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一定跟顺在一起,孝顺、孝顺。当我们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一定要想着父母能不能欢喜的接受,不能说我们想怎么孝就怎么孝,这个心态不对。比方举个例子,我们出门在外,每次都给父母买些吃的。我们一位朋友他出差给父母买吃的,买了几个月之后突然他母亲说了:“儿子,你买东西回来,我们很高兴,但是你下一次买,可不可以不要买这些坚果、干果类的东西,我们咬不动。”请问他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为谁而买?自己。你们怎么都反应这么快?吃的东西,一定是买父母爱吃的,怎么是买我们爱吃的?
包含父母生日,我们给父母祝寿,请问是点父母喜欢吃的,还是自己喜欢吃的?我看还不只是自己喜欢吃的,可能是去孙子喜欢吃的,是儿子喜欢吃的地方,而不是爷爷奶奶喜欢吃的地方。往往老人家都喜欢宁静,喜欢节俭,你把排场摆很大,你在夹的那些菜,可能爸爸妈妈老人家都在那里算,那一盘要两千,那一盘要多少钱,他吃得可心疼。倒不如在家里,这些很简单的五、六盘菜,都很清淡,吃了胃也没有负担,又是自己的媳妇,自己的这些晚辈们亲手煮的,吃起来很温馨,又很有气氛。所以顺,一定是父母欢喜的方式去孝敬。
比方说买衣服给父母,父母就觉得那衣服太贵了,他穿在身上可能都觉得舍不得。有两个兄弟冬天给妈妈买棉袄,大哥买了一件是九十九块钱人民币,他的弟弟买了一件比较高级的,三百九十九块钱。这个九十九块的大哥买的,妈妈拿到以后,欢欢喜喜就把它穿上去。后来弟弟买来,妈妈一看三百九十九,没说什么话,就把它摆到柜子里面去。弟弟心里很不平衡,我花的钱比哥哥多那么多,妈妈居然穿哥哥的,不穿我的,还抱怨自己的母亲。后来哥哥就对弟弟讲到,你买的那件衣服我在百货公司也看到,我也觉得很好。但是当我要买下去的时候,想到妈妈一定嫌贵,一定会舍不得。所以我又继续的去找,看有没有一百块钱以下也挺保暖,妈妈会很欢喜接受。皇天不负苦心人,所以他哥哥找到了。弟弟这么一听也若有所悟,忽略掉了要站在父母的心境当中去考虑才对。
在我们文化中心当地汤池镇,就有个孝子,他的母亲八十多岁了,他们家谁当家?他们家是八十几岁的奶奶当家,妈妈当家。他说只要老人家高兴,这个要这么做,他们就顺着她给她这么做,这也是顺。孙子在城里面买了栋房子,也挺有成就的,老人家想去看看,看看孙子现在住的情况,看一看她心里也比较安。这个老人不习惯坐车,会晕车,他的儿子五、六十岁,怎么办?用板车推着自己八十几岁的老母亲,就这样走了将近六个小时的路程,就这样推着老母亲进城去看孙子。早上一大早就推出去,然后在孩子家住了一晚,隔天一大早又把母亲推回来,那种顺的精神真是让人家很感动。
我有个长辈她对婆婆也很孝顺,她的婆婆也很节俭,所以她假如买新鞋送给婆婆,可能婆婆会不接受。她就想好了,新鞋刚买来说实在穿起来都比较紧,你买个新鞋送老人,她有压力。所以她都看好这双鞋子很适合婆婆,然后她就自己穿在脚上,把它穿一个礼拜左右,穿得松了,老人穿了就很舒服。她就穿起来在婆婆面前多绕几圈,绕到婆婆说你这个鞋子很漂亮。说这个我都穿过了,婆婆你试看看,婆婆一试很合脚,马上说婆婆你穿特别好看,就送给你了。婆婆就比较能接受,好好好。不只鞋子是这样,衣服也是这样,都自己先穿一阵子,然后穿给婆婆看,婆婆生欢喜了,就赶快脱起来给婆婆穿。那么细腻的去奉养自己的父母,以至于自己的公公婆婆,孩子看到眼里都会非常的感动。所以孝顺、孝顺,这是门学问,一定要能感同身受父母的心境,我们这个孝才能做得圆满。
就有个服刑人员,他出狱了,出狱前警官就问他,你出去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他马上说我先到城里去打工,赚些钱买些礼物,我再回去看父母。这个警官就跟他说,你这样不对,你是站在你自己思考,你有没有想到你在狱中的时候,你关的是有形的牢狱,你父母关的是无形的牢狱,每天在家里期盼你早点出狱。所以你应该是先回去,跟父母讲我已经出来了,回去给父母洗洗脚,回去把你在狱中学到《弟子规》跟父母讲一讲。父母想我的孩子真的懂事了,他非常安心,你再去好好的赚钱行孝。这都是要从父母的心当中去考虑事情。
当然我们也知道《弟子规》说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对父母很好、很尽心,结果兄弟不和乐,这还是不孝。因为父母最欢喜见到的,就是我们兄弟姊妹很团结,甚至于是下一代都很团结,这是最欣慰的事情。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