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讲述
有一次,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众眷属,作了三个月的供养。供养期间,波斯匿王带着宫里的人,亲自供养饮食及一切所需。
供养完毕时,他取来一小座坐在如来面前,对世尊说:“我曾经从佛陀您这里听闻过因果的道理。您说过,布施旁生食物者,获福百倍;布施犯戒沙门食物者,获福千倍;布施持戒沙门食物者,获福万倍;布施断欲仙人食物者,获福亿倍;布施向须陀洹[1]食物者,获福不可计,更何况已经成就了须陀洹者……更何况向辟支佛、已得辟支佛,更何况向如来、乃至已经成佛,以及比丘僧众,能供养如是对境,获福功德不可称计。所以,我能对世尊您及比丘僧众作如此丰盛的供养,应该说功德圆满,所作已办。”
世尊告诉他说:“大王,不要这么说。所谓修福行善永无厌足,今天你为何要说‘所作已办’呢?你要知道,生死之路实在太长远了,可以说无法计量。”
(佛陀是要告诉他,修福是不能满足的,而且,这三个月供养的福德,如果不回向解脱,很快就穷尽了。)
接着,佛陀讲了自己因地的一个公案,以警戒大王:
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个国王名叫地主,统领整个南赡部洲。当时国王有一大臣,名叫善明,国王封他为小王,并分一半国土与他治理。后来善明王生了一个太子,名叫灯光。太子于29岁时出家学道,当天出家,当晚成佛,号灯光如来。
后来地主国王知道此事以后,便迎请佛陀及其眷属八十亿阿罗汉,在七万年中承事供养。如来度生事业圆满,示现圆寂,八十亿阿罗汉也渐次入于无余涅槃,地主国王一一收取舍利,建如来寺及八十亿罗汉寺,又在七万年中供养,直至如来所遗教法灭尽。
当时的地主国王不是别人,正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佛说:“当时我在七万年中供养灯光如来,佛涅槃后,我又在七万年中供养佛像及佛舍利,但我当时并未求取解脱,而是将所作功德全都回向了人天安乐,以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的庇佑。但是大王,当时的那些福德今天还有剩余吗?连微尘许都不存在了。所谓生死长远,不可计量,那些有漏福德早已用尽了。所以,大王,千万不要说‘我所作福佑,今日已办’。大王,你应当这样说:‘我今身、口、意所作的一切善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及安乐。’这样说,便可安隐无量。”
当时波斯匿王听了以后,心怀恐惧,毛发竖立,悲泣交集,并顶礼世尊足,在佛前忏悔:“我太愚蠢了,以后再也不这么说了,唯愿世尊接受我的悔过。”
世尊说:“善哉,善哉,我接受你的悔过,以后不再这样说了。”
这时,在大众当中有一比丘尼,名嘎达亚那,她从座上起来,顶礼世尊足,然后对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太微妙了!您对波斯匿王说‘身、口、意所作一切善行,应当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中获得福报及安乐,如此便安隐无量’,这实在是微妙甚深的教言。
世尊,我现在忆起(她是已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现在以宿命通了知)在三十一劫之前,有一名号为饭式诘的如来出世,有一次,那位佛陀入野马城乞食。当时,城里有一个作差使的人,名叫纯黑,他见佛陀入城,便回家取了食物供养如来,并发愿:‘愿我以此功德,不堕三恶趣,并在当来之世,值遇像这位如来一样的圣尊,而且那位圣尊为我说法,令我获得解脱。’
世尊,大王,纯黑不是别人,就是我。我以那次供养功德以及誓愿的力量,三十一劫中不堕三恶趣,一直生在人、天中,而这一世又值遇世尊出家学道,灭尽一切有漏,得阿罗汉果。”
世尊对诸比丘说:“在我的声闻中,信解脱第一者,就是嘎达亚那比丘尼。”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则公案。在这则公案中,地主国王十四万年的供养,因为没有回向解脱,善根全都耗尽了;而纯黑的一次供养善根,因为回向了解脱,历经三十一劫人天安乐以后,值遇佛陀,并成就圣果,二者的差别如是之大。
但这种差别,一般人是不懂的。
不信的另当别论,就算是佛教徒,供佛、供僧的众多善根也不知道回向,就算是回向了,恐怕多数还是回向自己快乐、平安、健康、无病、长寿……但是只求这些是很可惜的,果报也不殊胜。
刚才说了,应当“回向广大菩提因”,应当“尽求解脱”。也许对我们来讲,什么是菩提,什么是度化众生,现在还比较茫然。但是,你应当尽量改造自己的心,将以往自利的回向,尽量转成利他。比如,一念《普贤行愿品》立即想到:“今天我不能为自己回向!一定要将这些善根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愿他们不仅暂时离苦,而且要成就菩提安乐!”这样心一转,善根就完全不同了。
有什么不同呢?刚才说了,如果回向人天安乐,善根很快就耗尽了。但如果你回向于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在尚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善根不仅不会穷尽,反而会日日增上。
如《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思是,如果有一滴水落入大海里,那在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是不会干的,因为它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了;你将善根回向菩提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善根,在你未得佛果之前,是永远也不会耗尽的。《慧海请问经》,以前我在汉文中查过,但没找到。不过应该是有的,也许用的是其他译名。上面的这个比喻,其他经典用对比的方式也宣说过。经里说:当乌云密布天降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若是掉落在陆地上,很快就干了,但若是掉落在大海中,只要大海不干,雨水也不会干的。同样的道理,菩萨摩诃萨若将所作善根回向于自身,则如雨水掉落到陆地,善果很快就穷尽了;若将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圆满菩提之因,则如雨水落入大海,乃至菩提果之间永不耗尽[2]。此外,《入定不定印经》[3]中也说: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乃至劫末火生起时,这滴水是不会干涸的;同样,菩萨即使将很微小的善根回向佛果,乃至在金刚喻定之前,也即一切智火生起之前,这个善根是不会穷尽的。 在这些经典里——不论小乘经典、大乘经典,在在处处都宣讲了回向的道理,说明回向的确是修行的重要环节。懂的人,以小善也能赢得大果,但不懂的话,一念嗔恨心,或者毁坏善根的四因一出现,再大的善法、再多的善根,也会被毁坏殆尽的。
因此,一定要养成回向的习惯。
[1]向须陀洹:将得预流果者。后面“向辟支佛”、“向如来”,都是趋向及将要获得那一圣果的意思。
[2]《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三业所修诸善,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复愿一切众生咸成正觉功德无尽……譬如虚空密云弥布降注大雨,若至陆地砂卤之处,不久便干。若雨一滴,入大海中。海水未竭,其雨无尽。菩萨所作功德,亦复如是。若为自身,求于解脱,如陆地雨,不久还干。若为法界一切有情,修于善业,投涅槃海。以大悲愿,众生无尽,善亦无尽。”
[3]《入定不定印经》云:“妙吉祥。如一滴水投大海中。乃至劫火起时终不中尽。妙吉祥。菩萨亦尔。以少善根回向成佛。乃至一切智火生时终不中尽。”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