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密宗的持诵与辨境

发布时间:2019-11-12 09:10:53作者:大悲咒功德网

持 诵

持诵为密宗要道,亟须说明;金刚法界之持诵法,精细微妙,初学遽难契机,暂置勿论。今惟就莲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忏悔持菩提心戒,得入坛受胎藏界灌顶,传得本尊印明者,应随力庄严道场,供养本尊圣像,日日依轨修习真言。按普通程序持诵满十万遍,能破初重妄执,得与本尊变化身相应。满二十万遍能破第二重妄执,得与本尊受用身相应。满三十万遍能破第三重妄执,得与本尊法性身相应。

若灌顶之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数当三十万遍,其或根器低下,或事相缺乏,或俗务牵缠,但能忆持不忘,且复依时念诵,则持满百万至三四百万遍,亦得破初重妄执。满千万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随人而异。

然欲计程收效,除不忘菩提心外,应守下列诸戒。

(一)须力行十善。

\

(二)须力矫酒食肉茹辛诸习。

(三)念诵时须一心系念真言,不得攀缘他事。

(四)真言须字字正确,不得以依稀仿佛之译音读之。

(五)念诵中间,若不获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则此遍不计数。

(六)念诵声音勿太缓,勿太急,勿太高,匆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间不得与他人共语。

(七)持诵本尊真言,务须专一。未到破执境界,不应改持他尊。

(八)从阿阇黎处受得真言,不应滥授他人。

(九)不起骄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求大悉地者,中途不应作摄伏魑魅魍魉等事,亦不为人禁诸恶难。

上文汇集苏悉地苏婆呼等经要旨,约为十条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非难;有所抵触,收效斯小。若多所违犯,自无成就可言。

辩 境

学人依法持诵,日有常功,自然渐感法验。惟境界正当与否,不可不细加分辨。

吾人为六尘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环境中,眼所见者限于当前最炽之境。稍涉疏远,便不能睹,无论其他诸趣也。此方人类,福德非厚;诸天善种,自难流露于心。而鬼神恶种,则随时具备,乘机显现,而人不及察焉。

其屏俗虑,讲修行者,心稍宁静,鬼之影像遂得倏见于前,外道重视此事,以为大效在是。佛门之具正知见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频起;熏心渐浓,临终将牵入鬼趣。

密宗以培植佛种为旨,诸天境界尚未所当轻。鬼影若现,亟宜放弃。学人所当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时,凡情犹盛,未易从现量中得见本尊。有等根机或循夙习,能随意识开为法尘,宛若佛菩萨当前,此属独影境。亦有邪种出现,认识未清,由意匠展转幻作佛菩萨相,此属带质境。两种境界皆非真实,执着不舍,势入邪道。学人所当知者二也。

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于眼前,得见瑞相,其威仪若与本尊符契,且有种种光明。斯固正当法验。倘威仪不类,只属夙善随缘偶露,非与本尊相应,学人所当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只见化身,若遽生欢喜,且起分别之见,则凡情复炽,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与本尊相见焉。

然仅安住于别之见, 则凡情复炽, 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与本尊相见焉。

然仅安住于此,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宗本旨,学人所当知者四也。

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再破二重妄执,开顶门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本尊报土。然不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

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毛孔流出。当是时,内离能运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惟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

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六尊妙性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信息来源:摘自《菩提心》)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