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猘狗经全文

发布时间:2019-05-30 17:59:24作者:大悲咒功德网

持心梵天所问经全文 第三卷

持心梵天所问经 第三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论寂品第八

尔时持心梵天。谓普行菩萨曰。族姓子。仁者以何行为行。答曰。其所行者一切有为悉无所有。而随众生所著行者。又问。一切众生所有为着行者。何谓为众生行。答曰。从诸如来之所行也。又问。计诸如来为何所行而以为行。答曰一切永空而以为行。又问。一切愚痴凡夫诸所行者。又诸如来之所行者亦如是乎。设如斯者何谓如来之境界耶。答曰。仁欲使空有别异乎。报曰不也。答曰。云何世尊不云诸法空乎。报曰如是。答曰。以是之故一切诸法无有差别。又此所行。而无有相。梵天当知。如来不处诸法为若干也。于是持心梵天问普首曰。所谓行者所行为何。答曰。行四梵行乃名为行。又问梵天。其四梵行而为行者不为游空。所在造行常修四梵。具足诸行乃为游空。假使梵天行在闲居。若处旷野而常具足于四梵行。此乃名曰行游于空。设令复处讲堂棚阁。紫金床座敷具重叠。而不遵修于四梵行。此则不曰游于空也。用不晓了行之所致。又问。以何等行为慧见行。答曰。假使行者空不见身也。又问。其不见我为睹慧乎。答曰。如是梵天。其不见我则睹慧矣。犹如梵天有聪明王。若圣达帝其臣吏者则有智慧。而为帝王之所敬重。如是如是。其不见我乃睹净慧。又问。谁不见我。答曰。无吾我法。斯等之畴则为具足所有身也。如是一类名曰见我。又问。如今所说吾观其谊。不见我者则为见佛。所以者何。吾我自然佛亦自然。溥首。如来所见何等。答曰。离吾我见。所以者何。其不见我则为见法。其见法者即为见佛。又问溥首。无我因缘若成就者则致平等。答曰。梵天假使成就诸有形事。宁可谓之致平等乎。又问。云何溥首。为何所获得致平等而成就耶。答曰。无所蠲除亦不造证。其奉此者获致平等。又问。其慧眼何所睹乎。答曰梵天。其慧眼者不有所见。其慧眼者不见有为及与无为。所以者何。想念有为其无想念则为慧眼。光曜达者则已超度所有眼迹。以是之故为无所见。又问溥首。因缘吾我成就平等。比丘由是不获果耶。答曰梵天。宁可使令无平等者得果证乎。不为等疗正使遵修不得果证。离于想念乃睹获矣。设处憍慢非平等疗。若有憍慢若不憍慢不得约时。又问溥首。以何等法而为约时而云约时。答曰。其法不生亦不今生亦无当生。是则诸法之约时也。吾说约时则谓此矣。又问溥首。如是生者为何约时。答曰。如是约时其不生者是谓为生。超度一切诸行所见。斯则名曰为平等也。又问。其平等者为何谓耶。答曰。平等吾我及与灭度而不为二。是则名曰为平等也。其平等者无所猗据。是谓平等。所演平均。是谓平等。无利与不利谊与不谊。是谓平等。蠲除一切所可思念。是谓平等。于时世尊赞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说斯言实如所云。说是语时。七千比丘漏尽意解。二万二千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一万比丘离于爱欲。二百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菩萨得不起法忍

于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溥首童真为作佛事。溥首寻时答梵天曰。佛无兴出何所为法。若不作法有所处乎。又问溥首。世尊不为化无量人至灭度耶。仁者不为不可称计众生之类造利谊乎。答曰梵天。无有人类反欲令有乎。报曰不也。答曰。梵天卿反欲令人物之品成就人乎。报曰不也。答曰。梵天卿复欲令如来无碍。若无所有令兴发乎。报曰不也。答曰。何所人类。如来所济令得灭度。报曰溥首。其法不生。向者所说如兹计之。无有生死亦无灭度亦无所获。答曰。如是梵天。如来至真不得生死亦不灭度。又复梵天。世尊所化解脱声闻。计于彼等亦无生死。亦无灭度则为灭度。所谓梵天。为灭度者方俗言耳。假托名号。所谓生死亦习俗言。而无终始周旋者也。亦无灭度。报曰溥首。谁当肯信此言者乎。答曰。其于诸法无所著者也。又问溥首。其有所猗为何着乎。答曰梵天。其有所猗为着虚妄。假使梵天。彼诚谛者则无其慢于此亦不有所乐也。何况当复猗着空乎。是故见诚谛者则无所著。已无所著则无生死。已无生死不离生死。已不离生死。斯乃名曰为灭度矣。又问溥首。其灭度者为何志求于灭度乎。答曰梵天。其灭度者名转相因。为诸识行其慧之行。诸行澹泊不有所由则无所处。其无所处斯乃名曰为灭度矣。无处行者则曰永灭。斯为道约时也。无有生者。是乃名曰为四谛也。于是普行菩萨。问溥首曰。今所说者悉诚谛言也。答曰。族姓子。一切所言皆为诚谛。又问溥首。其所言者。虚妄响像亦诚谛乎。答曰。实为诚谛。所以者何。其所言者皆无处所而无所立。已得自在名曰诚谛。斯一切言悉为诚谛。其诸天人如来至真亦说言教。计斯诸言亦无若干亦无有异。所以者何。一切所说皆如来辞。一切如来亦无所行亦无进退。其有言辞若复演教。皆亦如是言教为教。以是之故一切所言。平等文字以等文字。则能一等于文字矣。已能等一切文字者。则得自在便能平等。一切言辞普行平等。又问溥首。如来至真岂不分别。贤圣言辞无贤圣辞。答曰。仁者欲令诸贤圣众为文字教乎。复又欲令无有文字贤圣教乎。报曰如是。溥首答曰。其贤圣文字。无贤圣文字。有想念乎。报曰不也。答曰。是故文字无有想念。假使弃舍一切想念。斯曰贤圣。无有言辞。其贤圣者不以文字有所说也。无有人想亦无法想。犹如伎乐及与大鼓节奏之鼓。因缘有声亦无想念。贤圣亦然。现有所说而有言辞亦无所著。又问溥首。如来言曰。设聚会者当兴二事。若讲论法若如贤圣而嘿寂然。于彼溥首。何谓论法。何谓圣寂。答曰。设不诤于佛。不反经法。不乱圣众。斯乃名曰为讲法矣。若思法者。其志佛者离于色欲。所谓法者无为无形。所谓圣众贤圣寂然也。复次族姓子。其四意止遵修精勤。分别解者斯为论法。心无所念于一切法。斯则名曰贤圣寂然。族姓子。其有精勤分别解说于四意断。斯谓论法。所论于法于平等者。不为平等亦不造取。则名圣寂。若有遵修讲四神足。斯为论法。设复无身无言无心。则名圣寂遵修解说。五根五力则为论法。又若无声不信于法。则无贤圣择取诸法。专精一意而自建立。等成本解脱。于诸法而悉信之。一切所说而悉决了行于智慧。是则名曰贤圣解脱。遵贤圣脱于七觉意。则谓论法等。察于色欲不举不下。得此行者则名圣寂。遵修精勤解八圣道。是则名曰为论法矣。已见种姓之所生处。譬如浮筏。不着于法。不着非法。则名圣寂。族姓子。知其有解了三十七品法之所归。斯则名曰为讲论法。假使于此以法证身则不离身。睹于法者则不离法。其有见者而无本见。若不见二则不睹二。如其所见现在智慧之所见者则不有见。其不见者乃名圣寂。又族姓子。其分别说不我同像。不他同像不法同像。斯则论法。设不得法离于一切文字之教音声言说。弃除憍慢兴发澹泊。其心寂然究竟于行。斯则名曰贤圣寂然。又族姓子。若他众生及余异人。各各睹见斯诸人根为分别说。假使定意若心乱者。斯诸贤圣为寂然也。有所建立而无愦乱

于是普行菩萨问溥首曰。如今仁者有所论说。吾观谊归一切声闻及与缘觉。无有法说无贤圣寂。所以者何。不能晓了众生根本不究平等。又复溥首。谁当说彼有平等意。谁为顺法住贤圣寂耶。当谓如来为平等也。诸佛世尊乃能晓了。众生根本而常专定。于时世尊告溥首曰。实如普行族姓子之所说也。诸佛世尊乃能了耳。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世尊曰。我亲面从世尊启受。告诸比丘。若聚会坐当兴二事。一讲论经典。二遵贤圣寂。设声闻众不奉行者。何因如来为诸声闻说斯法言。当分别说讲论经典。若不尔者贤圣寂然。世尊告曰。于须菩提意云何。诸声闻众以无所问能有讲论。贤圣寂然而为行乎。答曰不也。天中之天。故须菩提当造斯观。一切声闻及与缘觉。无有法说贤圣寂然。于是溥首谓贤者须菩提。耆旧。岂知如来所见众生根本。于此所造八万四千行分别说者。宁讽诵乎。耆年于彼以何智慧而观解脱。答曰不及。报曰。卿便定意有三昧。名观众生心。住此定者便能观察见众生心。己心他心而不挂阂。答曰不及。溥首又曰。唯须菩提。如来有言八万四千行。因其所行而分别说。了于医药三昧正受而不动摇。普知一切众生之心。是故须菩提当造斯观。此非声闻缘觉地之所能及。唯须菩提。有淫行人缘以空事而得解脱。如来悉知。若不因空。或复有人而怀怒行睹见瑕疵。因其嗔恚而得解脱。不以慈心。如来悉知。或复有人而怀痴行。因以讲说而得解脱。不以说法。如来悉知。或复有人怀等分行不缘空行。亦不以观而得解脱。不以慈心。亦不嗔恨而得度世。不以劝赞不以说法而得解脱。又复如来。因随说法应其行根。缘厥形类而得解脱。如来悉知。是故须菩提当造斯观。如来禅定讲说尊法。名贤圣寂。于时须菩提谓溥首曰。缘觉以是不任讲法无贤圣寂。唯有菩萨具足斯法。乃能讲说及贤圣寂。答曰。如来明其所知靡不通达。世尊告须菩提。有三昧名入一切音。整其乱心。菩萨以此三昧正受定行。普具众德等备诸行。于是溥首菩萨问普行菩萨曰。族姓子。说八万四千行八万四千诸品藏者。是则名曰讲说经法。晓一切想至灭寂定。此乃名曰贤圣寂然。又族姓子。佛以一劫复过一劫。分别决此所说法义。斯乃名曰贤圣寂然。彼时世尊告普行曰。族姓子。乃去往昔过无数劫。不可计会无有限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名曰普光如来至真。兴出于世。劫曰名闻。世界名爱见。普光如来爱见世界。丰熟安隐米谷平贱。无患快乐天人繁炽。其佛世界以一切宝合成为地。以众香树而熏香。柔软细好譬如妙衣。等以众宝莲华庄严。爱见世界。有四百亿四域天下。一一四域三百三十六万里。一一城郭纵广四十万里。皆以珍宝自然庄严。一一大城有二十郡。而为部党及诸县邑。一一大城所有国主。典领无量百千居民。又彼人民敢目所睹。但见好憙可意所敬。一切众民悉得念佛三昧之定。以故彼佛世界名爱见。设诸菩萨诣异佛国土。则不以乐于他世界。若普光如来说三乘教。为诸声闻讲说经法。广复加意而解释谊。则兴二行宣畅说法圣澹泊行。东方世界有二菩萨。止在医王如来佛土。一名欲尽。二名持意。诣普光如来所稽首于地。右绕三匝叉手而住。彼佛世界。名清净普说三昧。以一事故界名清净。假使菩萨逮得斯定。则舍一切众想尘劳。便得佛法光明。以故世界名曰清净。过去诸法皆悉清净。当来诸法亦悉清净。现在诸法亦皆清净。此名二清净。所以名清净者。谓真清净。真清净者亦无所生亦无清净。其清净者本源清净。故名本清净。其本清净则一切法。何所法者而本清净空则本净。便皆远离一切诸法。悉为虚妄无想本净。又一切法则以蠲除诸所思想。邪念之事悉为消灭。其无愿者则为本净。一切诸法为不应行。为无所愿堪任究竟。以离自然能为本净。斯则名曰本净明显本净光耀。如生死净泥洹本净亦复如是。如泥洹净一切诸法本净亦然。斯则名曰为本净也。心之显明犹族姓子。虚空无处无所志愿。设姓能一疗治尘劳。心之本净无有处所无所志求。则能蠲去尘劳之欲。斯族姓子。心本清净心为显明。犹如虚空云雾烟尘不害虚空。亦无所坏亦无所照。虚空本净无能污者亦无尘劳。是究竟说永无所污故曰虚空。假使思惟顺如应者。凡夫愚戆言发尘劳。心之本净无能污处以无能污。是故名曰本末清净。设不染污故曰本净。是故解脱为解脱也。斯族姓子。清净世界而普等入。彼时世尊为诸菩萨。而分别说闻斯三昧。心则趣法光明之耀。于时尽意菩萨白普光如来。我身曾闻天中之天。又斯普入当何方便而修行乎。普光佛告尽意菩萨。诸贤至此为族姓子。当行二行。何谓为二。分别说法贤圣寂然澹泊之行。又族姓子。彼之菩萨因从世尊闻。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即时而退。寻便至于别异游观。于化棚阁因而遵行。时有梵天名曰善光。与七万二千诸天梵俱。往诣菩萨稽首足下。适见此已即问菩萨。时族姓子辄有所说。普光如来而聚会耶。诸比丘坐亦说经言。当行二事。分别说法贤圣寂然而无所念。彼族姓子。何谓说法贤圣寂然

彼时菩萨谓善光梵天。梵天且听粗答所问。如来目观分别说耳度于无极。是族姓子乎。彼菩萨众以此二句。而为众会广说其义。时七万二千梵天。咸发无上正真道意。得不起法忍。善光菩萨得普明三昧。是族姓子。诸菩萨不可制止。无阂辩才兴发难问。谁讲说法。贤圣寂然而开演说。于七万六千岁。宣布二句而发遣之。不得一句之边崖。况复二句。于时如来住在虚空而发斯言。止族姓子。勿得言说兴于诤讼。闻其譬喻诸所言说。如呼声响所因得脱。便而顺从因响便入。其辩才者有所分别。无尽之行不可究竟。吾发意顷于一劫中若复过劫。若是问谊叹彼贤辩。不可究竟不得边崖。卿贤者等不能穷尽辩才之慧。又而复次寂静。佛言。寂然澹泊无有文字谊宜之事。又不以利养如供养利。是为谊宜又所救济心念识之。从如来闻有所解说。则时默然。故族姓子。菩萨一念之顷能叹讼说。百千劫数所演辩才。行此然后当造斯念。而有菩萨。名曰巍巍救护尽意。在于人间而说此语。普行梵天及二菩萨所入之地。省察往昔岂异人乎。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尔时尽意菩萨者今溥首是。持意菩萨今普行是。善光梵天今持心梵天是也

力行品第九

于是普行菩萨。白佛大圣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诸如来世尊道德高妙。乃能如是获大利义。因从精进而常勤力。其懈怠者虽百千佛奈之何耶。唯然世尊。其为道者当专精勤。溥首童真问普行曰。仁族姓子。岂能别知何所遵修。名于菩萨为精勤乎。答曰。假使菩萨遵修行者而有时节。无所思念不舍精勤。又问。何谓精勤而有时节亦无所念。答曰。假使行者不想诸法。则而时节为无所念。又问。何谓如时而无所念。答曰。设于诸法悉能奉行。睹见平等则为时节亦无所念。又问。岂可能令见等行乎。答曰不也。设见平等者。则便堕于六十二见。不为平等。持心梵天问溥首曰。其平等者不见诸法乃名平等。溥首答曰。何故梵天而不见乎。报曰。除于二事故不有见。无所见者乃为等见。又问。岂在梵宫为等见乎。报曰。何等为见。答曰。其所见者如色无本不造差别。如有所见也。痛痒行识而无有本等不差别。设使溥首。睹于五阴而无本者。则为示现于世间矣。为平等见也。又问。在于梵宫行何所行。答曰。尽于诸相则为是行。是为溥首世俗所行。又问。设使诸相灭世心相者。云何尽于心相行乎。答曰溥首。世间之相不为尽也。又问。何谓分别为诸相行。为世间行。答曰。其都尽者则无所尽。其有尽者而不可尽。又问梵天。如来至真岂不有云。其尽法者谓有为事。答曰。其尽法者未曾复尽。如来说曰。其尽法者谓有为事。又问梵天。何谓名曰为有为事。答曰。其尽法者名曰有为。又问梵天。有为之事为何所立。答曰。住于无为自然之处则为有为。又问。有为无为。斯诸法者有何差别。答曰。有为无为诸法之者。以方俗事言有差别。方俗说斯是为有为此为无为。其有为法及无为法。则无殊别法无有异。又问梵天。所言法者为何谓耶。答曰。所云法者无有差别。是谓为法。又问。何谓为言。答曰。有所嘱累有所讲说。是谓言说所以者何。一切言说平等相像。如来分别为平等也。有所说者不为差别。是故名曰为言说也。又复溥首。一切所言为无所言。斯则名曰无所逮得。为佛所言平等觉者。不有所获无所言行。又问。何谓平等觉佛所念行。答曰。不行于色不行诸相不行于法。又问。难获之相而有说法为念行乎。答曰不也。其有相者法则无本。无有真实而不差别。此为如来之所念行。其所行者为无所行。亦无有本亦无所说亦无所失。又问梵天。云何如来成平等觉。答曰溥首。如来晓了一切诸法悉为本净。自然无本逮平等觉。以故因号平等正觉

持心梵天所问经全文 第三卷

志大乘品第十

于是普行菩萨白世尊曰。何谓大圣名于菩萨志于大乘当何以观。世尊以颂答普行曰

若志求佛道未曾慕于色

如色道亦然斯为意慕道

色与道无异行者亦如兹

所愿无所坏则道第一慧

无坏义道义道者无利义

其修第一义乃为志求道

于阴求佛道众种及诸入

晓是为等觉与道无差别

如使不受法无上下中间

亦无所弃捐乃为志求道

若法若非法不想此二事

以不获两缘乃为志求道

有为则二事无为则无二

弃捐分别事乃为修道行

而超度凡夫住立于寂然

不得贤圣果世众祐无著

观于世间法处俗如莲华

遵修尊妙行乃为志求道

于世所在游于彼而造行

俗人所缚着明哲则解脱

不畏于生死菩萨志性强

无怯而坚固修行于佛道

设使晓了者分别于法性

于法与非法一切无所想

不释离诸法专修于佛道

未曾有堕落彼道无有想

诸法无有相譬之如虚空

无相不无相明者不念斯

于行勇方便善权度无极

则令他众生具足所志乐

常总持正法住立于平等

是则为正法在典无众念

诸佛虽兴出则为无所起

常住于正法斯能奉经典

一切法现在如法及非法

所说亦如斯则住于无本

遵修微妙道而不了魔事

于诸法亦然则不受道教

志愿于佛道而以建行慢

则无有慧教所说无所获

诸佛慧无量于法不着法

于彼无所猗斯道度彼岸

布施志于道心乐于施舍

降伏一切有不着于佛道

法不可得胜亦不可奉受

诸法亦如是不得心形像

致究竟解脱晓了一切法

彼修愍哀句则为无诸见

彼等计吾我则无有二事

不处于贡高不慕诸所有

一切行布施劝助于佛道

布施及道德不处计有二

禁戒无所行常立于正道

亦无有想念言吾立禁戒

无为无所生圣达了禁戒

以故戒清净解结如虚空

身如镜中像言如呼声响

了心若如幻不以戒念慢

斯则遵师教彼乐于寂然

灭除一切恶澹泊度无极

所谓禁戒者则无有二事

悉分别法性此戒则无漏

忍辱度无极堪任一切患

众生亦复然平等立众想

不猗于虚空诸法无所住

彼无有骂詈则亦无所有

设节节解身心不怀怒恨

其心无所住亦不处内外

自观立四众如能忍怨仇

终不为恶行忍辱犹若地

现在还致此乃名曰忍辱

斯一切众生不能令嗔恚

劝助乐大乘势强无所畏

其心意所行未曾有所著

因从始原际生死不可知

则以一人故誓被大力铠

其法未曾生岂能有坏乎

颠倒之处力不了于本际

诸种立天眼法性无思议

晓了如是者不起无所尽

众生不了斯诸法与非法

常精勤此义颠倒于放逸

诸佛不得入究竟无所有

无行常被铠观精进差特

选择一切法如幻若野马

彼获无坚恶犹如观虚空

思想于虚伪猗着无所益

以故说平等得至于灭度

以此精进义遵修无所坏

行所行离行精进最为上

道行为寂然遵修于空义

勿信于虚伪厥意畏生死

勇猛乐闲居明无常如圹

慧者娱乐禅神通度无极

如聚闲居然所住志平等

威仪无想念在在意常定

本净等于法寂然无诸漏

信乐于解脱于度常等定

斯均等怀来恒立于平等

不诤乱平等是故曰平均

不为心见惑道心一切普

开化于众生是故曰平等

常念于诸佛如来则法身

于色无所著是故曰平等

意念行经典若法与非法

其心靡所念是故曰平等

心念于圣众谓众则无为

离于数无数明达于禅定

普见诸佛土十方诸众生

于眼无有色不想行有二

或闻一切佛所可说经法

不以耳音声退转为二想

一切众生心一心悉知之

无人亦无意则无有众想

识念亿万姟犹江河沙劫

亦无有前后所知为若兹

游达亿千国现神足无限

于时明哲者身口心不乱

能分别经典辩才而独步

讲说亿千劫法性无所失

智慧度无极方便了五阴

遵修无所戏为人说经法

晓了因缘便弃捐所分别

其以尘劳故则了诸清净

因缘得解脱信无有诸见

如是晓众事诸法无形像

自睹见佛身观空悉能忍

觌终始灭度一切无所有

了智慧本净于世罔所念

以离窈冥众乃为修道行

斯乘为大乘佛慧无思议

抚照于众生劝此无上乘

计一切诸道斯乘为最尊

如是于彼乘佥了一切学

假使一切人靡能限此乘

吾等大乘者听省济群生

其建志大乘犹譬如虚空

未曾有贪淫于众生无著

虚空无边限无色不可见

大乘亦如兹无限无有漏

假使一切人志学于此乘

受使亦如斯是乘为殊特

设于百千劫所遵行乘者

叹德不能尽大乘之功祚

则弃捐无碍睿达得自在

假使此尊经有人执斯颂

终不堕恶趣然后得自由

在天上人间敬斯经亦然

吾当授其决悉使得佛道

若闻此经者最后不恐惧

斯等有正法则立于雅典

便为转法轮住此经如是

一切思惟之退转于生死

则近等正觉持是经如是

其执持斯经则巨勇猛力

降伏众魔兵大进无极慧

犹如锭光佛授决得法忍

其敬此经者吾亦当授决

诸佛无由生救世护吼导

若讲斯经者则为造佛事

佛说此颂时。分别音声行之所趣。十千天子则发无上正真道意二千菩萨得不起法忍。千比丘漏尽意解。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诸法眼生

持心梵天所问经全文 第三卷

行道品第十一

尔时溥首白世尊曰。今日吾省大圣所说分别厥义。其有志愿求佛道者。则为希慕于邪见矣。所以者何。唯然世尊。因获邪见逮佛道耳。欲有所得故发志愿。则为方便至于邪见。所以者何。天中之天。又见其道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道无所住以是之故不当志愿。譬如男子而取叚铁。烧着火中不欲愿火。不当手触。所以者何。烧人手故。火不自烧取者烧耳。其有志愿求佛道者。则为求火而自烧耳。唯然世尊。道无志求以度二事而无所趣。喻如男子志愿虚空吾欲游步行于空中。其人不能行于虚空。溥首又曰。无能成立于虚空者。其达道意如虚空者。道无所住则度于二。假使菩萨无有二想建立道意。设有菩萨兴为二想志求佛者。若念佛道念于终始。设念道者则念邪见。假使念道念灭度者。则非菩萨不为行道也。于是持心梵天问溥首曰。菩萨何行应道行乎。答曰梵天。若有菩萨行一切法。而于诸[簐-欠+几]悉无所行。是为菩萨钦崇道行超诸行性。斯谓梵天为菩萨者遵尚道行。又问溥首。何谓菩萨超诸行界奉修道行。答曰。离一切着及诸想行。亦复释置眼耳鼻口身意。如是行者则超行界。又问。设使超度为何谓也。答曰。平等于乘则为超度。等一切法乃为道耳。持心又问。道云何住行者方便。答曰。如彼道矣。又问。其道云何。答曰梵天。又其道者无去来今。是故菩萨净于三场住于佛道。设如过去若如当来复如现在。意罔所趣则无行念。如是住者则无所住普住一切。若此住者则得达至于诸通慧。又问。何名为诸通慧。答曰。悉达一切不以为智。是故名曰为诸通慧。又问。何谓为慧。答曰。所以谓慧无差别故。无异念故。又如众生所有亦如悉无差特。又问。何谓众生。答曰。其名本净众生澹泊。以是之故其名本净。众生如是等无差别。假使有念道有差别。众生不同则不顺道。设道如此众生亦然。以是之故无有差别。则不得归为差别也。又吾我等道亦平等道。以平等吾我亦等。犹斯之故故无殊别。所以者何。众生无我亦无有身。以故无差如身无异。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持心又问。如来所说至诚无虚。所以分别斯诸法矣。答曰。如来未曾分别说法。所以者何。如来不得于诸法也。况当分别。又问。如来岂不现法教乎。是则有为是则无为。斯为世事斯度世行。答曰。所趣云何。孰为于此分别身行为言教乎。报曰不也。溥首又问。所谓身者则便起身而灭尽乎。答曰不也。报曰。如是梵天。所可言曰法言教者。斯则为兴虚空言教。其无言教亦复如是。有诸法者所可言教。法无所起亦无所灭。无所言教为法言教。设使无法亦无言教。斯则无言。所以者何。如诸法教。其无言教亦复如是。是故名曰无所言教。如来所住则无所住。无所住者故曰无本

叹品第十二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梵忍积天。来在众会。则以天华供养散佛。致敬以讫而说斯言。若族姓子族姓女。假使得闻溥首童真。所说经法欢喜信者。则便降魔及外异学。所以者何。则离一切诸见之想。设令闻说此深妙法。不恐不怖亦不怀懅。则为诸佛之所建立。法流布处则为如来。游其土地闻此法者。则当察彼为转法轮。若于郡国丘聚县邑洲域大邦游步经行。睹此经典所流布者。终不为魔之所得便。亦不迷惑亦无所猗。于往古世悉造行已。若人耳闻斯经名者。以比丘句不求灭度。不用魔事当受斯经。唯然世尊斯经典者。若逮法明。吾等悉信不敢违失。如来溥首梵天之教。设若睹见彼法师者。吾等当观如见世尊。当从其人听受法典随侍法师。此族姓子。常为诸天之所拥护。假使有人得是经典书读诵持。无央数千诸天子。俱共行听受会中所说

咏德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赞大众会及释梵曰。善哉善哉。如尔所云。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若一得闻此经法者。斯之功德出彼福上。佛言。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正使江河沙等。满中七宝持用兴福。不如再闻是经法者。其功德本出于彼上。族姓子族姓女。设能得闻此经典者。若为利养若为荣色。若为财业若为眷属。为法之主生于天上。若在人间求望丰饶。若为邪术异学之法。若求音声博闻多识。又志自在为坚固慧慕得善友。若求神通三达之智。欲获一切善法功德。若以觉意安立众生令无苦患。若求无为。族姓子族姓女。当闻是经受持讽诵广为人说。吾未曾见有受是经至心奉行而无获者。今佛殷勤嘱累尔等。若有从人得闻是经。从师和上而听受者。佛不睹见一切世间及俗供养。有能奉敬报其恩者。所以者何。度世之法不以俗养而可毕了。其度世法俗间之供不可相比。则于世间而无所著。世俗之法不可净毕非劳冀法。非以世俗希侥供法而可毕了。一切报应而有反复。斯经典者无有异事。反复之报如所云法。度于驰骋而无所行。斯则为行。其有成就则为恭敬于法师矣。则为净毕一切报恩。若入郡国县邑。有所服习分卫之具多所福度。此等之类奉如来教。遵修如命则得超度。踰于众冥则竖幢幡。斯等勇猛而能战斗多所降伏。则为师子离诸恐怖。则为龙象自抑制心。则为神仙所言至诚。超越一切诸邪异学。以为良医疗一切痛。为不畏难说深妙法。斯等布施舍一切尘则奉净戒。寂然澹泊度于无极。以离吾我及所有身。为大精进至于无为。于无数劫患厌终始。乐于禅定具足一心。为大智慧而能分别一切章句。晓了示现诸慧之谊则为大德。无数百千福不可计。相自庄严慧不可极。便为覆盖日月之光为大势力。于十种力总持力要。斯等俦伦则为大云。阐法雷音注大法雨。则能灭除一切尘劳。先获第一无为灭度。则护生死慰除恐惧。则为锭明照耀众冥畏。忌魔网则为救济令得自归。则为一切众生之度则处佛树逮得法眼。而以得睹诸法无本。晓了空法建立大哀。住无极慈则得亲近。一切众生背卑劣乘向于。大乘。烧诸颠倒坏未平等。越度名字而举德号。则立道场降伏众魔。于诸魔界而得自在。则转法轮召诸贤者。佛设一劫复过一劫。咨嗟叹此正士之事。不能究竟得其边际。功祚巍巍嘉庆如是。唯有如来辩才具足。能歌叹此奉持法者◎

◎等行品第十四

尔时于彼众会之中。有一天子。名现不退转。白世尊曰。何谓奉法遵经典者。世尊告曰。天子欲知奉法遵经典者。能崇顺诸法。是则名曰奉遵。于法若能崇顺一切法者。此则名曰奉修于法。所以者何。其不崇顺于诸法者。则不造法亦无不造。有所作者为无所作。斯则名曰奉修于法。若不遵修诸善德本亦无不善。斯则名曰奉修于法。亦不有漏亦无不漏。亦无有罪亦无不罪。亦非世俗亦非度世。亦非有形亦不无形。亦非生死亦非灭度。亦无所行亦无不行。斯则名曰奉修于法。若能奉行一切诸法。斯则名曰奉修于法。无有法想而奉行法。斯则名曰奉修于法。其自说言。吾遵行法不为奉行。其奉法者而悉蠲除一切诸法。则为奉法。其于所行而无所行奉行于法。斯则名曰奉修于法。于时现不退转天子白世尊曰。假使大圣而于此中不行至诚。斯等之类不为遵奉不应顺法。所以者何。奉至诚者无有终没不住生路。何所奉行。住平等路乃为行耳。唯然大圣。奉行平等者则无邪法。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平等而无殊特。于是持心梵天问现不退转天子。尔为奉行于此行乎。答曰梵天。吾当奉行。假使世尊说三行者。便当奉行于二事矣。有所行者。若所行已则无所行。又复梵天。吾已奉行离诸二行犹若诸法。奉行诸法亦复如是。遵法亦如所修亦如斯。则名曰奉修法矣。又问天子。未曾得见此佛土乎。答曰。吾未曾见于斯佛土。又问。岂为不想斯佛土乎。无应不应。于所见者而无所见。答曰梵天。今者吾身亦不有想。亦无不想无应不应。吾以曾见亦未曾见。又问天子。天子所见为云何乎。答曰。吾未曾见诸贤圣士。一切凡夫愚戆之类。度诸恶趣亦复不度。如是梵天。其平等者则得度矣。名曰正见。睹未曾见。亦无有名。亦无所趣。眼不别识。耳鼻口身意。意不别识。亦复如是。其有所见如无本者。其如眼者吾我亦然。其无本者则无所见。斯平等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