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凤里庵
位于石狮北郊凤仪街与馆顶街交接处。始建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庵前雕有一对石狮子,供奉观音菩萨,取名“观音庵”。唐开元六年(718年),驿道(俗称“官路”)从观音庵前经过,为便于过往行人小憩,又在庵前建一石亭,称“观音亭”(也称“石狮亭”)。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洪武帝敕封“观音庵”为“凤里庵”。民国22年,石狮成为经商集镇,为扩建街道,拆除凤里庵前的石亭及部分建筑物。翌年,颜姝娘、郭阿英前往菲律宾等地募资修葺.又在庵前建造排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凤里庵庵堂被占用。庵里的文物、佛像、雕塑全部被毁,庵前的石狮子、莲花臼也被丢弃。1983年,凤里庵由村民重新整修,石狮子也被迎回原处。1987年,用镀锌铁板建造高大壮观的观音亭。几经广大善男信女及爱国侨胞、热心人士的大力捐资修葺,凤里庵面貌焕然一新。
本文链接:泉州市凤里庵简介_凤里庵开光_凤里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