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黄柏霖:老法师对酒戒的开示

发布时间:2023-10-24 08:38:52作者:大悲心
黄柏霖:老法师对酒戒的开示

好,这一段《太上感应篇》一百零四句,「嗜酒悖乱」,我们来聆听净空老法师的开示。

老法师第一点开示说,「嗜酒悖乱」,「酒」,在佛法里面它是列入重戒,就是五戒里面的也是五重,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它列入重戒。虽然不是最重的戒,因为杀、盗、淫、妄是四重戒,但是五戒末后有酒戒,这个有它的用意在里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重呢?实在讲,佛家的戒律,杀、盗、淫、妄是性罪,本身做了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犯了这四重戒,犯了这四条,犯了本身就有罪。可是酒,如果你不受这一条戒,没有罪,所以酒是属于遮罪,跟前面四条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把这个看得这么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都先犯酒戒,酒会乱性,好饮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会去干杀盗淫妄的事情。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不要去犯杀盗淫妄这种重罪,是这么一个原因,我们要懂得。当然清净比丘是滴酒不沾的。

第二,在戒律里面,酒的开缘也是最大最广,所以世尊教人家修学,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许多药里面需要用酒来做药引,这个不算犯戒,这我们刚才已经有提过了,这是药酒。那菜里面配菜,做佐料,老和尚说,这个也不犯,这是料酒,当然能够尽量避免就避免。如果你持戒很精严、很严格、很清凈,那当然你最好连料酒也不要,是最好的,果清律师说的是尘点不染。

你要想想,它不会让你醉,不会让你迷惑,老和尚说,还有身体虚弱的、血液循环不好的老年人,七十岁以上、年岁大的,出家人也包括在内,释迦牟尼佛有开缘,你可以喝一小杯帮助血液循环。但是如果七十岁以上,身体还很好、很强壮,那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个有个标准,就是他七十岁以上,身体不好,血液循环不好。所以要斟酌自己的健康情况来决定,不是说到七十岁就可以,那就错了。老和尚特别举新加坡的许哲一百零一岁的时候,她就不需要啊。为什么?

她身体很好,她不需要啊。所以这是活活泼泼地,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

第三,佛为什么制定这条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我们修学利益何在?如果犯戒了,我们自己的损失在什么地方?不要说过失啦,我们有哪些损失呢?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佛制戒这个心是真实慈悲,真实的智慧,没有一样不是在帮助我们众生成就。佛重视的是,注重的是,我们身心的健康,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成就道业,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们要懂得,那么你才会生恭敬心,才会生感恩的心,遵守佛的教诫。饮酒要是变成嗜好,嗜酒如命,这个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要懂的,要了解它的深义。

老和尚讲经常讲到一个故事,公案,就是他跟李老师,在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讲郑康成的三百杯,这有个典故。郑康成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跟马融学儒家,他说,马融他心量比较狭窄、比较狭小。马融他因为官当很大,他教书的时候,马融需要怎么样呢?他一定要音乐来助兴。因为他官大有钱,那就乐队,乐队就在上课的讲席的后面有个布幔,这几个唱歌的女孩在里面跟着乐团在唱歌。他就在这个气氛之下上课,这是马融。那所有的上课学生,都会从那个布幔里面,偷偷看那些女生、女众,唯独郑康成不看。后来郑康成学会以后,马融所有的学问都被郑康成学走了。

郑康成的才华,他的智慧就非常地高,引起了马融的嫉妒。有一天马融就借故要送郑康成,在十里长亭那个地方送他,他就带了十几个学生去送。每一个人敬三杯,他带了很多同学去,所以每一个人敬三杯,郑康成一次喝了三百杯。他三百杯喝完,他风度非常地好,行为举止非常正常,礼节都没有失掉。所以李老师,就讲一个有趣的事说,如果每一个人的酒量,都像郑康成,释迦牟尼佛这一条酒戒就不需要了。他酒后不乱性,他不失礼啊,他不乱啊,所以郑康成三百杯是这样来的。后来马融要派人暗杀他,郑康成很聪明,走另外一条小路回家了,杀手杀不到了。这是郑康成三百杯的由来,很有趣。

所以佛法里面都有它的表法,像以前当官的,当官那个都是,老和尚说,以前古代当官,他那个帽子都是进贤冠,前面低,后面高,它是什么意思?你后辈要比前辈要更高,要更有成就,学生要比老师更有成就,叫做前低后高。当官要有这个雅量,这是古代的当官,它有它的表法。皇帝呢?皇帝戴的帽子是平的,上面有珠帘,那是表示什么意思?皇帝的心要很平等,对待一切众大臣,处事要公正廉明。古代这个礼,里面这个冠、这个帽子就有它非常大的智慧在里面。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