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从前,有一个富人,名叫时间。他拥有无数的各种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无边无际,他的田里什么都种,他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宝物,他的谷仓里装满了粮食。
这个富人拥有这么多的财产,连国外的人也知道了。于是,各国商人远道而来,随同的还有舞蹈家、歌手、演员。各国派遣使者来,只为看一看这位富人,回国后就可以对百姓说,这个富人怎么生活,以此鼓舞民心。
富人把牛、羊、金钱都送给穷人。于是人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慷慨了,还说,没有见过时间富人的人就等于没有生活过。
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部落准备派出使者去向富人问好。临行前部落的人对使者说:你们到时间富人的国家,要想法见到他,你们回来时,告诉我们,他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富有,那么慷慨。
使者们走了好多天,才到达了富人居住的国家。在城郊遇到了一个瘦瘦的、衣衫褴褛的老头。
使者问:这里有没有一个时间富人?如果有,请您告诉我们,他住在哪里。
老人忧郁地回答:有的。时间就住在这里,你进城去人们会告诉你的。
使者进了城,向市民们问了好,说:我们来看时间,他的声名也传到了我们部落,我们很想看看这位神奇的人,准备回去后告诉同胞。
正当使者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慢慢地走到他们面前。
这时有人说:他就是时间!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
使者看了看又瘦又老、衣衫不整的老乞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名人吗?他们问道。
是的,我就是时间,我现在变成不幸的人了。老头说,过去我是最富的人,现在是世界最穷的人。
使者点点头说:是啊,生活常常这样,但我们怎么对同胞说呢?
老头想了想,答道:你们回到家里,见到同胞,对他们说:记住,时间已不是过去的那个样子!
没有时间生命就无法衡量,也无法计算;没有时间,一切历史都失去了意义,一切生命失去了风采。守时,也就是在守护自己的生命。
佛教的时间观
依阿毗昙论云。天寿量者。
1、如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即用此日月岁数。四天王天寿命五百岁。计人间日月九百万岁。
即是等活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等活地狱寿五百岁。
2、计人间百岁。为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三十三天寿千岁。计人间三亿六百万岁。
即是黑绳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黑绳地狱寿千岁。
3、计人间二百岁。为焰摩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焰摩天寿二千岁。计人间十四亿四百万岁。
即是众合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众合大地狱寿二千岁。
4、计人间四百岁。为兜率陀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兜率陀天寿四千岁。计人间五十七亿六百万岁。
即是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呼地狱寿四千岁。
5、计人间八百岁。为化乐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化乐天寿八千岁。计人间二百三十亿岁。
即是大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大呼地狱寿八千岁。
6、计人间一千六百岁。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计人间九百二十一亿六百万岁。
即是热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热大地狱寿一万六千岁。
计众热大地狱寿其半劫。无择大地狱寿一劫。畜生趣极长寿亦一劫。如地持论。龙饿鬼等极长寿五百岁。
第二计色界寿命者。即用劫为量。
1.
初梵众天寿命半劫。
2.
梵福楼天寿一劫。
3.
大梵天寿一劫半。
4.
少光天四劫。
5.
光音天八劫。
6.
少净天十六劫。
7.
无量净天三十二劫。
8.
遍净天六十四劫。
9.
福爱天一百二十五劫。
10.
福光天二百五十劫。
11.
广果天五百劫。
12.
无想天亦尔。
13.
无悕望天千劫。
14.
无热天二千劫。
15.
善见天四千劫。
16.
善现天八千劫。
17.
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
第三计无色界天寿命者。1、空处天二万劫。
2、识处天四万劫。
3、无所有处天六万劫。
4、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劫。
三界皆有中夭。唯郁单越。及兜率天最后身菩萨。及无想天。皆定寿命不说中夭。余有中夭也。顺正理论。此亦同。然北俱卢人于人趣福力最强。钝根薄尘多诸快乐无摄受过。死必上生余同前说。
佛教经典里说,
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
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
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
每过100年增加一岁,
一直增加到80000岁,
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
一小劫以现在的年数来计算,
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
那么,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
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
那么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
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年。
佛教所说的大劫,就是80个小劫,
可见一大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
梵语阿僧只劫,华言无数时。此三僧只,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三?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只〕,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只。(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到瓦师舍寄宿;瓦师以草座、灯明、石蜜浆三事奉佛。发愿云: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无异。故今作佛,亦号释迦文也。梵语尸弃,又云式弃,华言火。)
〔二阿僧只〕,谓如来次从尸弃佛至然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第二阿僧只。(然灯佛者,大论云:佛初生时,身光如灯,后至成佛,遂名然灯。彼时释迦佛号曰儒童,以五茎莲华献佛,及礼佛足,见地污湿,即解鹿皮衣覆之,掩泥不足,乃解发覆地,令佛蹈而过之。佛因记曰:汝自此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号释迦文。)
〔三阿僧只〕,谓如来次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名第三阿僧只。(梵语毗婆尸,亦名维卫,华言胜观。)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