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窑寺
石窑寺在隆德县城西三里山坳处。山一脉直通陇山。窟大约凿于南北朝时,县志载创自宋绍兴年间。一面绝岩,中间凿三窟:一是大雄殿,一是无量殿,一是大士殿。左右两小窟,一文昌宫,一子孙宫,两小窟当为明朝后期所凿,该寺有佛道合一倾向。殿居中镌刻“磨日宕霄”四字。山岩呈红色,岩阶三十六级,从北登窟七十二级,共一百另八,现无存,仅遗痕而已。
相传广成子先在石窑寺修炼,每日静坐看红日东起,慢慢与山顶相磨。一天忽听洞后有风火声,回头见洞开一穴,循穴遂至崆峒。广成子临走时以掌断山,斩断仙脉,并题字壁上:“此处吾修行,他人休打禅,若要成正果,拜师崆峒山。”故俗言:“先有石窑寺,后有崆峒山。”
宋吴琳、吴挺战德顺军,曾在此避暑,明嘉靖探花吴咣为寻祖迹,曾亲临石窑寺,题诗壁上曰:“岩腰小磴通幽阿,列祖解甲将剑磨,劈面山横天一线,热泪倾作雨滂沱。”隆邑乘(县志)载八景之一“石窑磨日”诗作“岩腰小磴通幽阿,谁凿石窟竟不磨,劈面山横天一线,岩临红日擦头过”。是乎有因。清乾隆时修葺,立有碑石铭记。
清末,大士殿曾祀一老妪,手持苦菜,如观音跌坐。相传乾隆五十五年十月,河南鹿邑白莲教首刘松及其弟子刘子协、宋之清充发隆德,路远跋涉,得痨咳嗽,口渴难忍而又无处觅饮。时一老妪淘洗苦苦菜,以污水赐之,饮后顿觉神清气爽,疑观音幻化赐药,遂塑像以供。刘松等在隆德继续传教,后刘松子刘四儿被陕甘总督额勒登保捕获时,犹手执苦苦祈观音救难。
石窑寺石窟
宋,固原市隆德县何家山。始凿于宋大中祥符年间,旧名龙风山石窟寺,坐北朝南,近山顶处有石窟五孔,大雄殿居中,平顶直角,高2.3米,长2.7米,宽2.8米,窟前青砖砌门,门额阴刻磨日宕宵。无量殿平顶直角,高2.4米,长5.2米,宽2.8米;文昌殿平顶直角,高2.6米,长2.7米,宽2.2米;玄圣殿平顶直角,高2.9米,长4米,宽2.2米;窟前有《福寿碑记》一通,高0.8,宽0.57米,厚0.075米,记载了明万历三十四年(1516年)重修经过。清乾隆石碑高0.8米,宽0.8米,厚0.1米,记载了重修经过。严重破坏。
本文链接:固原市石窑寺简介_石窑寺开光_石窑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