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佛门的人,不建议多看现在学者写的关于佛教的书,也不建议去研究“无常,苦,空,无我”等这些名相。把佛法当成文字来研究,来学习,这样不是修行,只是佛法的书库。有的人专门研究慈悲心有几种,研究怎么样才算慈悲心,但是有用吗?慈悲心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用来研究的。研究出来的东西,都是第六意识的范畴,和修行,开悟没有关系。
学习佛学,是要成为生命,成为修道的一部分,成就人格的。不是让我们懂得这么多名相,这么多佛学知识,那些没有用。百度一搜,就有了。如果那样,不过是个书库而已,不称为修道人。
现在流传一个情况,常常把法师的话,当成自己的话。比如说些放下啊,不执著啊,随缘啊,看破啊。还有些“跳出轮回,往生极乐。”等。这些有些像鹦鹉学舌。你懂得无常吗?我不懂,如果我懂了就解脱了。无常不是一个名词,而是生命的一种觉悟。你看四圣谛,十二因缘都是佛陀悟道的。佛陀在世时,听了四圣谛,就证果了,那我们怎么还是凡夫呢?所以说,悟道的,和理解的,是两回事。
那要看什么书呢?我建议,看祖师大德的传记,看祖师大德言行,这些活生生的,可以给我启发。我推荐大家可以看《百年虚云》,或者说《玉琳国师》,或者是弘一大师,这些有拍成电影电视的。还有一些,没有拍成的,靠弟子记载的。比如说虚云年谱等出家人的生平。也就是说,我最喜欢听故事。但是,大家不要把这些当成故事来看,而是要形成我们学佛的人格,这就是修行。祖师大德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爱惜,如何弘法,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病苦等。我们要看活泼的生命的历程,这些历程可以给我们加持力。祖师这么表法,他的言行身教可以,可以给后人树立一个榜样。我们要以他为榜样,我每次看《百年虚云》电影,都有加持力,这就是活生生的道人。
虚云和尚出家不久,就以玄奘大师为榜样。后来佛源老和尚,也是以玄奘大师为榜样。
而佛源老和尚则教育弟子,要以虚云和尚为榜样。这个榜样,就是表法,这样才能形成人格的一部分。比如虚云和尚如何重兴祖庭,遇到了挫折是如何面对的,祖师大德演戏给我们看,让我们有个榜样。比如说我对弘一大师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珍惜福报。这个是个榜样,包括我的师父,也很珍惜福报,这个也是榜样,给我加持力。听经也好,读经也好,要形成人格的一部分,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前宣化上人在东北时,学孝顺,就是找王孝子啊这些孝子做榜样,后来为母亲守墓三年。学佛不是在义理中研究,就算懂了很多,也只是个学者。研究名相,不过是如海算沙,自己困住自己而已。但你修到一定境界后,你就可以去理解这些名相呢,这样是让你修行更明朗。
转自:福安观音寺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