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鸭子中的佛法哲学: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01 11:16:10作者:大悲心
鸭子中的佛法哲学: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鸭子还是兔子?

by:Dr. K.P.Shankaran 桑卡兰博士

你看这幅画时,看到了什么?鸭子还是兔子?

假设你刚好先看到鸭子,如果你已经熟悉兔子,你也会很轻松地看出这幅画中兔子的那面。但是,如果你从未见过兔子,那么你就会完全错过这幅图中兔子的那面,你就会只抓着鸭子不放!

现在,思考轮回 / 涅槃的难题:

佛陀的观点是,非信众抓着轮回的那面不放(传统世界),并且只要我们执着于它,就会苦于不满足(dukkha)。他宣称,涅槃或空性就是另一面(非传统的),并且经由一些努力(戒清净、冥想等技法),我们可以让自己熟悉“它”。

一旦我们熟悉了涅槃,轮回对我们的束缚就松开了,然后,我们就能够从轮回转为涅槃,反过来也行,就像鸭子 / 兔子图一样(就这幅画而言,可以没有任何矛盾地说“鸭子就是兔子,并且兔子就是鸭子”)。这也就是龙树说“轮回即槃,涅槃即轮回”时表达的观点。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洞见之一来自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陀),那时,他在优楼频螺 (现被称为“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重新开始冥想。他是聪明绝顶、训练有素的冥想者,具有高度的自觉,做事有条不紊。在菩提伽耶“发生”那件重大事件前,他习练冥想超过五年,已经进入了两种世人苦苦追寻的最终冥想境界, 即“空性”和“非有想非无想”,这在《圣求经》 中得到了证实。这些成就却没让他感到满意, 主要原因是它们没能解答他致力于解开的问题,即不满足(dukkha)的消除。然而,当他放弃一直以来所践行的所有极端形式的苦修,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冥想时,最为超绝的事情发生了。

仔细研读《尼柯耶》中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佛陀没有像《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所做的那样,把“空性”或“非有想非无想”视作“非二元的绝对实相”(即梵)。实际上,乔达摩悉达多在一闪念间,理解到这两种状态不过是轮回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传统世界的一部分。觉悟伴随着这个见地发生了。

我相信,这是整个人类智慧史上发生的意义最为重大的视角转换。佛陀认为,最终,他找到了治愈不满足(dukkha)的方法(佛陀的大部分言教可被视作是在菩提树下发生的伟大视角转换后所作的逻辑推导)。在此之前,所有的形而上立场不可避免地生出高级实体和低级实体之区分,然后,形而上学家们试图让较低级的实体服从于较高级的实体。在菩提树下发生的至关重要的视角转换,为我们构建一个全新的、不以任何形而上思想体系为根基的世界秩序带来了真正的可能性。

如果,正如我所宣称的那样,在菩提伽耶所发生的是一个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奇特事件,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在想当然的科学或常识的形而上传统中继续生活?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没把“空性”看作世界或轮回的一个方面,像佛陀所洞见的那样?

有些人可能乐于承认,世界的意义可能会收回,留下一些未分化的(空性的同义词)“东西”,世界并不本来就是高度分化、有意义的。但是, 仅仅承认意义收回的可能性,以及其后的非智性或空的出现,并不足以理解佛陀之所见。要做到那一点,戒清净(sila visuddhi)、冥想/ 内观(dhyana/vipasana)和智慧(panna) 同样重要。换句话说,要想看到世界空的那一面,整个生活方式都需要改变。

(节选自Yoga Journal中文版,已获《瑜伽》杂志授权)

“粉碎见地,解构信仰”这是陈思院长对于桑卡兰课堂的评价。去年末,Dr. K.P.Shankaran (桑卡兰博士)在北京、广州两地以“佛陀与东西方十大哲学家纵横”为题开展工作坊,连续7天的头脑风暴让学员们直呼痛快。

想法三千不如当面一辩!本月末至下月初,桑卡兰教授将在广、杭两地陆续带来两场工作坊和一节公开课。许多人都按捺不住想要再次见到这位“暴走教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