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局部。1970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日本特别请求中国馆开辟专室陈放此墨迹手卷,供人欣赏
湖南南部城市、素有“锦秀潇湘”之称的永州,古称零陵。这一名字的由来,与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有关。相传舜帝南巡至九嶷山,辛劳过度而死,便葬在那里。因葬在潇水支流泠水之源,“泠水”又作“零水”,上古“泠”与“零”通用,因而取名零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处设立零陵县。到现在,这座城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永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资源。走进永州,就好像走进了一部历史,你可以沿着舜帝的足迹,到九嶷山去看舜陵池;可以沿着柳宗元的足迹,到永州去看他那妙笔生花的“永州八记”;还可以沿着濂溪,去体会在这里悟道的周敦颐。如果是书法爱好者,最想看的应该是怀素公园。
怀素怀素这位横绝一时的唐代狂草书法家,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永州,他为永州染上了浓重的书法色彩。怀素俗姓钱,字藏真,自幼聪明好学,做事少年老成,甚得父母钟爱。可就是这个大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却偏偏对世俗生活不感兴趣,向往那种青灯古佛的环境,10岁就出家当起了和尚。
他出家的书堂寺,就在城外20千米的岐山头乡。怀素草书在诵经坐禅之余,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就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等芭蕉叶长大了,他就把叶子摘下来,铺在桌子上,临帖挥毫。由于他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有时用漆板代纸,写满字后,擦掉再写,久而久之,一块厚厚的漆板竟让他给磨穿了。除此之外,墙壁上、衣帛上、器皿上都成了他写字的地方。他把用过的笔埋在山脚下,竟成了一个大坟堆,人们把它称为“笔冢”。功夫不负有心人,怀素的书法,从青少年时期就出了名。有位处士朱逵,特从远方赶来拜访,写诗赞道:“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清吴友如绘《怀素书蕉》但怀素并不满足自己取得的成绩,从31岁开始,走遍天下,遍访名师。通过观看公孙大娘剑舞,使他悟到了草书的真谛;看到天上的云卷云舒,使他找到了狂草的依据。
从此,他的狂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的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他是“以狂继颠”,所以人们常把“颠张醉素”并称。宋元之间,一些僧人为纪念这位“狂僧”在他的故居建起了绿天庵,还建起了一座“怀素塔”。这里有怀素写字用的墨池、掩埋秃笔的坟墓。今天的永州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这方水土带来浪漫色彩的怀素,因此,1992年他们在零陵区的潇湘中路,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8万平方千米怀素公园。公园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修复了醉僧楼、书禅精舍、种蕉亭、学书亭、笔冢、墨池等名胜古迹,这里有怀素草书艺术碑林、怀素雕像、怀素生平简介展厅等。怀素公园就是怀素一生的履历,它浓缩了怀素的一生,走进去就等于走进了怀素的世界。
怀素的书法艺术,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连笔连字,突破了章草和今草之格式,使书法的线条更富有表现性,从而改变了运笔落墨的节奏,起到了笔法、墨法、结体、布局的变化,使草书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并融篆入草,把草书艺术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自叙贴》。
怀素的《论书帖》局部,其原文说:“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今)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自叙帖》,纵28.3厘米、横755厘米,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怀素通篇引用当时名人的诗文,来表彰自己的书法。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此帖不仅大量使用圆笔圆线,而且运用圆笔圆线组成圆形字,让人耳目一新。他的狂草敢于打破王献之以前的布白、平正的方法,在字形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有时甚至上下相连的两个字,竟相差三至五倍,甚至十倍左右。再如长短之变,有的字形伸长竟达其宽的二至三倍,大大地扩大了“回环缭绕相拘连”的运动幅度,创造了为自己独有的新的草书体,即所谓狂草。他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义书法艺术的体现,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
怀素《自叙帖》局部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