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寺位於陕西省周至县城南约17公里的黑水峪口。原为隋朝倦游宫遗址。倦游宫最早为隋仁皇元年(" />
倦游寺位於陕西省周至县城南约17公里的黑水峪口。原为隋朝倦游宫遗址。倦游宫最早为隋仁皇元年(601年)始建,隋文帝杨坚来此避暑。唐朝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改为三座寺院。一寺废弛无存,现留二寺,分隔在黑水南北两岸。
南岸的为倦游寺一般通称为“南寺”,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曾改为“普缘禅寺”。清朝重修,现存正殿五间,内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雕塑均极精巧。殿前後有大小不同古塔四座最大的为法王塔,砖砌方形,上小下大,形如锥立,高约27米,底边宽约8米,塔七层,层间有出檐门拱。塔建於何时,无文考查,但就形制看似是唐朝建筑。塔西南角有一块黑色痕迹,人们传为灯烟所熏,时暗时亮,称为倦游寺十景之一“宝塔放光”。
黑水北岸的为中兴寺,一般通称为北寺有殿字二十馀间。正殿东南面大房三间,传为宋朝苏东坡读书处,门前有清朝道光年间书写的“苏公藏书处”匾额。寺东有“玉女洞”,洞内飞泉,名“玉女泉”,俗称“玉女垂帘”,传说是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地方。苏东坡留题〈玉女洞〉诗中有“洞里吹萧子,终年守独幽。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之句。泉水甘冽,苏东坡签书凤翔俯判官厅公事时,常差人远来取水,用竹书签,剖分为二 一存寺内,一归自藏,备作往来之信,戏为“调水符”再东边的芒谷,有一石洞残迹,为汉朝马融读书处,人们呼为“马融石室”,为信游寺十景之一。
南、北寺之间有潭名“黑水潭”,也叫“倦游潭”,又号“五龙潭”,宽约二丈馀,水色黝黑,深不可涉,唐人岑叁有“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之诗句。潭上石坚峭绝,形似龙潭虎穴誉为倦游寺十景之一。此外,这里的胜景还有“斜阳晓照”、“狮山象岭”、“西山登雾”、“九峰叠翠”、“倦桥古渡”、“猫阪警步”等。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在此写出了不朽诗篇《长恨歌》。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地势险阻。因此,历史上不少农民起义军曾把这里作为根据地,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如唐未农民起义军黄巢,扎营於此,打败朱玫的八万人马;明未农民后义军著名领袖高迎祥屯兵这里,多次击溃孙傅庭、洪承畴的圉攻;清未,农民起义军将领曹沛时据守这里、挫败了张得禄地主武装的进攻。
倦游寺在历史上曾重修过五次,其中有唐宣宗、明桑加巴、清乾隆时,最後一次大规模修整是1992年。该寺着名祖师有童真和尚。寺内还有各类碑记一百多块。
本文链接:西安市倦游寺简介_倦游寺开光_倦游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