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龙光寺
龙光寺位于龙沙岗,始建于晋代,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距今约400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东湖区普查人员在老城区一居民区里发现了龙光寺遗址。昨天,本报记者与东湖区文化馆闵思龙副馆长前往探访,更发现了八面佛柱等文物,其价值有待进一步考证。
吐舌石狮挺顽皮
在南昌老城区北面一居民区内,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小巷子里,有一尊风格独特的石狮子。记者看到,与现今很多单位大门口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不同,这尊石狮子头大眼长、齿齐而利、修脊细腰、脚采石球,而最有特色的是它歪着头、吐舌头,摇头晃脑的样子憨态可掬。*
“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但不知道是出自哪朝哪代。”居民周大妈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有四座这样的石狮子,其中有三座在周边房屋改造的时候,都埋进了地下,就剩这一座摆在小巷边,与居民相伴了几十年。”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有关资料发现,这种吐舌石狮可能是南朝时期的造型。在佛教昌盛的南朝,印度风格的狮形象曾一度风行,其代表作正是吐舌石狮。后来,人们按照华夏的传统观念加工改造,认为舌是“灵根”,宜藏忌露。到唐代,吐舌的狮相已经罕见,常见的造型一般是张口露齿。
八面佛柱可能是镇寺之宝
记者在采访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根石柱,柱身八面,字迹清晰,每面分别竖刻有“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如来”等字,并刻有莲花等图案。记者询问了周围好几户居民,他们都表示不知道这石柱是何物。一名居民说,这一片原来是一座寺庙,名为龙光寺。后来这座寺庙逐渐变成了住宅,平时居民也没留意到这根石柱。
随后,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这根八面石柱有可能是佛柱,据说是由佛教经幢建筑衍变而来,一般立于寺庙内,以镇邪驱魔。据传在古代,人们相信佛柱有除一切罪孽魔障的法力。
附近居民还告诉记者,小区内有不少刻有文字的石碑,不过大都埋入地下。记者在一家住户门前的石阶上,还能看到一些带文字的石碑,上面有“亭”、“西”等字眼。居民说,当时还有一块刻有“龙光寺”的石碑,后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正在考证古物历史价值
“现在很难看出原来寺庙的样子了,但青砖老墙还在。”在居民的引导下,记者走进一条窄巷,巷子不到一米半宽。东湖区文化馆闵思龙副馆长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寺庙的厢房。
在一处民宅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一处门栓的石墩,上面有一个“U”型的槽口。闵思龙告诉记者,原来槽口上面应该还有铜环,横柱穿在铜环上,就可以顶住大门。
闵思龙告诉记者,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这处遗址后,他查询了不少资料,证实是龙光寺遗址。他介绍,龙光寺始建于晋代。到了明朝,龙光寺已经残旧失修。万历年间,龙光寺重修,建公馆于寺左。之后,许多诗人在此结“龙光寺社”,参与的人中光明朝王室后人就有十余人。
闵思龙称,至于发现的八面佛柱、吐舌石狮有无文物价值,有关人员将继续考证这寺庙的历史价值。如果证实价值丰厚,将对其进行保护。
本文链接:南昌市龙光寺简介_龙光寺开光_龙光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