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介绍这位很有名的『苏轼』,苏轼是宋朝人,眉州眉山人。因为他得罪了当时的王安石变法,那么得罪王安石以后被连续贬到好几个州。
当时他到黄州当这个,以前州是在县跟省之间的这种行政组织。他盖了一个房子,「筑室于东坡」,大概是他住家旁边的小山坡,他盖了一个房子,所以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大家都知道东坡肉,但是东坡肉,就是东坡居士他喜欢美食。后来他官当到端明殿侍读学士。这个地方就是讲苏轼苏东坡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他『浚二河,修六井』,这个有典故的,所以对西湖很有贡献的是苏东坡。西湖我这次有去过,我到浙江去讲课的时候有到西湖去,确实是人间的美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偿宿愿,确实是非常地漂亮,美景。「浚二河」什么意思呢?「修六井」,我们这边提一下这历史典故。苏东坡被贬到杭州当知府,杭州它靠近海,地下的水都比较苦咸,居民那时候住的不多。唐朝的时候有个刺史叫李泌,他最早的时候是引用西湖水做六井,这六井是哪六口井呢?就钱塘六井,就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大部分这六口井在今天浙江省的杭州市内,但是都已经湮没了,现在是找不到这六口井,这六井。老百姓要喝的水就很充足,那时候是唐朝刺史李泌他最早引西湖水。
到白居易,这也是一个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杭州知府的时候,他疏浚了西湖水引入运河,再从运河引入农田,农田可以灌溉达千顷,百姓就富裕起来了。但是有时候,西湖水就常常会干涸,就是会枯掉了。从唐朝到五代吴越国,每年都要疏通治理。宋朝建国以后,南宋的首都就在杭州嘛,就没有再治理。所以西湖就变成杂草丛生的沼田,湖水几乎都干掉了,那运河也干涸了,就引钱塘江的潮水灌溉、灌入。那么钱塘江这些运河的水经过市区,潮水浑浊又多淤泥,三年要清一次淤泥,市民一大祸患,民众深以为苦。那六口井,「六井」,这里讲「修六井」,这「六井」也几乎荒废了。
轮到苏东坡到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诶,苏东坡就很有智慧了,他自己先到哪里呢?他先到西湖、钱塘江、运河等地先勘察。他就发现茅山有一条河流可以将钱塘江的潮水引入,那么盐桥也有一条河流可以引入湖水。于是苏东坡就疏浚了这两条河流,并且引这两条河水引入运河。以后钱塘江的江潮就不再流入市区了,那就当然没有淤泥了。然后苏东坡又建了很多水坝,就是堰闸,就是水坝,小水库,控制湖水的积蓄跟泻出。然后他召募大批的灾民供给他们吃跟住,以工代赈,让他们修复六井。这里讲的「修六井」这样来的。
「浚二河」就是一条就是茅山这一条,一条是盐桥这一条,叫「浚二河」。所以经过苏东坡这样修复以后,「修六井,浚二河」,就把水已经干涸的西湖,杂草丛生的湖沼,就把泥沼挖出来。他把泥沼挖出来以后,就放在西湖的中间,做一条南北贯通三十里长的长隄,就这里讲『筑长隄种柳树』。苏东坡就把它淤泥挖起来以后,把它堆高以后变成一条三十里长的长隄,这个我去的时候有看到。苏东坡又召募了百姓在西湖中种什么?种菱角荷花、菱荷,西湖就不再干涸淤塞了。湖中的植物又可以收获卖钱,卖的钱就可以存起来来做为治理西湖的费用。诶,这苏东坡很有企业经营的这个头脑、这个智慧。长隄筑好以后,就种植大量的芙蓉、杨柳。春天的时候鸟语花香,柳荫成行,望之如画。杭州人就把这条长隄称为『苏公隄』,这是苏东坡对杭州的贡献,这里讲,「民因名为苏公隄」是这样来的,我们不厌其烦的把这个典故讲出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O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