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

十二分教又称十二分圣教、十二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十二类,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

诵经念佛是修行的基本,但是在诵经时也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其中就有十二分教。只是许多师兄在诵经时并没有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所以 对十二分教并不了解,为此也不知道什么是十二分教。为了对十二分教有个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什么是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梵文:dvādaśānga-buddha-Vacana),又称十二分圣教、十二部经。佛经的体裁即是“十二分教”,所谓长行、偈颂、重颂、方广、希有、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授记、自说、论议。

十二分教是在经典结集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部派中有不同的排列次序,也有部派主张只有九分教。关于十二分教的形成,据印顺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所述,最原始的状态是三分教,后来随着经典不断的集出而有九分教的说法,然后又随着律部与论评的发达,又补充了因缘、譬谕、论评三者而扩充为十二分教。

什么是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即是佛经的体例。古来叫作“十二部经”,因为“部”的名字太含混,所以唐玄奘改称十二分教。十二分中前三分是就文体说,中六分是就事情说,后三分是合体、事说的。前三分中就是文与诗。第一是文,就叫作“长行”,普通用梵文译音,叫作“修多罗”;第二是“偈颂”,就是韵言,偈是梵音,颂是汉语;第三是“重颂”,是在长行之后重述的韵言;第四是“方广”,就是谈论高深玄理的;第五是“希有”,就是叙佛的神通感应,而世间所未曾有的;第六是“因缘”,就是叙述说法的因由;第七是“譬喻”,借浅近的事来显明真理;第八是“本事”,是说弟子或他人过去生中的事实;第九“本生”,是佛说自己过去生中的事迹。以上六门是就所说而分的。第十“授记”,是佛叙述弟子等将来的成就,成佛的状态;第十一“自说”,是不经弟子请问而佛自说的;第十二“论议”,是为第子等分别法相的。以上三门中授、自、论即是文体,记、说、议即是事实,所以是体、事合论的。十二分教之中,本事、本生是说过去事的。授记是说未来事的,方广所说是不属于三世的。其余九分是通三世的。一部经之中,可以具足一分,以至于十二分全有,是不一定的。

什么是十二分教

上述就是什么是十二分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十二分教时要用心,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才能获得智慧。

...查看更多

十二分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这其中包含的内容很多,意思也是深厚的,所以师兄要对十二分教有了解,同时也要知道十二分教的解释,这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只是十二分教的解释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分教的解释

瑜伽二十五卷六页云:云何契经?谓薄伽梵,于彼彼方所,为彼彼所化有情,依彼彼所化诸行差别,宣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知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次第结集。谓能贯穿缝缀种种能引义利能引梵行真善妙义。是名契经。云何应颂?谓于中间,或于最后,宣说伽他。或复宣说未了义经。是名应颂。云何记别?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或复宣说已了义经。是名记别。云何讽颂?谓非直说;是结句说。或作二句,或作三句,或作四句,或作五句,或作六句等。是名讽颂。云何自说?谓于是中,不显能请补特伽罗名字种姓。为令当来正法久住,圣教久住,不请而说。是名自说。云何因缘?谓于是中,显示能请补特伽罗名字种姓,因请而说;及诸所有毗奈耶相应,有因有缘,别解脱经。是名因缘。云何譬喻?谓于是中,有譬喻说。由譬喻故;本义明净。是名譬喻。云何本事?谓诸所有宿世相应事义言教,是名本事。云何本生?谓于是中,宣说世尊在过去世,彼彼方分,若死若生,行菩萨行,行难行行。是名本生。云何方广?谓于是中,广说一切诸菩萨道;为令修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力、无畏、无障智等,一切功德。是名方广。云何希法?谓于是中,宣说诸佛,诸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劳策男,劳策女,近事男,近事女等。若共不共,胜于其余,胜诸世间同意所许,甚奇希有最胜功德。是名希法。云何论议?所谓一切摩呾履迦阿毗达磨。研究甚深素呾缆义,宣畅一切契经宗要。是名论议。

十二分教的解释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法者:略有十二种。谓契经等十二分教。契经者:谓贯穿义,长行直说,多分摄受意趣体性。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他。又略摽所说不了义经。记别者:谓广分别略所摽义,及记命过弟子生处。讽颂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自说者:谓无请而说。为令弟子得胜解故。为令上品所化有情,安住胜理,自然而说。如经言:世尊今者,自然宣说。缘起者:谓有请而说。如经言:世尊一时依黑鹿子,为诸苾刍,宣说法要。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又于是处,说如是言:世尊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譬喻者:谓有譬喻经。由譬喻故,隐义明了。本事者:谓除本生,宣说前际诸所有事。本生者:谓宣说己身,于过去世行,菩萨行时,自本生事。方广者:谓说菩萨道。如说七地、四菩萨行,及说诸佛百四十种不共佛法。谓四一切种清净,乃至一切种妙智。如菩萨地,已广说。又复此法,广故,多故,极高大故,时长远故。谓极勇猛,经三大劫阿僧企耶,方得成满故;名方广。未曾有法者:谓诸如来,若诸声闻,若在家者,说希奇法。如诸经中,因希有事,起于言说。论议者:谓诸经典,循环研窍摩呾理迦。且如一切了义经,皆名摩呾理迦。谓于是处,世尊自广分别诸法体相。又于是处,诸圣弟子,已见谛迹,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相。此亦名为摩呾理迦。卽此摩呾理迦,亦名阿毗达磨。犹如世间一切书算诗论等,皆有摩呾理迦。当知经中循环研窍诸法体相,亦复如是。又如诸字,若无摩呾理迦;卽不明了。如是契经等十二分圣教,若不建立诸法体相;卽不明了。若建立已;卽得明了。又无杂乱、宣说法相,是故卽此摩呾理迦,亦名阿毗达磨。又卽依此摩呾理迦,所余解释诸经义者,亦名论义。

十二分教的解释

三解 显扬六卷七页云:论曰:闻十二分教者:谓闻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圣教。契经者。谓诸经中,佛薄伽梵,于种种时处,依种种所化有情调伏行差别,或说蕴所摄法、界所摄法、处所摄法;或说缘起所摄法;或说食所摄法、谛所摄法;或说声闻独觉如来所摄法,或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所摄法、或说不净、息念、学证净等所摄法。如来说是语已;诸结集者,欢喜敬受,为令圣教得久住故;以诸善妙名句字身,如其所应,次第结集,次第安置。以能缀缉引诸义利引诸梵行种种善义,故名契经。应颂者:谓诸经中,或于中间,或于最后,以颂重显;及诸经中不了义说;是为应颂。记别者:谓诸经中,记诸弟子命终之后,生处差别;及诸经中,显了义说;是为记别。讽颂者:谓诸经中,非长行直说;然以句结成,或二句说,或三四五六句等说;是为讽颂。自说者:谓诸经中,不列请者姓名,为令正法久住故,及为圣教久住故;自然宣说。是为自说。缘起者:谓诸经中,列请者姓名已;而为宣说。及诸所有毗柰耶摄有缘起教,别解脱戒经等,是为缘起。譬喻者:谓诸经中,有譬喻说。由譬喻故,本义明白。是为譬喻。本事者:谓宣说前世诸相应事。是为本事。本生者:谓诸经中,宣说如来于过去世,处种种生死。行菩萨行。是为本生。方广者:谓诸经中,宣说能证无上菩提诸菩萨道,令彼证得十力无障智等。是为方广。未曾有法者:谓诸经中,宣说诸佛及诸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邬波索迦邬波私迦等,共不共功德,及余最胜殊特惊异甚深之法。是为希法。论议者:谓一切摩怛履迦阿毗达磨,研究解释诸经中义;是为论议。

...查看更多

佛学中有许多智慧高深的内容,而十二分教就是其中之一。十二分教包含了十二种内容,这些内容的含义都是不同的,而且它们也是有一定深意的,所以师兄要对十二分教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深意。那接下来一起看看十二分教的详解吧!

十二分教的详解

契经

(sūtra,sutta,修多罗、经、线经):广义来说,契经是指十二分教全体的十二部经而言。另外,所有的汉译佛典,如一切经或大藏经都以“经”来称呼它。这是最广义的经。但是也有指经、律、论三藏中的经藏全体而言。可是在十二分教里的经与前面比较起来,范围较为狭隘,表现为经典。这种意义的经,在佛教以前、以后或外教中都有。婆罗门教有经书(sūtra或kalpa-sūtra)等都是。所谓“经”的文学形式,就是简洁地将要点叙述下来的散文集。

本来所谓的sūtra是丝或线之意,就像是把长的丝和花串在一起做成花环。经也是如此,是把简单的散文连结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的经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指佛所说法中之简单的散文形式。另外在律藏中比丘与比丘尼的波罗提木叉(pratimokṣa,patimokkha)也是由简洁的散文所组成。因此波罗提木叉(戒本)也称为戒经(pratimokṣa-sūtra,patimokkha-sutta),戒经的注释就是经分别(sūtra-vibhanga,sutta-vibhanga)。

祇夜

(geya,geyya,应颂、重颂):其本意是“可以唱出来的”,但在文学形式里是指用韵文来重复散文所叙述的作品。也就是说散文与韵文(偈)兼而有之的佛说法形式。所谓应颂是“对应着散文的颂(韵文)”,所谓重颂则是“重复散文内容所说的颂”。

记别

(vyākaraṇa,veyyākaraṇa,维伽罗那、记说、受记、悬记):这一项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的用法上,内容多少有些变化。Vyākaraṇa的本意是“问答体的解说文章”,后来又进一步解为“对简单的做详细解说”的意思。这个意思用记说或记别来代表比较妥当。在大乘佛教中,则不只是前述这样的文章形式,而且还指佛对弟子们未来命运的一种预言。也就是“成佛的预言”才称为受记或授记。简言之,这个项目最初的意思就是“记说”而已,后来就变成受记(授记)。也可以把记别(记莂)看做是两者之间的意思。

讽颂

(gāthā,伽陀、偈):这是一种只有韵文的文学形式,如法句经、长老偈、长老尼偈等都是其中一例。

十二分教的详解

自说

(udāna,优陀那、无问自说、感兴语):遇到某种令人感动的事件时,自然由衷而发的言论叫做自说。佛弟子们也可能有自说的情况发生。在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主要是指佛的自说。佛陀通常都是应别人的请求而说法,自说是未经他人请求而自己说出来的。自说原本就不是文章形式,本是指“自说教法”的意思,在形式上散文韵文都有。

巴利小部经的自说经(Udāna),包含佛自说的有八十部经,各经都有佛在各种场合自说的因缘故事,最后也会把自说的语句揭示出来,在其自说语句前面都一定有下列这种定型句:Atha kho bhagava etam attham viditvatāyam velāyam imam udānam udānesi(世尊知道这个意思,于是他唱出如是的自说)。我们可以说,像具有这种定型句的文学形式就可以称为自说。具有这种定型句的,除了自说经之外,在巴利‘尼柯耶’中也多少可以看得出来。

另外在说一切有部杂藏中的Udānavarga(优陀那品、自说品、法集要颂经),有三十三品,约包含九五〇偈的韵文集,相当于巴利文的法句经。虽然说一切有部的杂藏中有此,但实际上它是相当于巴利《法句经》和自说经的偈,再加上其他经的偈而集录分类而成。

因缘

(nidāna,尼陀那):这是指说法时,在某种因缘条件下,说出一种序文式的故事。这就是经典一般所说的因缘,有一些偈所说的因缘故事,制定戒律戒条的因缘。在巴利文的九分教中并不包含因缘,如本生故事的序章中载有释尊从过去世修行直生成道的种种因缘故事(Nidāna-kathā),这也可称为因缘。但这不是佛说的,而是后世注释书的一部分。

譬喻

(avadāna,apadāna,阿婆陀那、阿波陀那):这个项目也是依时代或部派的不同,而在意义内容上有所变化。其本意是“英雄行为的故事”,与因果业报说有关系。某些人在现世有杰出的表现,在过去世也曾有过英雄式的善行,像这样将过去、串起来的故事就是譬喻。这是由因果业报而来的教训式故事,所以也可称为“训诫式故事”。可是佛陀世尊的“英雄式行为的故事”叫做“本生”(Jātaka)。而本生实际上也是譬喻的一种,本生也可以称为菩萨譬喻(bodhisattva-avadāna)。普通是把佛弟子前生的故事叫做譬喻。

汉文或巴利文之长阿含(长部)的大本经(Mahā-apadāna-suttanta,大譬喻经),及汉译中阿含《长寿王本起经》(=长譬喻)等等都还存在着。大本经叙述的是佛过去的因缘。《长寿王本起经》所叙述的是过去世中长寿王与长生王子的故事。这就是“过去所做的英雄行为式的训诫故事”。

后世说一切有部等派,制作譬喻经的风气很盛,在这里所谓的譬喻是“训诫式的故事”或简称为“故事”,是具有轻松的意味。如《阿育王譬喻》(Aśokāvadāna)、《天譬喻》(Divyavadāna)、《百喻经》(Avadānaśataka)、《杂譬喻经》等等都有这种性质。

本事

(itivṛttaka,itivuttaka,伊帝目多伽、如是语):这一项巴利佛教的如是语(itivuttaka)与说一切有部的本事(itivṛttaka)在内容上也不相同。如是语是“这样说”(itivuttaka);本事是“这样转起来”、“以前古代所发生的事”(itivṛttaka),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关于用巴利文来解释的如是语,在巴利文小部的如是语经(Itivuttaka)中可以看出来,在各经的开头都有‘Vuttam hetam bhagavata vuttam arahatā ti me sutam’(事实上我所听到的这个事情是世尊说的,是阿罗汉说的)这样的定型句。另外在佛说法之后也集有像‘etam attham bhagava avoca,tatth'etam iti vuccati’(这样的义理是世尊说的,是这样说的)这么一句佛所说的韵文附在最后。

‘Ayam pi attho vutto bhagavatā iti mesutam’(这个义理也是世尊说的,我听到的)在经典最后都有这样的句子。从文章形式来看,这也是散文韵文的夹杂使用,如上所述,都具有这样特别的定型句。大概是由于具有这样的定型句:itivuttaka(像这样说),才称之为如是语经吧!

反过来说,所谓本事经(itivṛttaka)就是“说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过去世的故事”。释尊在菩萨时代的过去世故事称为本生,在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都有本生这样的体裁。而本生以外的,佛弟子等过去世的故事,就是本事。可是实际上这也相当于十二分教中的譬喻。也就是说没有包含本生与譬喻的“过去世故事”,而是过去佛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或转轮王的故事的意思。但这意思相当含混。在这个意义下的本事,应该是巴利语“如是语”的意思吧!

十二分教的详解

本生

(Jātaka,阇多伽):这是佛陀前生的故事。佛陀在菩萨时代曾做过沙门、婆罗门、国王、大臣、商人等。另外还做过神以及种种动物,在这些不同的角色中,他所做的波罗蜜善行故事就是本生。巴利小部中有约包含五五〇个故事的本生经。小部另外还包括有三十四个故事的行藏经(Cariya-pitaka),这也是一种本生。

巴利本生经(Jātaka)的圣典部份是以偈(韵文)组成的,但具体故事则在注释书中保存下来。巴利本生经注(Jātaka-atthakathā)的各个本生由下列五部分所组成:现世所做的事(释尊与弟子们),与前项有关的过去世故事,本生的偈文(只有这个才是圣典),偈文语句的解释,发生的或所做的事,与过去世故事的结合。这几个部分组成了注释书,其中是本生的主体,以菩萨为中心的过去世故事。

中文本的本生经有生经与六度集经等。这只是过去世故事的一部分,偈文也不是现世的故事。另外巴利文的行藏经也是用韵文来说过去的波罗蜜行。

方广

方广(vaipulya,vedalla,毗佛略、毗陀罗、有明):关于方广,巴利文的巴vedalla与梵文的vaipulya并不相同,因此两者在内容上也有差异。首先,所谓的vedalla就是为了得到知识上的满足而有询问,以及针对这个询问所作的解答。这种问答体的经典就是方广。“重层的教理问答”就是vedalla。巴利中部之中有Mahāvedalla-sutta(大毗陀罗经、有明大经),及Cullavedallas.(小毗陀罗经、有明小经),所列的这些都是重层的教理问答体。

其次,vaipulya译为方广,一般而言都是指大乘方广。它在语义上是这样的:“广说种种甚深的法义”,本来指的是小乘部派中所详细解说的经典,但大乘佛教出现后,就用这个名称来称呼大乘经。如:《华严经》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另外,方广又称为方等(vaitulya,vetulla)。Vedalla这个字从语形上来看,无疑的与方等比较接近。也许是vedalla->vetul-la(vaitulya)->vepulla(vaipulya)这样变化的吧?方等也与方广相同,都是指大乘,例如《大方等大集经》。

未曾有法

(adbhutadharma,abbhuta-dhamma,阿佛陀达磨):这是指佛所说那一类稀有、未曾有、而不可思议的事情。所谓“未曾有”是指与世间一般情形不同的第一义的事,指神通奇迹类不可思议的事,指自然界一些奇妙壮观的变异。这几类都包括在未曾有法里面。在中部第一二三经有稀有、未曾有法经(Acchariya-abbhuta-dhamma-sutta),在汉译本中阿含未曾有品包含有十经。其他,增支部中也有种种未曾有法。这里面所说的未曾有法多半是上述所列举的第二项(即神通奇迹一类)。

论评

(upadeśa,优波提舍、论议):这是指与略说不同的广说,是一种详细注释的说法。并不一定是佛所说的。后世阿毗达磨论书也可以包含在论议中。所谓注释,是原始经典中与“略说”不同的“分别”(vibhanga),这个意思下的分别经在阿含经中随处可见。另外与总说(uddesa,法说)不同的义说(niddesa,义释)也有注释的意思。

巴利小部经中有所谓的义释(Niddesa,由大义释与小义释所组成),这个是经集的部分注释。经集(Suttanipāta)也同样包含在小部经里面。这种意义下的义释与论议是类似的。

所谓论议,具体而言是指阿毗达磨论书,而义释也是阿毗达磨的前驱。到大乘佛教时,像《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无量寿经优波提舍》、《转法轮经优波提舍》等,都是大乘的论议。《法华经》、《无量寿经》、《转法轮经》等经典的注释书也都以“优波提舍”称之。优波提舍一名,在阿毗达磨论的注释书中似乎不用。

论书的注释书称为毗婆沙(vibhāṣa)或释论(vyākhyā)。也就是说,优波提舍是指对佛所说经典的注释说明。

...查看更多

十二分教分别是什么

十二分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内容, 十二代表了十二种内容,而每一种内容都是不同的,但都是有...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594.html

佛教的十二分教是什么

在佛教修行时,除了要认真修佛法外,也要对十二分教有一个了解。佛教的十二分教也是有一定深意...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596.html

十二分教是什么意思

师兄在佛教修行时,除了要认真诵经念佛外,也要对十二分教有了解。其实十二分教所包含的内容是...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598.html

十二分教有何含义

十二分教在佛教具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它的内容中也包含了许多智慧和道理,师兄在了解十二分教时...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600.html

十二分教有哪些分类

十二分教在佛教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对它了解的师兄都知道它的十二种分类,但对十二分教不熟悉的...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601.html

十二分教指的是什么

十二分教是佛陀所说的一种教法,它不但意义深,也是蕴含智慧的,所以师兄对十二分教要有了解,...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603.html

何谓三藏十二分教

佛教中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其中就有三藏十二分教。其实三藏十二分教当中蕴含着许多知识和智慧...
https://m.dabeigd.com/fxzagt/sefrtj/183604.html

结语

十二分教又称十二分圣教、十二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十二类:契经、祇夜、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论议。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