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北部的仓杰山腰,金黄色的仓杰山在阳光的辉映下,将藏族寺院衬托得金壁辉煌,蔚为壮观。茶卡寺亦称“仓杰寺”,得名于寺旁古代的仓杰烽火台,藏语称“茶卡具善洲”。
16世纪70年代,茶卡地区广大牧民群众屡受土匪掠夺,生活十分困难,生命安全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根据广大牧民群众的要求,扎萨克一等台吉巴勒珠尔罗桑丹贝尖参等到香日德班禅大师行辕处请求极依,行辕堪布亲自到茶卡地区了解情况后,对罗桑丹贝尖参等交代了3项任务:即创建寺院,祭敖包和举办供祭大悲观音法会。罗桑丹贝尖参以及广大牧民群众遵照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的要求,于嘉庆十四年(1780)建成了茶卡第一座寺院(古址在今茶卡镇旧银行院内)。当时寺院规模很小,仅土木结构的平顶式经堂3间,随后盖起活佛院和僧舍3间。嘉庆四十五年(1809),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命名茶卡寺为噶丹更排林(具喜普兴洲),决定罗桑丹贝尖参为茶卡寺赤巴,封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后来历辈转世。
清光绪十七年(1891),该寺因年久失修和住寺阿卡增多,第二世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却吉尼玛搬迁了茶卡寺(寺址在今茶卡镇商店院内),新建土木结构的平顶式经堂5间,阿卡僧舍25间,民国6年(1918)扩建经堂为15根柱子、共8间的二层楼房的平顶式经堂1座,阿卡僧舍35间。民国24年(1935),因该地成为交通要道以及马步芳霸占茶卡盐湖,干扰了信教群众的信教活动和寺院的正常秩序,因此第三世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更登丹贝尼玛和扎萨克一等台吉索南木僧格拉布坦等人商量决定把寺院搬迁到泉吉,后陆续扩建,共有房121间。其中二层楼房的平顶式经堂一座12间,寺主活佛住房11间,伙房3间,嘛呢房1间,僧房95间,王爷府邸7间,(其中3间是纯木结构的房屋)。牲畜有300余(头)只,草场东至泉吉河,西至其美格和柯柯示秀山峰,约有5万亩。1958年茶卡寺遭毁坏,1986年8月15日重新恢复,恢复后有21根柱子共12间的二层楼房的平顶式经堂1座。拉让(活佛住宅)3间,伙房3间,牲畜有200余(头)只,草场约10000亩。
茶卡寺原有大悲观音卷轴画像、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般苦十万颂》、《般若八千颂》以及马头明王、吉祥天母依怙(大黑天)、阎罗王等塑像、第九世班排却吉尼玛所赐大悲观音馏金铜像等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