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第十八愿所摄的机类是无穷无尽

发布时间:2023-12-29 16:36:46作者:大悲心

  【未审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备不虚,何机得受?】

  善导大师疏文的解答,第一先就定善与散善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类能够信受接纳。善导大师先解释这一问,用四种无法接受佛法的人先来做前面说明,要给后面这第十八愿的取意之文显示出摄机之广。这四种无法接受佛法的人,就是谤法、无信、八难以及非人。疏文后面,善导大师说:

  【除斯已外,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这一段文就是第十八愿的取意之文。“除斯已外”就是除了谤法、无信、八难、非人这四种人以外所有一切众生,这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的“十方众生”这句;“一心信乐”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的“至心信乐”这句,“求愿往生”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的“欲生我国”这句,“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的“乃至十念”这句,“乘佛愿力,莫皆不往”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句。

  善导大师先将四种无法接受佛法的人说在前面,后面才取第十八愿因愿文的意思,这就是善导大师要跟我们说: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救度。因为第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十方每一个众生,可是谤法之人、无信之人、八难或是非人,难道就无法得到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吗?不是!前面我们也有说明,这四种人是就还没回心转意来论不受。假使谤法的人、无信的人、八难或非人,若回心转意,来信受佛法,当然也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若回心转意要来念佛,也能够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消灭他的罪业,使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上回我们引用善导大师《法事赞》的开示:

\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所以第十八愿所摄的机类是无穷无尽,十方每一个众生,无论三圣或六凡,只要想念佛往生西方佛国,都能够得到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

  “一心信乐”这个“一心”就是至心,真诚的心信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当然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就会充满法喜,所以信乐就是信心欢喜,这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的开示。

  “求愿往生”,以凡夫众生因地而言,我们要向西方果地求愿,往生西方佛国,以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众生的立场而言,法藏菩萨说“十方众生,欲生我国”,所以我们众生“愿生彼国”和法藏菩萨的“欲生我国”是同样的。佛心要我们凡夫念佛往生西方,为什么?因为我们只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会成就佛道,不用在三界六道沉沦受苦。所以佛的欲生心,“欲生心”就是希望我们众生念佛往生;我们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叫做愿生心,所以愿生心的心念一起,和佛的欲生心是相应、是一心。一心自然就不乱,凡心与佛心相契相应,这样念佛怎么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跟我们显示这个道理。印光祖师在《文钞》的开示,都注重信、愿。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既然是特别法门,就不同于通途法门的安心起行。印光大师在《文钞》开示说:“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愿——就是说只知道念佛,但是没有生起信愿之心——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没有生起真信、切愿,就是念到入禅定、一心不乱,也未必能往生。这若不是印光祖师在《文钞》的开示,信愿还不敢这样说。

  如果念到一心不乱,而没有真信、切愿,不能相应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未必能往生。印光大师说得并没有错啊!所以印光大师说:“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果然具足了真信、切愿,虽然念佛没有念到入禅定、证三昧的一心不乱,也能够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在净土信、愿、行三法,印光祖师注重在信、愿,并非注重在念佛这“行”。当然有信、愿就有行,信愿行三资粮,是一体不二的,一而三、三而一。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说:“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也是注重在信、愿,因为有信、愿,就能往生,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

  在这里善导大师说“乘佛愿力,莫不皆往”,与印光大师所说的“虽然没有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但是也能够仰仗佛的慈力,就是慈悲愿力,也得以往生”,虽然文字用词不同,但意思都一样。所以我们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内心与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是否相应?如果念佛的人为了要这一生过得比较好,能平安顺遂、福禄康宁而已,这样与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佛意不相应。

  所以“一心信乐,求愿往生”,念佛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陆有一部份的人念佛,并非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要将来到阴司地府有钱可以用,这就不是求愿往生了。不是求愿往生,虽行念佛,与佛心、佛愿、佛号不相应故,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第十八愿的因愿文,“至心信乐”下面有“欲生我国”,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疏文说“一心信乐,求愿往生”,所以我们念佛究竟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念佛很重要的愿心,不是要求现生的幸福美满而已,也不是要求人天的福报而已,也不是要求来世在人间做一个富贵之人而已,不是!是要求永永远远、彻底的大富大贵。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彻底的永远大富大贵吗?

  有“一心信乐,求愿往生”,就是有信、有愿,信愿啊!所以在这里疏文善导大师说“除斯已外,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具足了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一心信乐就是“信”,求愿往生就是“愿”,“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就是“行”。信、愿、行三资粮,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当中也圆满具足了,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是“行”。所以本愿的行者,信、愿、行三资粮,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中圆满具足。不是像少部份的人误会本愿的行者说:你们只有信而已,没有愿、没有行,这是很大的误会。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在“行”,疏文善导大师说“上尽一形”,就是长在一生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叫做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就是下至一声、十声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为何善导大师将第十八愿因愿文“乃至十念”,解释为“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因为每一个人得遇六字果号的时节、因缘不同,有的人年纪轻轻,得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他有一生数十年的念佛光阴;有的人就没那么有善根,七老八十,临命终快要死了,才遇到善知识教他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甚至已经死了一个礼拜、二个礼拜,在一生数十年的光阴,都没有闻过佛法,没有听过佛号,不知道有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可以称念,死后一个礼拜、二个礼拜,才有因缘让人为他助念,才得闻这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法藏菩萨发愿要以果地名号救度十方的众生,这十方的众生是任何一个人,包括生前、死后,包括中阴,通通都要慈悲平等救度。

  所以若“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的行者,就能够“乘佛愿力,莫不皆往”,乘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通通都能往生,叫做“皆”。“皆”这个字就是,十个人信、愿、念佛,十个人乘佛愿力,就十个人往生;一百个信、愿、念佛,一百个乘佛愿力,就一百个往生。这就是善导大师这段疏文的意思。无论是定善或善散的众生,若念南无阿弥陀佛,乘佛愿力,也莫不皆往西方极乐世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