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游榜头街往东走约十华里有一座山,叫象山,山上有座寺叫“出米岩”,是一处景观,关于这座寺为啥叫“出米岩”,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象山上的“出米岩”禅寺四周古木参天,花草繁茂,寺旁有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下有个圆圆的孔,就像如来佛的肚脐一样,石孔里每天都会流出白白的大米来,但每天流出来的米不多也不少,只够供该寺院里的和尚吃,如果有两个和尚,它就流出够两个人吃的米量;如果再来了和尚,共有二十人,它就流出够二十人吃的米量。这里的和尚就是靠着这岩石里流出来的米过日子
后来,有个和尚自个儿揣想:为什么岩孔里每天流出来的米总是定量的?不妨设法让它多流出一些米来。他想这可能是因出米的岩孔太小的缘故。于是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妙计。有一天,他带了一把铁棒,来到那块岩石旁,拼命地往岩孔里捅,他捅得满头大汗,米还是不多流出来。那个和尚生气极了,揩了揩额上的汗珠,又往岩洞里搅,可米还是照样不多流出来。那个和尚更焦急了,他休息了一会儿,拱了拱手,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又用铁棒往岩孔里撬呀撬,看看石块终有些动弹,他高兴极了,突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那块出米的石头翻倒了下来,正好压在那个和尚身上。
打那以后,那块叫“出米岩”的岩孔就再也流不出米来了。
后来,此寺重建,为告诫后僧不邪心,不贪婪,善修勤道,改原来的寺名为“出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