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青岩绝石窟简介_青岩绝石窟开光_青岩绝石窟历史

时间:2019-06-22 09:49:17    编辑:

 青岩绝石窟

  在淇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庙口乡贺家村西二公里的太行山东侧绝壁上,有一石洞,名青岩洞,亦称千佛洞。

  古碑赞曰:“佛洞者,青岩之胜迹也,迹之胜胜以险境,骚人墨士探幽寻胜多游玩焉。”这里正如古碑称赞得那样:峻岩参差,山势磅礴,清流环绕,气象万千。站在青岩绝远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汤汤淇水恰似一条玉带蜿蜒向东伸去,两岸绿柳倒垂,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对岸的青岩古寺在柳阴中时隐时现,雄伟的淇河大坝劈腰将淇河截断,构成一个人工湖泊,碧波粼粼,荡漾涟猗;尾尾淇鲫穿游水面,湍急的河水从堤坝上直泻而下,形成一道瀑布,浪花飞溅,如珠似玉,闪闪发光,真是妙趣横生,逗人情趣。

  洞窟凿于绝壁挺拔的胸部,近于方形,穹窿顶进深3.68米,面阔3.4米,高2.87米,后壁正中央雕一佛像,高1.1米右手平起胸前,手指向上,手心向外,左手下垂屈指于膝盖,结跏趺坐须弥座上,头顶有圆髻,火焰背光,面目清瘦,含笑、长颈、削肩,身着通肩大衣,衣纹折迭规整,垂之座前。在洞的四壁上雕有许多小佛龛,每龛内雕一跏趺从佛像,高0.14米,洞内现存造像630余尊,大小佛像均着黑红、浅兰、浅绿等色。虽年代久远,但仍可看出五彩缤纷的列佛造像安详于窟中。造像着色,是该窟一大特色,在石窟造像中尤为罕见。从造像的风格看,此窟造像应为北魏后期作品。窟内有石供桌,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造。

  该石窟于1986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趣横生的青岩绝石窟

  石同勋 耿青岩

  淇县西北二十公里的淇河之畔,巍巍太行山东则,有一个悬崖千仞的峭壁--青岩绝。

  这里峻岩参差,山势磅礴,清流环绕,气象万千。站在青岩绝远眺,视野大旷。荡荡淇水恰似一条玉带蜿蜒向东伸去,两岸绿柳倒垂,郁郁葱葱,随风摇拽。对岸的青岩古寺在柳阴中时隐时现。雄伟的淇河大霸劈腰将淇河截断,构成一个人工湖泊,碧波粼粼,荡漾连漪;尾尾淇鲫穿游水面,对对水鸟翱翔碧空。湍急的河水从堤霸上直泻而下,形成—道瀑布,浪花—飞溅,如珠似玉、闪闪发光,真是妙趣横生,逗人情趣。久负盛名的青岩绝石窟就在这里。

  从淇河南岸沿屹岖小道拾级而上;叮达青岩绝石窟。—进山门,豁然开郎,眼前展现出—狭长地段。岩层耸翠,—飞阁流丹,幽雅灵秀。东侧是千仞悬崖。俯瞰河底, 使人目眩;举日仰视,山岩突出于外,宛如广厦的飞檐。飞檐下,南北并列着大小五座庙宇内有庙铭石碑数通。其间还有两个石窟。南面的一个就是负有盛名的青岩绝石窟。石窟的南侧有两个扑洞。传说此井与淇河相通,丢进井中东西,可从淇河中浮出。

  青岩绝石窟创建于宋代初年。石窟小现存造象六百三十余尊,并用黑、红、浅蓝、淡绿诸色彩绘,是我国少见的石刻造象。

  石窟平面近于方形。面阔3.4米,进深3.68米、高2.87米穹窿顶。后壁正中雕—佛象,身高1.1米,右手平起胸前,手指向下,掌心向外,左手下垂屈指于膝盖,似为说情状。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头顶扎园髻。面日清瘦,含笑、削肩,身着通肩大衣。衣纹折迭整齐垂于座前。洞窟四壁雕有许多小佛龛,每龛内各雕结跏趺佛象一躯,高0.14米,雕工精细,神态各异。

  青岩绝石窟创建以来,历代皆有修复。现存有嘉庆四年重修碑记。石刻造象保存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链接:鹤壁青岩绝石窟简介_青岩绝石窟开光_青岩绝石窟历史

上一篇:鹤壁五岩寺石窟简介_五岩寺石窟开光_五岩寺石窟历史

下一篇:鹤壁前嘴石窟简介_前嘴石窟开光_前嘴石窟历史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