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百福庵简介_百福庵开光_百福庵历史

时间:2019-06-24 11:19:57    编辑:

 崂山百福庵 位于铁骑山之阳,始创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据传,二尼姑于初创时,居于萃元洞中,后建简陋房屋,奉佛教,内祀菩萨,取名百佛庵。清代初年,道士蒋清山由即墨马山平安殿迁此,将百佛庵扩建后,改奉道教,以祈迎百福而易名为百福庵,属马山龙门派。此时明末宫妃蔺婉玉、养艳姬在此修真,扩建庙宇,精研道乐,庙已初具规模,山门东向,前后二院,前院建倒座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二院各建两厢。殿堂、道舍皆木砖结构。殿中存皇经书两部,道德经两部,南华经一部。1933年曾重修,1942年侵华日军轰炸该庙,炸毁房舍9间,后修复,共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建筑面积593平方米。1949年有道士6人,土地20余公顷。“文化大革命”中,庵内神像、供器、殿堂装饰被砸坏,门窗拆除,仅剩断墙残垣。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萃元洞顶筑小石塔一座,洞旁石罅中长有松树1株,虬枝四出,粗逾合抱,为数百年之物。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百福庵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划归城阳区境。2004年修复。


  百福庵  位于铁骑山之阳,背山面涧,松竹清幽,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传说初创时, 两个尼姑居一洞中(后取名“萃元洞”),缘之建简陋之屋。时奉佛教,内祀菩萨、罗汉百尊,取名“百佛庵”。清朝初期,道士蒋清山将其扩建,庙宇初具规模,改名为“百福庵”。庙宇山门东向,前后两院,前院建倒座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两院各建两厢,殿堂、道舍皆砖木结构,殿堂均为“硬山式”建筑。玉皇殿建筑宏伟壮观,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四棱石柱挺立,朱漆雀替,恢砖雕甍,高50厘米,镂空云龙戏珠,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小瓦,殿内梁架朱漆,华贵古雅。百福庵扩建后,改奉道教,系马山龙门派支,称“外山派”(崂山道教宫观只许在诵经时加配响器,而百福庵平时即可响乐器,故被称为“外山派”)。1933年庙宇重修。1942年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该庙,炸毁房舍9间,遂修复。庙宇共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0.34公顷,建筑面积593平方米。1949年前有道士6人,庙属田地20多公顷。“文化大革命”时,庙宇中的神像、供器、殿堂装饰被砸坏,门窗被拆除,仅剩断壁残垣。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萃元洞系一中空巨石略加工而成的石屋,洞额镌“萃元洞”3字,洞顶筑小石塔1座,洞旁石罅中生长松树1株,虬枝四出,粗逾合抱,为数百年之物,观之无不称奇。1984年,崂山县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城阳区成立后将其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链接:青岛市百福庵简介_百福庵开光_百福庵历史

上一篇:青岛市寿阳庵简介_寿阳庵开光_寿阳庵历史

下一篇:青岛市灵鹫庵简介_灵鹫庵开光_灵鹫庵历史

相关百科