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食物对心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3-15 11:32:25作者:大悲心
食物对心智的影响



—— 第六届(1997年)欧洲素食大会上的演讲

Sarya Pranakrnananda Avadhuta

我叫Prana Krishna Nanda,大家可以称呼我Dada,Dada(印度文)是兄弟的意思。很高兴今天见到这么多的素食者齐集一堂,为让更多人加入素食的行列而努力。希望大家非常成功,而且创造一个素食的世界。

我吃素有30年了。我不吃肉,不吃鱼,也不吃蛋、大蒜、洋葱或蘑菇。我教瑜伽静坐,一种达到静虑的状态。这种状态,梵文上称为脉轮(charkas)。今天我想谈的主题是饮食对心智的影响,我画一张图来讲瑜伽对心智的认识。根据瑜伽的理论,脊髓是我们神经系统的保护者。请注意,瑜伽所说的“神经”,与我们医学上所指的意思不尽相同。

脊髓中有三条主要的脉络,一条从我们的脑部下达到脊髓的底部,另外两条像藤一样延着髓环绕着中间这条主脉。这几条脉络相交的地方,就是各个轮脉的轮心,因此轮脉主要是由神经组成。

组成轮脉的第二个成份是腺体。根据静坐的原理,人体有50个腺体。每个轮脉中有许多心理方面的习性主导我们的贪婪、饥饿、口渴、帮助别人的善心、慈悲、固执与残忍等行为特性。

因此人类心智上的所有可能特性都可以在脊髓、神经系统和腺体中找到。它们的作用过程是,腺体先产生不同种类的荷尔蒙,荷尔蒙进入血液之后,会激发不同的心理习性。当这些习性被重复不断的激发之后,他们就成为我们个性的一部分。因此,假如你吃某种特定类型动物的肉,那么你就会有那种动物类型的个性。只要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我们即能知道我们是吃了那些刺激那些特殊个性的食物了。

猪是非常友善的动物,在亚洲通常被当成顾家的狗对待。虽然它是一只非常有趣的动物,但它也有缺点:就是不断地吃、吃、吃。我知道有些人的行为就像这样,他们都是猪肉的爱好者。羊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牠们喜欢用头撞在一起。许多人像牠们一样,做同样的事情,原因是吃了羊的肉而发展出这样的习性来。

大鱼有吃小鱼的习性。在这个资本主义当道的时代,社会经济状况完全像鱼一样,大鱼吃小鱼。

结论是,我们的人格特性在某个程度上与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

然而,人不只是一种有机生命,我们有思想,有灵魂。我们必须发掘出这些出来,静坐是引领我们朝向这条发掘的道路。瑜伽的目标是要达到静虑,瑜伽的修行者则是练习将我们所有的能量导引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瑜伽认为能量有三种特质。第一是悦性,第二是变性(mutable),第三是中间状态。三种力量在我们的意识中并行的进行着。人体最底下的两个轮脉是由堕性的能量所支配,最上面的两个轮脉则是由悦性的能量所支配。当我们分析周遭世界时,我们会想知道,我们需要激发什么类型的能量,来激发我们的意识。

明显的,如果我们想与静虑的状态接近,我们必须远离堕性的能量,并且与悦性的能量接近。这说明为什么瑜伽的修行者不吃肉、鱼、蛋、大蒜、洋葱的原因了:所有这些食物都会刺激堕性的精神能量。咖啡、茶、可可与调味品会刺激变性的心智。其它的食物则会刺激悦性的心智。

因此我们透过静坐达到静虑的状态时,去看植物、动物、矿物与其它元素对我们达到这种状态的影响,因为我们需要从这些东西中获取各种的协助。如果某种食物会剥夺我们达到这种经验的机会,我们就不认为这种食物是重要的,所以我们要除掉有问题的食物。

人的身体有消化或净化的功能。被消化过后的食物需要28天的时间才能被净化。它的最终产品是淋巴液,一种被腺体做为制造荷尔蒙的原料。非素的食物因为缺乏叶绿素,所以只能产生少量的淋巴;素食的食物则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产生出来的淋巴液接着转换成腺体中的荷尔蒙,叶绿素是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催化剂。

这说明为什么瑜伽修行者与静坐修行者选择含有高叶绿素的食物了,目的是为了让悦性的腺体、头脑、脉络神经系统、皮肤等等获得更多的能量。素食的两种饮食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我们所吃的悦性食物,第二是淋巴液需要叶绿素的协助。对瑜伽修行者而言,食物的意义并非只在与其本身,而是一个用来激发我们意识中比较微妙的层次,进而让我们直接经验神性、灵性、醒觉、神(或任何你认为适合使用的名称)的一面。人的心智有解答所有问题的的潜能;只是需要给予些许的专注。这种专注的观念即是静坐,一种自觉的形式。因此我们视素食是达到自觉的方法。

问:请问你对牛只生产牛奶的看法为何?

答:这是有关资本家的道德问题。在现代,牛奶的生产,不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幸福,或是为了母牛或小牛,而为了赚钱。资本家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为了赚钱就愈贪婪,而当人变得贪婪之后,就没有道德观念了。对资本家讲道德是徒劳无效的。如果你想改变社会,那么你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手段,不仅要讨论母牛或小牛的问题,更需做某些实质的事情来改变资本家的道德观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