的目的有充分认知,这个问题或许就不会发生。
其次,我们要认知人生的价值在于尽心尽力,以利人来利己。前几天我和施振荣先生进行一场对谈,施先生表示,经营企业一定要把利益他人当作是在利益自己,当他人有利益时,自己一定也会受益。将「利益他人」做为首要考虑、第一目标,大家一定愿意使用他的产品,员工也愿意尽心尽力,因为公司是为了利益人而不是利益老板个人。在这样的理念下,施先生于是成了一个大企业家。
第三,我们要认知动静顺逆的遭遇,自己最多只能掌控其中一半,另一半往往无法预期,既然如此,对于不如意的、不能预期的、不能掌控的事情,我们应该视为预料中的事。我们的生活中,有所谓的「及时雨」,就是要什么的时候正好就出现了,但是也有「暴风雨」,当然没有人会喜欢暴风雨,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在所难免的状况,只要去理解、认知这个状况,就不会觉得失意或是不满意。
诸位一定听说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确定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那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正符合我们心中的理解和认知,这不就是「如意」?比如说我到台大医院看病,看病时我的心里已经有准备,人一定会生老病死,有病是正常的,有了病一定会痛苦,不接受痛苦,痛苦就多一些;愿意接受它,痛苦就少一些。
运用禅学身心自在
如何做到真正的身心自在?有的人在观念上可以做到自在,一旦面临到有状况、有问题的时候,虽然知道观念和道理,却没有办法自在。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学佛,用佛法写书、演讲,七十多岁时老伴往生了,他告诉我:「我的老伴走了,我不能活了。」我说:「你学了几十年的佛,这样是很颠倒的。」他说:「法师,因为你没有太太,无法体会我的心情啊!」我想请问诸位:假设你的另一半往生了,你会怎么样?你如何处理自己?那个时候,人通常都很悲伤,没有办法自在,怎么办?
这时可以运用禅学的方法、禅学的观念。禅学的观念是什么?就是要知道身心是无常的,环境也是无常的,变好、变坏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没办法抗拒和逃避这些现象,就应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四句话是我在演讲时经常讲的,很有用。遇到状况,好好面对它,面对、接受了以后还要去处理,处理以后就坦然接受,心里不再怨天尤人。
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是不是种种难受的、不平的心理状态就都可以平衡?不一定,一定还要再下一点工夫,这就要运用禅学的方法了。
禅学方法就是放松身体的神经、放松肌肉。现在请大家把两只手轻松放在膝盖上,眼睛闭起来,身体轻松地靠在椅背上,眼球不要用力。当我们思考的时候,眼球是用力的;做观察的时候,眼球也是用力的;甚至讲话的时候,眼睛也是用力的,一旦眼睛不用力,头脑就是轻松的。眼球不用力就好像快睡著了一样,头脑里什么牵挂都没有。
接下来肩膀不要用力、两只手不要用力、两条腿不要用力,只有身体坐在椅子上、背靠在椅子上的感觉,其它的都没有。还有小腹也要放松,不要紧张,通常我们在思考、工作、跟人讲话的时候,小腹是紧张的;当小腹放松,我们身体的神经、肌肉、关节都会放松。然后,请开始体验自己的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请大家不要控制呼吸的长、短、深、浅,只知道呼吸自然地从鼻孔进和出的感觉。鼻孔的感觉就是在鼻孔部位,不要去想肺部、胸部怎么样,也不要去管呼吸吸到哪里,只要体验呼吸在鼻孔出和入的感觉。
禅学的方法就这么简单,从眼睛闭起来、眼球放松、肩头放松、小腹放松、手放松、脚放松,专注体验呼吸,觉得非常舒服。当身体放松以后,我们的身、心是调和的,心里就不会去跟自己产生冲突,身体也不会有太多负担,进一步体验到身心和环境是统一的,和宇宙是统一的。禅的最高境界,是体验到身心、环境、宇宙都不存在,虽然说不存在,其实处处都是存在,感觉到任何地方都是你自己,却没有觉得哪个东西是你自己,如果到了这样的境界,就非常地自由、自在了。
以上的内容,一般人都会讲,但讲了之后却不一定有用,如果经常练习、训练这样的观念才有作用;如果只是有观念,自己却没有训练自己,就会像我刚才讲的那位老先生,他的夫人往生了,他也没有办法活下去。如果有禅修的观念、禅修的方法,也许心里还是觉得不舍,但一定不会那么痛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